摄影入门课_25_第二次社群分享半实录拍照片的三个阶段
你好,我是小麦。
今天下午群里谈到了平片儿,有朋友说应该每一张都评。
因为大家是初学者,如果不评,就不知道自己照片的问题应该归在哪一类。
呃,知道问题在哪儿,就不知道怎么进步。
我说我也是从初学者过来的,我初学的时候没人告诉我我这个照片的问题属于哪一类。
只能自己多拍,多看、多思考,这样效果才最好。
我其实很排斥评片儿这种形式。
呃,只是既然大家都发了,我就适当说说。
如果这个群是个超长期的,我是绝对不会开平片这口子的。
因为我完全不觉得平片有什么用,从理论到实践,我都认为评片儿是最低效的一种学拍照片的方式。
我之前见过群啊,评过片儿,我一个摄影师朋友现在呃也有一个群里面会评片儿,我也见过很多其他评片的群呢,看的我只想死,评片的人,累的妈都不认识了,经年累月,但是群员该是啥水平,还是啥水平,就一个横评竖直拍了一年了,还是评不了,直不了就一个注意边角拍了一年还是注意不到。
而且一个人刚拍完一张照片的时候,特别容易自我感动,说是要发最满意的照片儿,但发上来的全是最新拍的照片。
因为最新拍的最容易最满意。
但在我看来,他们的群里每天就是一堆人在发随手拍的这个破照片,群员随手一拍,随手一发群主就要写上好几百字。
评一年前说什么一年后还是那些话,群主也是人,耐心会被磨没,最后要么就撂挑子不干了,要么就胡说八道,毕竟谁也不欠谁的。
但这样呃最后对谁都不好是吧?所以我是比较讨厌评片儿。
另外我老师也说过,他为什么不评片影引述一下我老师的话哈。
最近接到一些提问或者私信请我评价个人照片,我都没有回复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
我的上一篇问答,这个回答的是如何评价freresstine的这个肖像,这是我喜欢回答的问题。
因为评价一个人或者一张照片,想这两从画面着手去看很多大师作品,单看某一两张不但不够好,很可能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或者看上去就是胡来的一张。
如果不放入他整体的创作理念中去看是没法评价的。
大家拿出来的照片儿无非就是两类,一是觉得自己拍的不错的,想再次被肯定一下。
另外就是觉得不满意,又不知道问题在哪的。
想听老师讲解一下,这两类总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个人标准,这可是大问题。
很多拍的很好的摄影师,其实也没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好恰恰是常规意义上的好。
这类摄影师就比较喜欢评片的,也有很多这样的群和星球。
愿意为你的这个星球,就是那个知识星球哈,愿意为你的照片给出这个建议。
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其实就是流行的角度纠正你的问题。
如果你信任这些建议啊,你就会把他们的标准纳入自己的评判系统,这没什么不好。
大部分人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已经很开心了。
我不愿意这样做的原因是希望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而且不是一个固定的视角。
我用解析大师作品简述摄影史,我不打动我的照片这样的内容了,大家扩展视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大家见的越多想的也就会越多。
如果你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建立起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很抱歉,我不能评价大家的个人作品,感谢大家的理解。
不过大家不必自我判断什么可以问什么不可以问,而是直接以我。
因为有些基于个人照片的问题,也有很好的公共性,尤其是对问问题描述清晰,拍摄背景交代准确的我会非常乐意回答。
如果我没有回答呢,大家不要担心打扰,我能理解我的选择就可以了。
再次感谢大家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老师的回答,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自己多拍,多看,多思考,这样效果才最好。
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建立起自己的标准。
我不过就是一个正经拍过三年多照片的人我的建议有啥好听的,而且很多大师的照片我自己都看不懂的。
你要如果把那种照片发给我,估计我也得说这拍的什么破玩意儿。
我信我老师现在一愣一愣的。
但这个有时候跟他讨论照片儿,我也会觉得他在胡说八道。
而且他曾经也试过评片,当年他评我的照片,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没有道理。
当然了,一是因为那时候跟他交流太少,互相之间还不够了解,有误会。
二是大概率是我自己就没听懂。
所以还是自己努力多拍多看,建立起自己的标准吧。
别人的评判标准不重要。
所以下面我只挑一些我觉得有共性问题的照片,简单说两句呃,文稿里有图,要边看图边听哈。
就是这次第一组照片,第一张太空第二张太满,这是很常见的问题。
不是说空或者满就不行,而是说如果空就要空的,有道理,满就要满的有道理。
第二课有一张这个寇老师拍的黑狗,那就是空的。
有道理,第十课有一张hurry gyard拍的这个印度共产党大楼,那就是满的。
有道理,其实先不说有没有道理,这事儿关键是空也要有看点,满也要没干扰。
我才第一张是在车行进过程中拍的,想拍铁塔,想拍夕阳最后的那一抹颜色。
但这个景象太平常了,铁塔没啥特别的,夕阳也没啥特别的。
另外拍的手法也平常,这就叫没看点。
第二张想拍家人,在包包子看服饰,手和头发应该是个年轻姑娘,看包子,呃,每个都长得不一样,歪歪扭扭的看来是个包包子新手。
所以我猜很可能是女朋友不常包,包子,偶尔一包拍一拍,留作纪念,尤其是那些包子哈,为未来带引号的,嘲笑他留下罪证,这当然都是我猜的,很可能跟实际不符,但不重要,因为我看到画面就会想到这些。
所以如果是我,我会一个一个包子的拍就拍包子。
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构图,同样的光鲜,最终拍出一组图放在一起对外展示。
具体可以参考我们第十课和第二十克放在backer夫妇的照片,我不会这样拍一张整的。
而且即便我这样拍一张整的,我也不会把后面的橱柜拍进去,不会把这个窗户的铁栏杆拍进去,不会把窗外无关的景色拍进去。
而且还糊成一片。
我们第十五课说过,我们要对取景框里的一切负责。
我们第十七课说过,该拍上的一点儿都不漏,不该拍上的一点都不粘,这就是我能教的构图技巧。
第二组照片这三张难道不是随手一拍吗?我是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值得讲的。
第三张照片我大概能明白,这是想拍阳光透过云层的叮达尔效应,这个景象没有那么常见,但拍的也太随便了吧。
所以景是好景归功于大自然,但照片太水。
来摄影师第三组照片,这两张画质太差,以至于我已经不在意他们拍的是什么了。
不要说这是手机拍的,怎么怎么着,大家也都看过手机摄影比赛里的那些照片。
现在手机的画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不该再出现画质这么糟糕的问题了。
如果出现大概,一是因为过分依赖手机的自动性,二是因为自己后期的时候出了问题,没有方向,乱调、乱拔、亮度,乱加清晰度。
这样不仅搞差了画质,把颜色也都搞失真了。
第四组照片,这又是我们要对取景框里的一切负责,和该该拍的一点点不漏,不该拍上的一点都不粘的问题。
第一张那个背景乱的,而且还把孩子的手给切了。
第二张左下角的那几根带血的树枝儿,还有呃画面下沿那些零碎的树枝儿本该都屏蔽掉的。
另外最右边的那棵大树,在我看来,不但不是主体,反而是一个巨大的干扰物。
如果是我,我会把他们全都隔到画框之外,不如就拍左上角的那一片带雾的山体颜色气氛都对,稍加调色或者其实都不用再调了也行。
最主要的就是裁裁的问题,或者前期拍的时候就避开干扰物。
比如这样呃,我文稿里放了一个我呃稍微裁了一下的这个图哈,谈不上出色,但还算体色或们第十六课讲风光的时候也说过,风光最要紧的不是你想让别人看见什么,而是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我们说过可以多用长焦排风光,这说的就是对画面内容的取舍问题。
下面第五组照片我看还有一些拍花儿的朋友推荐你们去看一看。
那一众日本摄影师拍的花像,呃,穿对轮子上天一眼全春石花荒木惊纬。
有朋友在第四课的评论里问,为什么老法师拍的鸟会显显得土土和卢斯在第十五课就做出了解释?因为老法师把动物当动物拍而好的摄影师,把动物当人拍拍花儿也是一样。
如果拍花是花儿儿,就很平平,常有太太多看点。
但如果拍花儿不太是花,就很有可能出彩儿。
所以下面这张照片呢就非常好,就是这个大狮子哈。
虽然右下角的这个食盆有点出戏,但瑕不掩瑜,或者说那个食盆的干扰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因为大猫的眼神和体态太抓人了。
最后再说一张照片,就就是这张迪士尼城堡的,我是迪士尼粉儿,我每年都会去迪士尼乐园,所以自然也拍过城堡。
上面这张群友发的图是上海迪士尼的城堡,我在二零一七年的时候拍过一张,也就是这套课的这个开篇词的头图。
我的这张照片没有那么好就那样,但我可以大概说一说这张照片的拍摄经历。
首先是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大概是普通老百姓能看到城堡看烟花的这个最好的位置了。
所以会有很多人来抢这个位置。
所以为了能站在这个位置上,我需要从下午五点开始就一直站在这个位置上,差一个人身都不行。
等日落,等天黑等八点或八点半的烟花表演,就站那儿三小时。
我一般去迪士尼都会待这个两到三天,所以我要抓住机会,每天都去站,因为每天的天气情情况都不样样次次。
我判断断摄摄际机需灯灯亮亮起,需需要光光灯灯光的光比到合适适时候这样样不天天亮,亮灯暗暗或者太太亮,等天空黑成一片,最后就是要靠老天爷赏脸了。
我们第十六课讲风光的时候也说过,拍风光是个需要认命的事儿。
我每年去迪士尼的时候,都会拍城堡拍烟花,但这么多年拍了这么多次,也没有一张能超越二零一七年的这一张。
因为老天给的那一大片红色和那一小抹黄色,我再也没有遇到过。
我二零一八年的时候又拍过一张。
其实从技术上说一八年的这张更好,但还是比不过一七年的那张。
大家可以去看看迪士尼这个片子的片头,在放迪士尼logo的时候的那个画面,城堡左后的那一抹红色跟我的这个照片是吧?不得不感慨,认命就得了我们在第十刻聊过拍摄难度和可复现几率的问题。
一七年那张照片就是我自己都浮现不出来的照片,即便技术上非常简单,就是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然后站那那一拍就行了。
但这么一说,问题就来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话题,拍照片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过基术关,然后是要知道自己想拍什么,为什么拍。
最后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加持下,把你想拍的照片按照你的想法拍出来。
如果没有第一阶段,会有很多你想拍的东西,你不知道怎么拍出来。
如果没有第二阶段,你就只能拿着相机干瞪眼,或者干脆放下相机就不拍了。
即便你是用相机之神也没用,因为你的眼睛里和脑子里没有被摄目标。
发狮子那张照片的这个叫什么?三草两木说,那张照片是完全凭运气拍来的,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只摁摁了了快门。
然后他又说二零一六年的时候,他去看过一场马戏,发生了一件事,而最丝的山羊因为受不了跋涉,生病死掉了。
而处理他的办法,就是用他给马戏团的人人餐餐。
此此他就开始厌动物物演。
但他最后自己又倒倒了一下下,说这也不绝对,有些动物在自然界独立生存会加速灭绝。
他说这他还是知道了了正最就就是我要说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本功嘛,基本功功就受受了蒙的几率,虽然蒙上会很开心,但如果每一张照片拍出来都能满足你自己的设想,那会是更开心,也更会让你这个有成就感的事儿。
如果是我,我会把光圈再收一点,就是狮子那张照片啊,可以倒回去看,呃,让前面的这个栏杆儿再实一点,因为栏杆也是画面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栏杆儿也是意思表达的一部分。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栏杆,那只大猫的表情就会失去很多意味。
但如果不想要栏杆,那就要离得更近一些。
比如把镜头抵近栏杆,从栏杆的缝隙里拍,只聚焦于大猫的表情。
我之前在清迈拍过一只大猫,我离它大概不到半米。
别小看距离,别觉得两米和半米没啥区别,离两米远拍也是摁一下快门的事儿,在半米那一拍也是摁一下快门的事儿。
但在很多时候,这一米五的差距决定着一张照片的成败。
这也是我和露菲斯反复在课里提到的离人近。
我们可以跟被摄人有互动,从表情就能看出来离大猫近。
我们可以跟被摄大猫有互动,同样从表情就能看出来,拍活物的时候,这点很重要。
然后咱们再来说说三草两木的那个心里倒腾,自从开始拍照片了,我就比之前更容易跟自己打架了。
我大学的专业是法律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动物福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我是很反感动物表演的。
但学法律让我永远要想走反钢的那个东西,他的那一方会怎么想?比如我现在又开始拍照片了是吧?这个脑回路就更要人命了,整天就是自己跟自己辩论。
比如我知道了那只走钢丝的山羊的故事,我会想他的死跟它走钢丝关系大不大不大。
我会想,如果他不走钢丝,他会干嘛?会不会最终被人吃掉,大概率会被养起来是吧?然后被吃掉,反正是要被吃掉。
走钢丝和被养着有什么区别?我会想他养着至少一辈子会很舒服。
这种想法太人类太太残忍忍。
我家家不就是一个小狗一只万能耕哈。
现在也慢慢老了,我就在想,如果他钢死和被概率是会把它吃不大。
这样他不仅在我心里有位置,我和他也能在一段时间内真正的成为一个整体。
我拍照片,整天跑来跑去的。
如果我跟着这个马戏团走南闯北,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在一旁观察台前幕后的他们,由此借机拍他们。
我觉得我很有可能不仅不会觉得他们吃这个山药有什么问题,甚至还会跟他们一起吃。
因为也许他们吃这只山羊的时候,还有一次集体举杯是为了纪念这只可能名儿,叫阿咩的山羊。
在第十七课我们提到过,拍照片要自洽。
这个意思就是说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立场,不然拍出来的照片就是老好人。
虽然谁也不得罪,但就是很没劲。
如果我跟着这马戏团,从这只山羊进团开始拍到这只山羊,有了一个叫阿咩的名字,拍到阿咩感冒了,有人给他擦鼻涕,拍到阿咩跟大狮子窝在一起睡觉,拍到阿咩攻击了一个在看演出的过程中,往他身上扔爆米花的熊孩子,一直一直拍到他死掉。
我大概率会想办法让大家看完组图以后,看到最后一张照片,就是这个团员围坐在一起吃。
阿咩的时候,就这个照片哈,非但不谴责团员,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因为谴责太容易了,宽恕或完全理解太难了。
这就是拍照片的第三阶段,在技术和想法的加持下,把你想让别人看到的东西拍出来。
其实我知道还有很多话没有说透,但今天就先这样吧哈,剩下没有提到的照片儿,还有几张,我有话说,留到明天,还有一些刚刚才发进群的这个照片,也是留到明天。
好,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