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入门课_17_16_风光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你好,我是小麦。

这节课我们讲一讲风光应该怎么拍。

在这门课刚上线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留言。

小麦老师好我是一个退休老头,买了相机一年了,佳能六d二二四七零f四。

我喜欢游山逛景,自认为审美观点很好,但是自自从拿了相机去拍摄,马上就知知道啥美美哪里拍照是美美真道摄摄影与拍照不一回事儿,悍颜啦啦啦啦啦。

首先我得说承蒙抬举,但真的别叫我老师叫小麦,就好再来。

咱们分析一下这条留言。

首先自认为审美观点好,但是一拿起相机就不行了。

这是我们之前第五课说过的,机器视觉和人眼的自然视觉不是一回事儿,所以这种情况才会出现。

其次,摄影和拍照不是一回事。

这是我们第十四节课说过的,这个摄影是无中生有,而拍照是简单的所见即所得,再来退休。

老头这个很好,因为在身体还硬朗的前提下,终于有时间干点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儿了。

而想要学好摄影,一定要拿出时间去拍摄,尽可能的多练习,光看不拍是学不会摄影的。

最后回到唯一的一个技术点上,二四七零适合拍风光嘛。

所以我们就先从焦段这个点开始说,很多人都对拍风光有误解,影响到大自然大广阔。

所以就要上这个广角镜头,能拍摄多少东西就拍多少东西。

现在手机上基本都三摄了一个标准镜头,一个所谓的长焦,还有一个广角镜头,各家手机厂商宣传这个广角镜头的时候,都特别喜欢用风光照片来当样张。

拿iphone十一pro举例三摄,比之前的型号多了一颗广角镜头。

这个苹果官方给出的样张是这样的,贴在文稿里了。

这种样张看多了以后,很多人就更觉得只要是拍风光,就该用广角。

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基本只有一种风光,适合用广角镜头拍,那就是本身巨好看的风光好。

看到没边的的那种这个没边,即使形容词也是客观描述,因为大部分场景都是有边儿的,这个不适合用大广角的镜头进行拍摄。

来先看看例子,文稿里的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在烟台莱州的一片小海滩上拍的,跟iphone的样张是一个路数。

它那是大景上小树,我这是大景的小人,而且场景都没有边儿。

我们再来看一张,这张是我去年跟一个公司去巴厘岛,帮他们记录团建,全全程漂流。

这天,因为我怕我的大法近水,所以拿着go艇上了皮划艇。

Prgo pro的镜头的等效焦距是十五毫米,绝对的广角。

但在这个场景里,问题就来了,这就是一个有边的场景,用广角镜头导致了画面的混乱。

而且最要命的问题是受制于器材。

面对这个场景,我没法利用我的拍摄技术做出哪怕一点点优化。

周围的山和天上的大太阳。

因为镜头太广,我没法把它们裁切到画面之外。

我这艘皮划艇跟我拍的那艘皮划艇之间的距离我也没法控制,这就导致了我没法主观构图。

当我们在拍风光这个题材的时候,经常是控制不了距离的啊,又因为距离都比较远,所以你往前走几步往后退几步往左右,这个挪几步画面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用广角镜头,你的视角就越难被固定在一个地方。

最后你也就只能拍出一张拍到了而已的照片。

那这个说法呢,我们在第十刻的时候有提到过。

所以说如果场景本身不好的杂乱,我们拿着广角镜头就只能急的干瞪眼,没法合理。

利用镜头的视角,把与画面重点无关的内容,给裁切出去没法控制场景。

你的风光最重要的恰恰就是要控制场景。

没头越广,你越难收。

窄视角越难控制画面。

而如果你不能控制画面,也就意味着其其任何一个人站占你那个位置置,能拍出跟你一模一样的照片。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组对比图。

第一张的这三张都是我从网上找的美国优胜美的国家公园的这个风光照片。

第一张跟第二张张相同同的视角,相同的这个镜头焦段,但完全不同的距离。

第二张跟第三张是相同的距离,不同的焦段完全不同的视角。

仔细看第一二张其实都不难看。

只是如果你google一下有sebody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全都是这两个景别和构图的照片。

用广角镜头对付这类网红景点,就意味着你拍不出来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与此同时,因为镜头太广,画面观感也略显凌乱。

尤其是第一张啊,那相反第三张照片,摄影师用的是中长焦镜头,他把画面的重点放在了左侧,肌理丰富的山上视角窄了,但山峰反而更加巍峨。

我们甚至可以说因为使用中长焦镜头,所以以拉进了人和山之间的距离。

所以对于摄影镜头者来说,使用中长焦镜头更容易拍到跟别人拍的不一样的东西。

虽然中长焦镜头这个视角窄,但这恰恰恰意味着我们的选择余地变大了。

我们不需要那种没有瑕疵的景色了。

因为我们可以对画面做出取舍了,这也就回到了这节课的标题。

拍风光。

其实不是你想让别人看见什么,而是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关于焦段,最后再说一句,就是说拍风光有些时候确实需要用广角镜头,甚至是超广角镜头,或者是这种呃鱼眼镜头,比如拍银河或星轨。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你要清楚自己想表现什么,清楚你的镜头视角跟自然视角的差异是什么。

这样你才能合理的选择拍摄器材。

再看两张例图,这个话题就过去了。

一张是超广角镜头拍的银河,一张是这个鱼眼镜头拍的,星轨贴在文稿里了。

说完了焦段,我们再来看一看取景,也就是退休。

老哥说到的不知道啥是美,不知道在哪里拍照是美。

关于取景,我们可以先想一想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这么想拍一下。

可能是颜色,比如森林的绿、晴空的蓝,夕阳的金黄啊,也可能是这个机理和质感。

比如说这个礁石的坑坑洼洼,山峰的沟坑洼、洼山地的毛毛茸茸,更可能是某种情绪化的感觉。

敞亮、震撼、孤独、渺小。

而取景的核心就是放大这些吸引我们的元素,同时屏蔽掉不必要的元素,归根结底就是俩字儿简洁。

所以看见一个什么景,先别急着拍,先搞清楚你眼前的这个风景是因为什么打动了你。

然后靠这个拍摄技术放大这个原因。

如果你看见一个场景你想拍,但是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那我建议你连机理的元素,先静下心来,再多看一会儿再说。

那不拍这张照片死不了人,那咱拍就好好拍拍。

好的,我们说过,拍静物的时候要学会人为干预换面。

这个白比拍重要。

拍人物的时候,要学会人为调动情绪,聊比拍重要。

同样拍风光的时候,你要学会寻找机位,学会安排画面。

所以你站在那儿比你怎么拍更重要。

其实摄影中基本所有题材都对机位有要求。

像我们之前讲过的静物和人物,我们需要调整角度,调整距离。

还有我们之后要讲到的街拍,走位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会走位也是想拍出好照片的这个必备技能。

而这些机位都是我们或多或少能控制的。

主要是这些机位我们或多或少控制一下,就会让画面的观感产生明显的不同。

但唯独风光这种比任何题材都依赖机位的题材,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反而不多。

我们之前也说过,你站在一个地方拍大江大河,你往前走几步往后退几步往左右挪几步,画面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所以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风光之前,要有目的的去寻找合适的机位。

关于这件事儿,我的朋友小k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享他的这个机位选择指南,它是一个风光。

摄影师。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就会知道,机位选择不光是选择一个机位的问题。

简单概括文章内容,就是说想拍风光,要先用地图软件这个勘察地形,然后搜索徒步路线,把搜到的路线用地形模拟导航一变,初步定位有潜力的机位在导航里进行标注。

接着要利用其他软件的功能,结合天文学和这个气象预报预判机位处的流行现象,银河方位天气变化等等等等,具体内容就不展开说了。

文章里介绍了好几款软件和他们的这个具体用法。

总而言之,我想强调的是,拍摄风光一定要有这个前期规划和预判场景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景观概念,要求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拍什么,也同时要清楚自己的相机能拍什么。

所以你看在这个拍风光的这件事儿里,就拍这个动作最不重要了。

至于怎么发现美,风光摄影也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其他题材没有任何区别。

首先就是要靠模仿,如果真的就是没有大江大河,那就先拍最俗的景。

被无数人拍过的景儿,被一些优秀的风光摄影师验证过,是能拍出好照片的景儿去那个地方。

站在那个机位上,甚至用同样的设备在无数次的试验想办法摸清这个参数设置啊,原模原样的模仿一张在这个地方拍出的顶级照片。

这样一来,一是由于一次次的亲手操作啊,你熟练的技术,二是你会因为拍到了好照片而很有成就感。

如果你恰巧赶上了什么罕见气象,兴许你能比大师拍的那张还出彩儿。

因为毕竟拍风光这件事特别的靠天吃饭,然后为了提升审美,也是跟所有的这个其他题材一样,那就是多看这个题材的好照片。

这就是每个领域摄摄影师的共识啊,一次次的模仿和一次次的创作之后,你才终于有可能被每张照片都拍出自己的风格。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拍风光靠天吃饭,但如果既没有大江大和,又没有你想要的晴空万里,或者说这个雾气蒸腾。

你去了一个地方,那该拍还是得拍呀,是吧?所以这时候这个技术和视角就变得很重要了,这需要你对技术熟练,以不变应万变。

同时还需要你在看起来没什么景的地方,发现没文稿里附了几张这个loface在不同天气下使用不同相机不同焦段的镜头拍摄的不同风光,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启发了。

关于技术,最后只再讲一个点,很能让你的照片和别人的照片不一样。

那就是街片。

我刚才讲过,我们可以尝试多用中长焦去拍风光。

但如果你出行的时候,为了省事事只带了一只中长焦镜头,没有带广角镜头,结果遇见了那种真的特别广阔,特别壮观的景色。

你手上的镜头视角太窄,画面收不全,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该怎么办呢?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在这个第四课讲镜头焦段的时候,我贴过一张我老师在新长焦拍的灯塔。

我说他那是用长焦竖构图的方式拍摄多张,然后合成出来的这个手法,类似于手机上的全景图模式。

想想看,手机上的全景模式是怎么操作的?竖着拿手机摁一下快门,从左边你想拍的地方开始扫到右边,你想结束的地方为止,再按一下快门,然后手机自动给你合成出来一张长图,这个手法在相机上也能实现,只是操作起来不像手机上那么的傻瓜化。

我们来看一张例图文稿里的这张照片,是我在贵阳花果园的一栋高楼上拍的,看起来像是用广角镜头拍了一张宽幅照片。

但其实这是用七十毫米焦段的镜头。

这个竖构图拍摄六张之后拼出来的。

所以这张照片的原形其实是这样的啊,文稿里有贴出来。

光源呢是这些楼左边的一个大的广告灯箱,这个灯箱会渐变各种颜色。

如果我直接拍一张整的那无论我选哪个时机,拍这些楼的颜色都会很单调。

但如果随着灯箱变颜色,我从左边开始拍颜色没改变一点,我就拍一张,这样一直拍到最右边,我就拍到了一片彩色的楼。

至于最后合成也没什么难的。

这个photoshop里有一个功能叫photo merge.呃,lighroom里头有一个功能叫全景图,基本上是一键搞定。

其实里面还有一些小小的选项,你可以自己试一试,不难试着合成两三次,你就明白那些小选项都是干嘛的了。

拼接照片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前后两张照片的画面重合区域要尽量大于百分之三十重合区域越大。

拼接的时候越不容易出错。

第二是白平衡,不要设置为自动白平衡。

因为像我这张如果白平衡自动的话,每一张的颜色都会被相机自动校正,最后就花了拼接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也很容易出现这个色阶断裂的情况。

那第三,不光白平衡,不能自动,整个相机都得是手动模式,跟白平衡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保持这几张照片的一致性,无论是明暗不能颜色,都要做到,尽量没有差别。

第四就是画面中的主体,尤其是点状或者这种线状的主体,不要正好被截在画面的边缘。

比如我这张照片中的那个塔,尤其是塔上的那根儿避雷。

在第二三张照片中,它们都是完整的。

第三,可以防止软件在拼接的时候,万一出现在瑕疵之后,你没法儿处理更详细的技法。

我老师前段时间发了一条微博,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文稿里把这个链接给贴出来了。

说回到我这张照片,我拍这张照片花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坐在这个楼顶呢墙沿儿上去过。

贵阳的朋友应该知道,花果园那片区域的楼有多高,我这是冒死一拍。

那为什么拍了一个多小时呢?因为首先我得小心别掉下去,那个墙沿儿特别特别窄。

另外呢主要是我老配合不好,那个灯箱一遍又一遍的试中间,只要一翻笨,就得重新来重新等它,从红色开始变色。

而且其实现场的光线非常窄,为了楼群完全清晰,我用了f九的小光圈,挨造也不能太高,所以我只能把快门速度调成两秒。

五很慢,楼顶上的风又超级大,呼呼的吹的我都坐不稳,也端不稳,相机非常难搞,但这么费劲,拍到这么一张照片值不值啊?其实我觉得还行,首先甭管这张照片有没有那么好,但至少很难复制。

我确定别人做那墙沿儿上拍不到这张照片,甚至觉得自己再做一次也不一定能拍出来了。

其次,因为这个我用的是长焦镜头嘛,所以虽然拍的是宽幅照片,但相场很平,这是不同于自然视觉的效果。

最后如果我单纯用广角镜头拍这么一张照片,然后给他裁成宽幅,那这张照片大概只有两千多万像素,但现在因为每张竖着的照片都是四千二百四十万像素。

如果这张合成后的照片像素上亿,可以放大到巨幅尺寸所果放大仔细看,甚至能看到那些窗户里,人家在看什么电影节目所光摄影的技术太多了。

每一种这个致力于被摄主体都有相应的这个拍摄技法。

月亮有月亮的拍法,星星有星星的拍法,山有山的拍法,还有海的拍法,单靠这节课是不可能穷尽的。

与此同时,风光摄影也严重依赖后期这个各种合成各种堆栈,各种调色。

可以说风光摄影的后期经常是一项巨大工程。

所以如果你真的这个致力于拍好风光,扎实的后期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这节课我只能说一说风光摄影的核心逻辑。

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上手,在实战中学习。

好了,总结一下,风光摄影,不管是寻找机位、选择器材,前期取景,后期修图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一张照片看起来像一幅画画的特点是什么?是完整性,是不多不少。

画家在画一幅画之前,得把这个画面里要呈现的一切都设计好,不会平白无故的在某个地方画出某个东西。

那我们上节课也说过了,我们要对取景器里的一切负责。

画框的作用就是可以把所有我们不想让人看见的东西都隔出去。

在拍风光照片之前,可以多看一看同类型的好照片,也可以多看一看大师级的这个风光的美术作品。

这样我们在面对不同风光的时候,在所处不同机位的时候,脑子里都能有个这个画面的印象,这个很重要。

另外我们还要在平常练习技术,比如就在家门口试着追一下月亮的行进轨迹。

比如在公司从窗口拍出去,从左到右拍几张试一试街片。

比如周末去市郊登山的时候,拍一拍大山去海边团建的时候拍一拍大海,然后试着后期调一调色。

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用电脑端专业的调色软件,怎么能把照片的颜色调的特别体面,不让画面发腻发土,这都是日常要练习的技术。

因为只有把这些技术烂熟于心,在我们遇到真正值得一拍的景色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有条不紊的把它们拍下来。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再强调一遍,拍好照片的核心,那就是简洁课程进行至此,我希望你的拍摄思路不要再像初学者一样,看见什么,都想拍进去,而是要学会对画面进行取舍,学会有的放矢。

还是那句话,不是你想让别人看见什么,而是你不想让别人看见什么。

虽然风光是一个拼技术的活,但它也是一个拼命的活儿,需要上苍眷顾我。

最后思考了一下,我为什么不喜欢拍风光这个因为拍风光需要心态特别好,需要认命。

虽然认命在这儿是个中性词,不褒不贬,但我还是特别不愿意认命。

课后有两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模仿这节课给出的几张单一主体的例图。

拍摄一张类似的照片可以是人小景大,可以是树小景大。

同时要保证画面简洁,不出现任何多余杂物,感受一下找机位,这事儿有多难。

第二个小练习是如果再有能力,可以尝试用接片的方式拍一张长图。

在实际拍摄跟合成的过程中,看看都有哪些技术难点,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