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课_06_05_快门你看到就能拍到么
你好,我是小麦。
在第三四节课。
我们比较完整的了解了光圈和镜头的基本知识。
光圈当然很重要了,但在很多情况下,只调光圈是没法满足你对照片的期望和设想的。
比如说光圈已经被我们调到最大了,但乌漆抹黑的屋子拍出来还是乌漆嘛黑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拍出来还是看不见手。
再比如拍小动物,这个光圈已经调到最小了,已经没有景深的问题了。
就是说没有这个前后景的虚化了。
我们可以用景深陷阱抓拍了,但他们上窜下跳,跑来跑去。
每张照片虽然画面里的其他东西都是清晰的,就是说那些不动的东西啊,但我要拍的不是他们呀,我要拍的是这个小畜生,可是我拍不好,我调出来的都是他跑来跑去的拖影,那这时候就是快景的事题了。
我们之前提到过光圈控制光的方法是控制通光量。
孔开的大一点,能钻进镜头的光就多一点。
孔孔开的小一点呢,能钻进个个头头光就少一点。
但如果少了时间这个因素,光圈控制光线的作用就失效了。
比如说我可以让这个孔一直开着开一万年,也就是说让相机曝光一万年。
这样一来,光圈再小也挡不住相机接受了一万年的光。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靠快门来控制相机睁眼的时间。
快门是相机里用来控制光线照射在感光元件上时间长短的装置。
它挡在这个感光元件的前面,它打开感光元件才能被射进,镜头里的光照到。
它关上就跟相机闭眼了差不多,感光元件就瞎了。
换句话说,感光控制的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
所以这有两种,一种就是我第三节课,最开始提到IOOUI的那种叫镜间快门。
不过现在已经不怎么用了,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叫这个胶平面快门。
这个简单知道一下名儿就好,工作原理知道不知道的目前不重要。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等于一次快。
门帘打开的时间越短,等于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越少等于曝光。
时间越短等于画面越暗,也基本等于画面会更实,不容易出现被摄物的拖影,不怕手抖,患者也不容易拍虚而快。
他速度越慢,等于一次拍摄的时间越长,等于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越多等于曝光时间越长等于画面越亮啊,容易出现这个被摄物的拖影,容易拍虚。
这个当快门慢到一定程度就会用到三脚架。
如果不用三脚架,就需要这个传说中的铁手了。
就是说要把相机端的很稳,以避免拍虚,但铁手通常也就一秒之内铁一秒或更长的这个曝光时间。
什么铁手也没戏,还是得用三脚架。
我们知道光圈用f值表示,而快门通常就是一堆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五分之一三十分之一。
比如我现在用索尼的这个阿尔法七r三,基本可以一路分数到八千分之一,这指的是多少分之一秒?八千分之一就等于八千分之一秒,记作八千分之一s也就是说快门的开合时间只有八千分之一秒,除了多少分之一秒之外,等于或大于一秒的这个快门速度会被写成一撇撇二撇撇四撇撇八撇撇就是一秒两秒四秒秒八秒的意思。
这样一一撇撇撇到三十撇撇,然后相机上会出现一个提示,叫bob BULB抱抱是吧?读音很奇怪,不重要,这个抱抱我们后面会说的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我刚才说的那些个数值,相邻的两个数值是两倍的关系,比如八分之一秒的下一档是四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就是八分之一秒的两倍。
所以如果我们把快门从八分之一秒调到四分之一秒,这就叫调慢了一档快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等于是调高了一档曝光,因为四分之一秒要比这个八分之一秒慢,快门开合的时间长了一倍,进光量自然也就比八分之一秒多了一倍。
反过来,八分之一秒是四分之一秒的一半。
如果我们把快门从四分之一秒调回到了八分之一秒,这就叫调快了一档快门。
同样的道理,也就等于是调低了一档曝光。
在胶片时代,由于胶片本身对光的敏感度比不上现在数码相机的这个感光元件,所以快门速度都是以两倍的比例分割。
但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对细微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这就导致了快门速度也需要更加细致的切分。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再像曾经的胶片相机一样,跟这个八分之一秒。
相邻的两个快门速度是四分之一秒和十五分之一秒,而是会出现像六分之一秒和十分之一秒这样更细致的快门档。
我们管之前这个两倍比例分配快门的方式叫做一步长,而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步长拿一秒和两秒来举例子,这两档快门中间隔着一点三秒和一点六秒。
这俩数其实基本上就是把一秒和两秒中间的那一秒的时间分成三份。
这样分的话,步长就是三分之一,快门有步长,其实光圈也有步长,一般在一台相机上,如果快门的步长是三分之一,那么光圈的步长也是三分之一。
我们在第三节课里提到过很多光圈值,尤其是附录里,我选纯f一点四f二f二点八f四f五点六f八f十一、f十六、f二十二。
这些光圈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邻的两档光圈值之间相差一档曝光。
先不管这些数为什么是这些数,是单纯从数值上来看相邻的两个数,它们基本上是一点四倍的关系。
但就像三分之一步长的快门一样,相邻两个光圈值的步长也可以变成三分之一,而不是直接就一点四倍了。
也就是说f一点四和f二之间的光圈值可以变成f一点四f一点点六f一点八,然后再到f二。
因此,根据三分之一步长计算可得像我之前说的f一点四、f二f二点五f四f五点六f八f十一、f十六f二十二的完整版应该是f一、f一点二、f一点三,然后才到f一点四,f一点六f一点六,然后才到f二,说二点二f二点五,然后才到f二点八,f三点二、f三点五,然后才到f四。
我文稿里写了超级多音频就不见了,实在是太拗口了,反正可以就这样,一路f到f六十四,中间一堆档位,常见的步长是三分之一,比较少见的,也有二分之一。
步长原理是一样的,就不再展开说了,说回快门,快门快,我们可以拍些什么?比如拍孩子和这个小畜生,比如拍各种运动,比如把倾盆大雨定格,呈这个满屏的水珠。
比如把高速运动的子弹凝固下来,文稿里有例图可以去看。
而快门慢,我们可以拍些什么?比如夜晚街道上这个车灯的拖尾,比如星空的星轨,比如丝绸一样的瀑布和镜面一样的湖海。
还比如光绘,就是拿一些女棒什么的,在空中呃画个心啊,写个字儿啊。
那相机能记录下你手里的那个光源的整个运动轨迹。
通常高速快门是为了定格住这个运动中的物体的某一个瞬间,捕捉人眼看不到的细微动态。
而慢门则是为了突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将细微的动态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变成超越人眼自然视觉范围的画面。
所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应该明白一件事儿,机器视觉跟人眼的自然视觉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要习惯用机器视觉来思考如何拍摄。
山本博斯有一个系列叫剧院,他去到很多这个曾经辉煌。
如今没落的剧院,用长曝光的方式拍摄剧院,舞台上的屏幕屏幕上会放电影。
它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打开相机快门,直到电影放映结束才关闭快门。
用长曝光的方法拍到了一块又一块纯白发亮的屏幕,和一座又一座被屏幕点亮的肃穆,浑然的剧场的内景,人的自然视觉肯定没法看见那样精巧的画面。
想拍摄这样的画面,需要摄影师清楚了解摄影操作所涉及的各项参数,以及该用什么样的摄影技巧。
在根据设像中的画面合理安排这些参数。
只有在切实拍过一张长曝光的照片以后,你才会明白发光的物体。
在经过几小时的长曝光之后,会变成纯白,而黑色不发光也不反光的物体永远都是黑色的。
那些。
在昏暗的剧院里,没法儿被肉眼看清的纹理。
由于长时间曝光会变成照片里分毫毕现的图形细节,这完全超越了我们自然视觉的范围。
我们经常会说,你看得见,你拍不着,你看得见的,你看不见。
这就是机器视觉,区别于人眼视觉特别典型的一个例子子。
沙姆伯斯用的是八乘十的这个大画幅的胶片相机跟我们常见的数码相机不太一样。
所以它的长曝光有它的操作方节,但原理等同于这个数码相机上的闭门,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三十秒之后,相机上会出现的。
Bob提示,bob的原意是球,指的就是过去拍照片的时候拍照片师傅手里捏的那橡皮球,那橡皮球是用来控制快门的,所以数码相机上的这个bob档就等于是捏橡皮球。
如果你摁下快门之后不松手,这个bob档可以让快门打开以后不合上,直到你松手,快门才合上相机呢才停止曝光,我们才结束拍摄相应的配合快门键和快门线上的释放锁,我们就可以进行长达几个小时的曝光,然后还不用站着手,一直呃摁着那个快门键。
所以bob档是拍光会星轨闪电烟花的必备。
拿这个星轨举例,你爬上高山,先把帐篷只好你不相机架好,调整好参数。
你拿着快门键摁一下快门,打开用释放锁锁上快门。
一开开业,你不用一直盯着,也不用一直摁着快门键,你可以钻帐篷里睡觉去,早上把这个释放锁一松,这就结束了,持续了一整夜的拍摄。
最后要提到的一个小知识点叫安全快门。
所谓安全快门指的就是只要保证快门速度比安全,快门速度快,就基本上能保证画面不会因为手抖而拍糊拍虚。
安全快门速度取决于你所使用的镜头焦段,它的计算方式取决个安全快门速度等于焦距的倒数。
也就是说,安全快门速度等于焦距分之一。
比如在全幅的这个机身上使用一枚五十毫米的镜头,那么安全快门的速度就是五十分之一秒。
如果选择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或者二百五十分之一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就能够保证这个拍摄的稳定性。
反过来,如果选择呃这个三十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那就有可能会出现。
因为手抖而拍虚的情况,但实际上安全快门也没那么绝对。
如果你练就了一双铁手特别稳的那种安全快门,这个概念,对你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
我之前用七十毫米焦段的镜头拍过曝光时间,三分之一秒的照片,一点都没虚手。
就是这么稳配合了,就开个玩笑,嘚瑟一下。
好了,现在这个光圈和快门两员大将我们都比较清楚了。
先们也知道了焦段、物距、景深这些概念,接下来我可以讲一讲他们能怎么打配合了。
先从最简单的说起。
如果我想曝光准确的拍摄一个场景,在感光度恒定的情况下,呃,这个初始设置是光圈f八,然后快门是二百五十分之一秒。
这时候我觉得快门不够快,拍这个滑板少年拍出来的都是模糊的运动投影,而不是他们跳起来定格于空中的这个瞬间。
于是,我就把快门速度加快了一档,从二百五十分之一秒变成了五百分之一秒。
但这就意味着,我的曝光减了一档,画面就暗了。
如果我想保证画面亮度和原来一样还是准确曝光,我就要把光圈增大两档。
所以我就要把光圈从f八调整到f五点六再来。
如果我想曝光准确的拍一个场景,我需要前后通透的大景深,再在画面从一米到无穷远都是清晰的那在感光度恒定的情况下呢,初始设置是f十一,然后六十分之一秒,这时候我觉得景深还是不够大。
近处的这个模特特别清晰,但背景的层峦叠嶂还是会有一点点虚化的感觉。
于是呢我就把光圈缩小两档,从f十一这个缩小到了f二十二,中间隔着一档f十六得到了一张全景深的照片。
但这就意味着,我的曝光减了两档,画面就变暗了。
如果我想保证这个画面亮度和原来一样还是准确曝光,我就要把快门速度放慢两档。
所以我就要把快门从六十分之一秒调整到到十五分之一秒,中间隔了一档三十分之一秒。
下面我们再考虑几种情况。
比如说我用一枚五十毫米焦段的镜头,在昏暗的室内进行拍摄。
为了保证画面不出现噪点,我把感光度设置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上。
鉴于拍摄时候的这个光线条件呢,我的光圈需要开到最大。
比如说f一点八快门速度呢也不能低于呃十五分之一秒。
但在光圈开大以后,我发现背景的虚化程度太高,我不想要那么浅的镜头。
我还想看到相对清晰的室内环境细节。
但我手上呢又没有三脚架,没法把这个光圈缩小一点儿,然后用这个更慢的快门,这怎么办?我们之前说过,景深跟物距也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往后退几步,所对我的这个拍摄主体对焦,景深就会变大很多。
或者我可以换一枚二十八毫米的镜头。
我我课说过,景深跟镜头焦段也有关系,换成更广的镜头,参数不变,景深也会变大很多。
再来我们文稿里之前给了几张长曝光的例图,这些例图有很多都是晚上拍的这很好理解,长曝光嘛。
但其中有一张瀑布雪山的是白天光照相对也比较充分。
我们来猜想,摄影师为了全景深,把光圈缩小到了f二十二。
然后为了画面纯净,他把感光度调到了最低。
比如说一百。
这时候如果他想要拍到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快门速度应该用六分之一秒,再且快门再怎么慢也慢,不过这个三分之一秒了,再慢就完全过曝了,白成一片那个晃瞎狗眼了,但三分之一秒显然不足以让他把这个水流拍成丝绸,把水面拍成镜面,这怎么办?这时候他可以给镜头装上一个,甚至多个减光镜,等于是给镜头带了一墨镜,曝光一下就降下来了。
然后它就可以进一步放慢快门速度,一秒五秒十秒,看它需要最终得到一张白天的曝光。
准确的水流丝绸状的照片,最后想象一种情况,我在大阴天儿出门街拍,使用三十五毫米焦段的镜头。
为了保证我能使用景深陷阱,快速拍摄我的光圈,还想低于一秒。
另外由阴光线比较昏暗,相相给了了我一个准确的曝光参数。
另外我把快门速度调到五十分之一,秒拍了一会儿,我发现一是景深还是太浅,没法保证离我一米远和三米远的两个主体。
同时都保持清晰。
另外由于我的快门速度是五十分之一秒,太慢了,导致我拍出来的这个运动物体全都是虚影。
那这时候为了获得更大的景深,我需要更小的光圈。
为了能定格住运动物体,我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
所以我把光圈缩小两档到f十六快门,调快两档到二百分之一秒。
为了保证等于是减了四档,曝光,我的取景器里就黑成一锅粥了,这时候又该怎么办?这时候就该靠感光度,就是说这个is o就唱了。
那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就是它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快门的相关知识。
快门速度越快快光,时间越短,画面越暗,越容易定格这个高速运动的物体。
那快门速度越慢呢,曝光时间越长,画面越亮,然后越方便记录运动物体的这个运动轨迹。
除此之外,我们还讲了安全快门,讲了机器视觉跟人眼这个自然视觉的区别,并配合力图方便你理解相机超越人眼之外的功能。
对于光圈和快门这两大摄影基本要素,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不过,如果想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完全的活学活用,面对转瞬即逝的画面,心不慌、手不抖,还需要我们未来多加练习。
最后熟能生巧。
课后有两个小练习,尝试在室内昏暗的光线环境里,用f五点六以上的小光圈拍摄人物肖像,把感光度设置为四百,观察快门速度在多少的时试才能保证人不虚。
然后呢,再试一试用高速快门拍摄物体落地的一瞬间,看看你究竟需要多少次尝试才能拍到这个瞬间,体会一下这个预判快门时机的重要性。
那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