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入门课_09_08_拍摄设备选择上都有什么相机

你好,我是小麦,咱们这节课聊一聊器材。

课前呢说一句,这节课的例图非常重要,不看例图,光听音频的话,这节课就会像听天书一样。

好吧,所以我建议直接看文稿,最好好,现在正式开始。

因为职业需要,所以我经常会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发照片,评论里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问题,就是请问您用的是什么相机?这个问题非常诡异,很多人会认为一张照片好,首先是拍照片,这人用的相机好,然后才是这人拍的还行。

这是摄影爱好者的一个误区。

他们会觉得呃器材是影响拍摄结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且在这个前几节课的评论区里也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手里的器材不够好,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聊一聊这个事儿。

在第一二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摄影术本身和摄影器材一百八十年来的发展过程。

在后面的几节课里,我们也提到过,大画幅相机提到过中画幅提到过全画幅也提到过非全画幅每一种幅又有很多代表性的机型。

所以咱们就先从这个幅说起。

所谓画幅,指的就是相机成像所用的感光元件,或者是这个胶片的尺寸的面积。

如今市面上最多被大家所使用的相机都是幺三五全画幅相机幺三五这个名字来源于胶片时代。

我们知道柯达公司在一九三四年首先发明了便携腰卷。

当时为了给这种胶卷编号,柯达就用了幺三五这个数字。

但巧合的是,一卷幺三五胶卷的胶片宽度恰好也是这个三十五毫米,所以幺三五也就被用来指代胶卷宽度为三十五毫米的胶卷。

这个名字一卷值被沿用至今。

虽然胶卷本身的宽度是三十五毫米,但实际上胶卷上每张胶片的尺寸是三十六毫米乘以二十四毫米,以这个尺寸为基准换算到数码相机上。

那也就是说所有感光元件尺寸在三十六毫米乘以二十四毫米左右的相机,我们都把它叫做全画幅。

现在市面上的中高级单反和高级微单大都是全画幅的代表,机型太多,我就不多说了,全画幅是现在民用普及度最高的一种相机里画幅最大的相机了。

再往下就是各类非全画幅相机常见的有以下这么几种APSH,但是其实已经不常见了哈,APSC非常非常常见APSP呃,也已经不常见了,还有m四三。

那这些相机之间的画幅关系是这样的,全画幅大于APSH,大于APSC大于APSP,然后大于m四三嗯m四三又大于一英寸一英寸底,基本上就是我们十几年前常用的这个卡片机上的这个感光元件的大小。

最后一英寸又大于现在市面上所有手机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大小、面积关系就是这样的,画幅越大意味着拍到的照片画质越好,也就意味着把照片放大来看的时候,画面中的细节越多。

之前我们还提到了这个画幅和这个景深的关系。

画幅越大,景深越浅。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相机不容易拍出虚化,而全画幅的这个单反和高级微单这种专业的相机非常容易拍出虚化效果。

手机相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物距来影响景深。

之前我们也讲过,基本只有离一个小东西很近去拍,才能让背景有一点点虚化效果。

画幅除了影响画质,影响景深,它还会影响到这个镜头的焦距。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枚全幅镜头啊,全幅镜头就是适用于全幅相机的镜头。

啊,我们把这个全幅镜头装在一台这个非全幅的机身上,因为非全幅的尺寸比这个全幅的尺寸小,所以就等于是这枚全幅镜头能看见的画面,非全幅的感光元件只能接收到其中的一部分。

这就引出了一种叫做等效焦距的东西,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

简单来说,等效焦距就是把所有画幅都跟全画幅看齐,以全画幅的衡量标准来重新衡量其他画幅相机镜头的焦段是多少。

比如说我们有一枚五十毫米焦段的这个全幅镜头,把它装在非全幅的机身上,非全幅的这个机身。

由于感光元件的尺寸更小,没法容纳这枚五十毫米焦段镜头本该容纳下的所有内容,所以它只能把全幅镜头所能拍下的画面截出中间一小部分进行成像。

如果这个非全幅相机是APSH,那么一枚全幅五十毫米焦段的镜头就变成了六十五毫米焦段的镜头。

转换系数一点三,也就是说六十五这个数是五十乘以一点三得来的。

反过来,也就是说,在非全幅相机上,如果想拍出全幅相机上五十毫米焦段镜头的成像效果,只有使用三十八八毫米的焦段的镜头才能做到这个三十八就是五十除以一点三得来的。

如果这个非全幅相机是APSC,不是APSH了好是APSC.那么一枚这个五十毫米焦段的这个全幅镜头的等效焦距就变成了七十五毫米。

根据APSC本身机型的这个多样性传感器不都是固定的大小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就会存在转换系数是一点五或者一点六的不同情况。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种画幅。

如果想知道每种画幅具体的转换系数,可以自己网上慢慢查,搜索等效焦距和焦距转换系数就可以了。

好,我们说了半天把全幅镜头装在非全幅的这个机身上,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那如果把非全幅镜头装在全幅机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试一试,或者你也可以根据原理先猜测一下会是什么样。

好,我们说了时间刚有机会验证过一次还挺逗的。

在摄影器材界,有一句话叫做底大一级压死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感光元件面积越大,尺寸越大,成像质量就越好。

这主要说的是全画幅和全画幅以下画幅的相机,因为一般人没人会拿全画幅的相机跟中画幅和大画幅比,没有可比性嘛。

同样的,正常人也不会拿手机摄像头里那片儿就还没小手指头盖儿大的那个感光件件全全幅比比。

现在有些手手机厂就特别别喜欢拿己己家的手机,跟著著名牌牌高高级反反高高级个微单比画质。

在了解了画幅是怎么影响画质的。

以后我们就能明白,只要感光元件的尺寸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手机的成像素质基本上是不可能打得过全幅相机的,即便有高级算法的支持也没用。

说到这儿,全画幅我们就基本说完了。

那除了全幅,在专业摄影的领域里,还有中画幅和大画幅,虽然他们俩跟我们大多数人关系不大,但我还是想说一说,中画幅泛指的是使用底片或这个相机感光元件的尺寸。

在全幅三十五毫米之上,但在四乘五英寸以下的摄影器材。

传统上中画幅指代的是在胶片时期。

柯达公司生产的编号为幺二零的胶卷,在幺三五胶卷成为主流之前,幺二零胶卷一直是二十世纪初,从胶片诞生开始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摄影广泛普及的这段时间里,为大家使用最多的胶卷。

幺二零胶卷的胶片宽度大概是六十一毫米,大于幺三五胶卷的这个三十五毫米的宽度。

由于尺寸更大,它底片上所能承载的信息也必然更多,自然有着更高的清晰度。

同时还有着更优秀的色彩表现和宽容度表现。

一张幺三五胶片所能包含的最大信息量约为八十七mac pixel,也就是八千七百万像素。

而一张幺二零胶片的像素量大约是三百一十三mac pixel,也就是三亿一千三百万像素。

因此,中画幅被广泛应用在商业、摄影和广告、摄影等领域。

因为这些使用场景都对这个极高分辨率的细节有着极高的需求,目的就是要能够输出尺寸巨大的街头广告专业的这个商业海报和收藏级别的摄影作品等等等等。

文稿里给了几张例图,有这个justin bieber穿裤衩的照片,可以去看中画幅。

最后再说。

一几个月前,周杰伦的新歌刚出来,那MV里面的一台相相机火了至把那是一台哈苏五零三CW是很典型的一部中画幅相机。

好了,那中画幅就说完了,尽管有了中画幅,但好多摄影师还是不满足。

虽们在第一节课摄摄影时的时候讲过,最摄摄影师都是用暗箱来进行拍摄的。

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暗箱这种大幕盒被更便携的相机取代了,但他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大画幅摄影的形式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沿用至今。

摄影师为了追求极致的画质,无比细腻的细节还原和精准的色彩表现和宽容度,通常都会转向使用大画幅相机来进行拍摄。

大画幅相机泛指所有使用面积在四乘五英寸以上的底片或感光板来拍摄的摄影方式。

在如今的摄影器材领域,还没有任何一款电子器材能完全替代大画幅。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底太大了。

一张这个四乘五英寸的底片感光面积大约是三十五毫米底片的十五倍,所以它的分辨率也是三十五毫米底片的十五倍。

一张四乘五的底片总像素量大约是一千一百四十克mapixel,也就是十一亿零四千万像素。

市面上最高级别的数码相机也没法跟它打四乘五很厉害,对吧?可是这个即便它都已经十几亿像素了,好多专业摄影师还是不满足出于职业,需要他们甚至会定做。

八乘十十一乘十四、十六乘二十二十乘二十四英寸等更大尺寸的底片和相机来进行拍摄。

文稿里放了几张图,其中有一张是这个大画幅胶片的片夹。

我们来说说大画幅这玩意儿怎么操作?大画幅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先在暗房里暗房,就是没有光的房子是吧?在暗房里把单张底片插进这个片夹,然后带着这个密封遮光的片夹,出门等,真的要拍了。

把这个片夹安装进这个大画幅相机,取出遮光板进行曝光,等曝光好以后,把遮光板重新插回片夹,然后把片夹拿出来带回暗房,最后进行底片冲洗。

更大尺寸的底片自然意味着更好的输出效果。

所以,大画幅被广泛应用在艺术摄影的领域中,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里看到的好多被放大输出到巨幅尺寸,却仍然没有明显噪点和颗粒的摄影作品,基本上都是由大画幅相机拍摄的。

大画幅除了有更优异的画质和更丰富的细节之外,它还有一个绝活,它可以通过移轴和俯仰,让所拍摄物体的形状得以变化,纠正画面的畸变。

这个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摄影上,它可以让一张很难横平竖直的照片变得横平竖直文稿里有例图,可以去看一眼。

什么叫这个让一张很难横平竖直的照片,变得横平竖直大画幅相机。

由于这个尺寸更大,所以在相同光圈的情况下相较中画幅和全幅,拥有更浅的景深,更柔和、更细腻的这个画质表现。

所以它的这种特性又会被应用在肖像摄影上。

另外,在拍摄过程中,大画幅相机还可以改变对焦平面,这会让画面离最远的地方和最近的地方都能同样保持清晰。

也就是说,改变对焦平面可以让大画幅相机有着更大的景深范围。

同时它可以把光圈缩小到f三十二,甚至f六十四,这种特别特别小的光圈,但是画面依然不会出现衍射现象。

虽然大画幅有着无与伦比的画质表现,但牺牲掉的是便携和省事儿,而这些才是我们日常拍摄中最需要的特性。

想想看,想要用这个大画幅拍照片,你首先就得先在暗房里把单张胶片插入片夹。

为了防止片夹漏光,还得采购专门的这个遮光带,然后带着装。

好的底片片夹扛着相机满世界溜达寻找画面。

在实地拍摄的时候要先组装相机,因为大画幅相机的镜头和对角板这些零件都是可以拆卸的,所以每次用的时候都得重新组装,装好了以后就得根据不同的镜头来调整。

对焦平面进行对焦移轴,俯仰观察取景器等等等等。

紧接着安装这个片夹,取出遮光板,让底片曝光,然后把曝光好的底片和片夹再次收回到遮光袋里,把相机拆回到零件的状态回暗放进行冲洗。

大画幅一次只能拍一张照片,相机是纯手动的,纯机械的,没有自动化选择,整个过程耗时费力。

那这就对摄影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摄影师必须完全清楚所有技术要点,而且因为没有回放,所以摄影师要在脑子里必须得提前完整预估出来最终成片的这个画面,然后才能恰当的使用大画幅相机进行拍摄。

这一堆技术限制,直接决定了大画幅相机基本只有在这个呃专业摄影师的手里才还有用。

大画幅很神奇,感觉什么都能干,但它就是这么麻烦。

既然大画幅都说了这么多了,那狮子多了不咬摘多了不愁。

所以我想再简单的提一下分区曝光这个概念。

很多初学者在学习曝光的时候,经常会见到这个玄学名词,好像会了,它就能拍出无敌大风光。

但其实,分区曝光指的是大画幅胶片摄影里所使用的因摄和暗房冲冲洗技巧。

这概念最早是由ancil anams根据大画幅摄影一次一张特性而提出的前期曝光,加后期期冲洗技术术,念念只适适于胶片摄摄影。

因为需需根据据张照片片不同的曝光值来调整每张照片的这个冲洗时间。

这个术术据数码摄影基本没有关系。

如果硬说有关系的话,可能你也只只能用这个技术确定一下当前场景,适合不适合拍照片而已。

这技术跟数码摄影关系不大,跟我们这期课的关系也不大,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只是简单的提一下。

但你一定要记住,这技术跟数码摄影基本没有关系。

记住这个很重要,可以防骗,防忽悠。

好了,小小的总结一下,说了半天,我们从非全幅到全幅到这个中画幅,又聊到大画幅,我们对画质的追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这节课虽然我们并没有针对某一型号的相机给出购买建议,但我们很希望你能了解什么叫做底大以及压死人。

我们要知道感光元件的尺寸是有多么的重要。

最后回到我们开片的问题,请问您用的是什么相机?答,我用的是最好的相机,所以到底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相机呢?你可以在评论区自行发表一下看法。

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