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入门课_10_09_拍摄设备选择下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相机

您好,我是小麦,咱们继续接着上节课的问题,聊到底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相机。

我们讲光圈快门和is o的时候都说过,只有在清楚了成像原理,了解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画面之后,你才能根据自己想要的画面,倒推出最恰当的这个参数搭配同样的道理,说到相机还是这句话,你要搞清楚你需要的是什么。

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人基本不会听我的课,所以不考虑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不考虑大画幅和中画幅。

那胶片机呢我们留到最后说,现在咱们只说如果你想买全画幅或者全画幅,以下画幅的数码相机,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我现在用的相机是索尼阿尔法七r三把之前用的阿尔法七r二作为备机。

而我之所以一直选择索尼阿尔法七r系列的相机,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预算买r三的时候,我这个预算非常充足,拿着能买莱卡的钱,买了大法,拿着能买中画幅的钱,买了全画幅。

但我有过预算非常紧张的经历,就是买r二的时候一贫如洗。

开篇词里也说了,那段时间要靠被朋友们包养过火。

所以预算呢躺在招商银行里等着被我带出来,那时候我就得非常精心的这个挑选相机。

因为我不光要考虑相机本身,还要考虑配套的镜头,考虑这个配件的价格。

比如说原装电池、储存卡、闪光灯、三脚架等等等等。

所以预算是每个要买相机的人最先要考虑的事儿,你得先搞清楚你究竟有多少钱可以造。

那有了清晰的预算以后,我们就该在有限的预算范围里面选画幅了。

所以第二点就是画幅,我们之前就讲过,画幅直接影响这个成像质量,全幅照片的质量。

比如说清晰度、分辨率、宽容度、动态范围、色彩还原一定优于各种非全幅。

所以全画幅成了我的优先选择。

那我喜欢全画幅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要用这相机干活用于非全幅,他也对不起客户,而且万一需要输出非全幅,也无法承受放大的重任。

另外中画幅和大画幅的活,我目前还接触不到,所以全画幅是我唯一的选择。

但全画幅真的就是最完美的选择了吗?好像也不是,因为我平常在生活中随身带的可不是大法,是理光的GR三,它的画幅是这个APSCAPSC的相机,在体积上总会比这个全画幅相机小很多。

而理光GR系列把APSC做到了可以揣进裤兜的大小大法的r三。

虽然好,但平常逛个街跟朋友们约着吃个饭,及时的这个记录一下生活r三就远远比不上GR了,因为它太大,因为它太沉,挂脖子上一天,我嫌它勒的慌。

呃,即便它是全画幅,相机里相对比较小的,也是相对比较轻的这就会涉及到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了。

第三点,体积和重量。

很多人在买相机的时候都不太考虑体积和重量,但恰恰是这一点决定你平常会不会有动力把它拿起来拍照片。

也许有人会有这个类似的体验,花一万多买了一单反,按下决心要好好拍照片,赶上出游,第一次出游,兴高采烈的拍了几张。

第二次这个硬着头皮掏出来拍,第三次背着,懒得掏出来,第四次轻装出行,把相机放家里。

然后好多好多年过去了,又赶上一次出行。

想起来说哎,我还有个相机呢背去拍回来看照片,觉得相机过时了,说还没这个手机拍的好呢,就想着什么时候再升级升级相机,或者呢是抱怨。

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不再买相机了,干脆就用手机直接拍照片。

最后等他发现自己用手机拍的照片也特别蠢的时候,兴许他又会抱怨手机没买最新款的,或者也许是这么个情况。

比如当初买相机是为了记录孩子的这个成长过程。

那为了拍孩子,经常就得端一相机,跟孩子屁股后面到处跑,端着端着就变成背着相机,在孩子屁股后面跑了,背着背着就变成只剩跑了。

或者体积和重量是除了画幅之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不涉及到后期的输出和放大,不太会把这个拍好的照片洗特大挂墙上看照片的时候仅限于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那么我们甚至可以牺牲掉一些画质来追求相机的便携性。

考虑便携镜的话,小底的无反相机往往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说到这儿,我又要普及一个技术知识了。

根据取景器原理,相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单反双反无反。

单反的意思是相机里只有一个反光镜,这个反光镜把接收到的光线反射到取景器里,然后我们在取景器里就能看见东西。

了无反的意思是相机上有俩镜头,俩反光镜上面的镜头呢用来取景下面的镜头用来拍摄。

无反的意思就是相机里没有反光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微单。

但因为索尼把微单这名注册成了自己的商标,所以其他厂商的无反相机都只能叫无反,不能叫微单。

但其实都是一回事,无反相机就是完全用电子取景器的这个成像取景,那么没了反光镜,所以体体积和重量自然就会跟着变小很多。

你可能会奇怪,怎么说了,这么半天还没说到像素呢?因为像素真的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在我们决定了画幅权衡了体积和重量之后,接下来才有像素说话的份儿。

所以第四点像素我的r三有四千二百四十万有效像素能满足我日常的拍摄需求。

前期笨了没拍好,后期稍微裁一裁也不太会影响这个整体的画质,像素的优势也是在放大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像素越高越禁得住放大,放到很大都看不见像素点和颗粒,它像素真的是越高越好吗?比如说这个呃全画幅上的四千多万像素,简单来说就是把全画幅,也就是这个三十六毫米乘以二十四毫米这么个面积的这个感光元件切成了呃四千多万份,每一份份都会单独接收光子,然后转换成信号。

但如果同样面积的感光元件被切成了这个八千多万份,那么每一份儿的积积切成四千多,多份份的时候就会小一半,接收光子的能力就降低了。

而相机为了补偿就会加大电信号,于是就容易出现噪点。

而相机切成一亿份,也就是说一亿像素呢显然会更完蛋。

所以如果有一台一亿像素的全画幅相机,我首先就会关心它的高感如何。

它在暗光下的成像纯净度如何?像素虽然高了,但牺牲掉的是单位像素的面积和他们接收光子的能力。

像素高的相机通常伴随着高噪点,这时候就要考验各家厂商的这个这个这个降噪算法了。

想想看,我们现在看照片,一般只在手机上看手机屏幕那么小,而且不管发朋友圈还是发微博,还是发instagram等等等等,都还要压缩。

另外即便我们真的用电脑屏幕或者四k电视看照片,我们也用不到多少焦素。

虽然我我们看技技术步步开心,大家能能把这个素做的越来越高。

但是呢从目前市面上普遍的情况来看,无论多高级的算法,也打不过物理定律。

我扩大光光镜件的面积,才是提升画质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提高像素。

所以警惕高像素陷阱。

因为那很有可能只是商家的噱头,好像素说完了我们说第五点,动态范围r三的动态范围还可以保守讲能达到十三亿倍。

我们在第六节课讲宽容度的时候提到过,动态范围,这个概念在这儿就不再多说了。

在测光的那节课里,我也提到过我的后台拍照片的事。

由此可见,动态范围的优劣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卖相机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预想到,我们会用这台相机来干嘛?主要拍摄对象的什么?拍摄环境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经常在这个极端光线环境里拍照片的需求。

我到过光态情况说的就是呃比如说晚上或者是这种光比反差很大的环境,如果没有动态范围大几档小几档,对你来说就没那么重要。

但如果有动态范围,就是很重要的一项考量因素了。

继续第六点,高感成像质量画态范围的优劣,可能不会让我们纠结的这个要死要活的。

但说到高感成像质量的好坏,基本上人人都会在意。

这也是我当年会选择索尼阿尔法七r系列的原因之一。

在相对极端的情况下,把iso l调到一万两千八都能看得过去,画面纯净度要比其他厂商做的更好,这也是大法这么多年来潜心研究数码成像的结果。

第七点,绕图质量和存储读取速度。

我们在第六课里讲过,什么是图,所以概念性的问题就不再说了。

索尼阿尔法七ror系列的绕图质量跟其他品牌比其实不是很好,说是无损,但其实有损在高反差加纯色背景的场景下,会有色阶断裂的情况。

这对这个常拍风光的摄影师非常不友好,但我不怎么拍风光,所以我基本能忍。

只是偶尔拍风光的时候回来后期很头疼。

所以选择r三,我牺牲掉了绕图质量。

而我之所以可以选择牺牲绕图质量,是因为我没有大量拍摄风光的需求。

然后我们说存储速度r三拍摄一张无损的raw图,大小大概在八十六兆左右。

在阿尔法七r系列升级到这个r三之前,相机并没有配备高速读取和存储的功能。

这就导致了我每拍一张raw图回放的时候,都需要等个一到两秒钟,它大脑迟钝得让它反应一会儿。

尽管我用的是一张存储速度为这个二百六十兆每秒,读取速度为三百兆每秒的高速卡。

别小看这一两秒钟的这个回放,延迟,在有些情况下会非常误事儿。

到我把相机升升到了了r有了那个高速速卡度,才真正用用上那那百百十兆每秒的存储速度度,三百百每秒的读取速度度了。

我们这节课讲了应该怎么调选相机?我们说了,预需要高速一积和重量像素动态范围高,感成像质量,绕图质量和存储读取速度。

那最后我们再说一条这一条选购相机的时候,最不重要的一条,那就是高科技相机。

厂商总会宣传自家产品有什么更快的自动对焦速度,什么十张每秒的连拍,什么触摸屏,什么眼球追踪等等等等,各种各样高科技的画能。

但其实这些功能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比如说自动对焦速度,如果会用景深陷阱,知道怎么看景深标尺。

我们之前也说过,再再快自动动焦焦,没有不对焦快。

再比如说十张美秒秒,连拍拍们不会运动员的速不拍拍赛,不知道大马马奔跑的时候会不会撕蹄儿离地。

那高速连拍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完全用不到。

我知道很多人都害怕漏拍,害怕错失机会,没拍到。

但这只能说明,大家对相机的操作不熟练,没能掌握相机的基本参数设置,对所在的拍摄环境没有提前预判的能力,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拍到什么样的画力。

最后只能是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画面。

端移机关枪跟着扫射,眼球追踪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以为你能用得上,但其实要么是你根本就用不上,要么就只是你对这个设备不够了解,对技术不够熟练,你才觉得你需要这个高科技。

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些伟大的摄影作品,那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大师们用胶片和手动相机拍摄,我们没有连拍拍没有回放,也没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

而且每拍一张照片还得过胶卷,但恰恰是在那个时代,他们拍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一堆传世制作。

综上所述,无论多牛逼的相机都没法补救。

个人的技术缺陷,我建议如果买相机的话,买一个预算范围内最顶配最轻便的相机。

如果相机本身特好看就更好了,然后配一定焦镜头前一两个月的时间完全使用手动挡。

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搞清楚光圈快快和is o经年累月。

随着你的这个熟练程度的提高,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需要一台什么样的相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

等这些你都搞清楚了,你就可以考虑是继续用这台相机还是换一台相机了。

比如我现在已经准备抛弃大发了,因为它还是太大,而且黑乎乎的。

每次我一举相机被我拍的人都会产生很强的这种压迫感。

鉴于我拍摄的题材和风格,这种压迫感和疏离感是我非常不想要的。

为了平易近人,我甚至可以抛弃所有大法的优势。

因为对我来说,我知道我想拍的那个东西本身比照片质量好一点或者次一点更重要。

最后我再简单的说一下镜头的事儿,很多初学者在挑相机的时候没那么纠结。

痛苦的是挑镜头是定焦还是变焦?定焦的话选什么?定焦焦段,变焦的话选什么变焦?焦段最大光圈,f一点四的定焦镜头比这个f二的定焦镜头贵一倍。

这个很好理解,但f二点八的变焦镜头也比f二的定焦镜头贵一倍。

为啥这些问题在初学阶段都不重要?我的建议是就直接先买一枚这个小广角的定焦镜头,二十八毫米或者三十五毫米的练基本功,然后再考虑换其他镜头,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

这个前提当然是你已经不在初学阶段了,你已经有非常明确的需求了,跟用什么相机是一个道理。

那我说一说为什么?我建议小广角首先是能满足你拍全的需求,不怕这个镜头焦段太长,收不全,你看到的画面。

其次是如果你想拍远处的东西,你得走过去,这无形中就锻炼了你肉眼取景的能力,还有大脑对场景画面的预判能力。

如果你想拍人,你走上前去拍用二十八毫米焦段镜头的话,意味着你要在两米之内拍,你离人家那么近,你就不得不跟人家交流和互动。

这也是摄影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小广角镜头会逼着你靠近,因为焦距很短,又因为视角太广,所以逼着你要想办法去简化画面,尽量不要拍到就是很多乱糟糟的、没用的东西,这些都是必要的基本功。

等这一关过了之后,用什么相机,用什么镜头就再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好了,总结一下这节课我讲了讲我自己是怎么挑相机的,所以你挑相机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考虑。

大概总结一下就是预算是多少,预算之内是买全幅还是买非全幅?全幅画质好,非全幅体积小。

这个像素够不够,或者说像素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有没有极端光线条件下的拍摄需求?如果有,就要考虑相机的宽容度和高杆表现。

我拍摄的题材和拍摄环境主要是什么景物、人像风光、节拍、棚湃到底是啥是吧?要搞清要不要后期,如果要后期的话,就要考虑相机绕图的质量和存储读取速度。

最后我想再带你过一遍日常用途是怎么影响我们选择相机的?因为你一旦考虑日常用途,基本上就等于你会把我们说过的所有问题都再重新的考虑一遍。

刚开始拍照片的人普遍不清楚自己会用相机拍什么。

其实题材无外乎就是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的那几种静物人像风光,接拍人造光源的棚拍艺术摄影等等等等。

如果拍风光,就要比动态范围和绕图质量。

如果再考虑输出输出,就是这个冲印出来做画册或者挂墙上是吧?啊,要如果是考虑输出,就还要拼画幅。

如果是日常出行记录这个日常的这种琐事,如果拍街拍,那便携性一定是首选。

轻一点小一点,你愿意意相机机带出机机动性强,被拍摄的这个对象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来非全幅的相机甚至能成为首选。

比如说GR三,对吧?如果拍专业的运动场景,那就要考虑相机的追焦性能连拍速度、内存卡和内存卡槽的存储读取速度。

如果未来想靠拍照片糊口,那就要考虑市面上普遍能接受的硬件配置。

即便你用手机也能拍的特别好,但还是至少要买一台全幅的这个单反或者全幅的微单,否则客户不满意。

如果你只是单纯为了聚餐的时候,自拍好看,或者跟朋友聚餐的时候拍拍吃的。

那也许美图手机和卡西欧自拍神器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总之还是那句话,你要知道你自己想干嘛。

最后的最后,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相机?最好的相机就是你用着最顺手的相机,最顺手意味着它最能满足你的需求。

最好的相机从来就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

课后有几个小思考,想一想自己日常的拍摄环境是什么样的。

想一想自己日常使用相机频次最高的事由是什么?想一想你都用相机拍过一些什么?想一想你还打算用相机去拍些什么?你以前没拍过的东西,那不管我们清楚不清楚之前讲过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学术概念,不管我们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我们最终的拍摄成果都会是一张一张的照片。

所以最后你可以提前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要聊的话题。

你觉得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