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峰对话_03_02_饿了么上海本土团队和百度外卖北京团队的冲突

雪峰老师你好,我们今天聊一聊饿了么和百度外卖这两个团队的融合过程吧。

我当时看过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发的这个组织架构联合这个通知一共有六项任命嘛。

然后其中有四项其实是和技术相关的这是你们稳定百度外卖技术团队的一个手段吗?嗯,对,因为百度外卖收购价格差不多就是八亿美金,离他们原先估值差很远,那相当于除以三和四了。

那期权一下子就贬值了,所以他们其实是需要安抚的。

最主要安抚的倒不是业务团队啊,主要还是安抚技术团队。

有些同学说啊,钱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啊是对他的尊重。

我觉得这个话有一定道理。

回过头来讲啊,说直白点,当时稳定团队,你至少从钱上要表现出诚意啊,说个小插曲啊,在阿里收购我们之后啊,有一天新的CPO说了一句话,他说从来没见过像饿了么这样的公司收购一个团队,给出这么好的赔偿方案。

什么是什么补偿方案呢?我们当时一是给兑换期权啊,应该不是完全的一比n但更重要的是啊,我们给了现金补偿。

当然现金补偿是有限制条件的。

比如说一年内不能离职,逐月发给你啊,相当于就锁定一年,不要走当时这个策略啊还是相当有效果的。

在宣布收后之前,我们内部其实有激烈讨论,我们要商量announcement上面写什么。

其实要解决的问题啊很简单,就是看给北京团队什么地盘。

因为钱的尊重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和钱一样,重要的就是地盘尊重问题了。

从业务上讲,大家都是重叠的,也都知道业务很好说啊,就是先不重合。

比如北京以百度外卖销售为主,上海以饿了么销售为主,还是维持现状,大家不变就好。

但是技术团队啊我要提前考虑起来,因为我要留住这么多的核心技术人员。

其实这一点上我跟公司有些分歧,但最后CEOCPO他们啊还是支持了我的建议。

我提了一个比较激进的方案,这也是后来上海同学可能心里会感觉有一些失落的地方啊,我把两个很重要的团队,新零售和物流的一号位都给了北京。

关于新零售啊,我们原来也在做,其实这个是饿了么首先做出来的啊,就是可以在商超去买东西,不光买吃的,还能送卷筒纸啊,送饮用水送药,还有送充电线。

我们手机充电线啊一直卖的很好,所以我们叫新零售。

现在饿了么和美团的都有,在这块业务上啊,两边都差不多啊,都有一摊。

反正我们开电话会议讨论了很长时间,后来公司也是冒一定风险,同意了。

我的这个方案就是把新零售物流的一号位让给北京的同学。

实际上啊新零售不止一号位,连整个技术团队都交给了北京。

后来百度的同学啊也觉得很惊讶,就感觉哎居然能够给到我们这样的一个地盘啊,这个可能比钱更重要。

我是这么想啊,但实际不一定,如果没有钱的尊重,可能都走不到地盘。

尊重这一步。

他们的惊讶在于啊,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是当时没有这样的期望值啊,觉得能不血洗已经不错了也做好走人的准备了。

那整个新零售团队都交给北京。

那上海的新零售团队呢,后来我们就准备把上海的新零售取消。

当然这些同学我们会去安置,当时也走了一些人把整个新零售技术线全部交给北京。

那上海团队啊就等于close掉。

还有更重要的是啊,我们把物流一号位经过讨论也交给北京了。

虽然两边都有物流团队,但一号位大家是非常在意的。

你交给北京啊,很多人都会解读,是北京物流做的更好,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所以这两项任命啊,就相当于把上海的地盘剥离的很大。

一、上海物流团队的人数跟北京相比还是多的呢,就因为一号位给了北京,上海那个李达差点离职。

他说凭啥啊?他说你这不是丧权辱国吗?但是从这个谈判来说啊,你收购了就是你的人,这不是丧权辱国。

所以我当时坚持做了这件事。

嗯,为什么要这样坚持呢?为了留住北京这个团队,我不管商业上怎么样啊,mark给了我两个目标,一留住技术团队,二业务上做融合。

这个不全是我的目标啊,后来我们空降了一个CEO过去,所以在我能力范围内用我当时能平衡好的方式。

换句话说,即使上海团队有诸多不爽,但我能控制大盘啊,就这样基本留住了北京的技术团。

其实我听上海的同学有说过哈他,他们说觉得你太照顾百度外卖的人了,他们其实有一点委屈。

嗯,是啊,准备收购的时候啊,我去过北京,回去后跟上海同学说起啊,确实有点数落上海同学的味道。

我说你们看看你们所在的高级写字楼,下面就是地铁周围商业繁荣。

你们再看北京的同学,在上地办公四街五街周边,简直就是五街乡镇的感觉,最多啊就是有几栋高楼的乡镇。

我说我在那边骑自行车啊,尘土飞扬,你们看看百度外卖同学天之骄子啊,人家技术那么强,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人家把百度外卖做的那么好。

我当时还专门做了一张表格,对比这两个团队给上海同学啊这样说。

但后来上海同学还是怨气很大,就感觉我太照顾北京同学了。

因为他们跟北京同学接触之后啊,去过上帝五节之后啊,就感觉没你说的那么土嘛,外面环境那么恶劣啊,当时链家也在那隔得很近嘛,就感觉楼还是挺不错的。

上海同学说我偏心啊,还有一判呢跟haackson有关,饿了么每年都会举办一次haxson百度外卖加入进来后啊,我们当时呃要看是在北京还是上海进行决赛。

那当然老员工都希望在上海嘛,后来我坚决反对,就拍死了,说必须在北京你们的差旅费,我跟公司去搞定。

差旅费并不便宜啊,因为大部分是上海这边的人,上海参赛的人多啊,所以大家呢都很不爽,大伙说我偏心。

还有一个细节,每天参赛团队不是都要提交代码吗?每天刷评分,只要百度外卖同学上来,我就会在群里鼓掌。

上海同学,我是一概没有的,类似于这种在会上,我也说了,人家才多少人啊,你们丢不丢人?你们是做基础设施的,人家百度外卖的同学都是做业务的,他们做中间件的参赛很少的回头看啊,决赛到北京其实有点劳民伤财,但对于南北一家亲,还有两杯团队的后续融合来说,我并不后悔。

这方面我们很舍得投入。

我也感谢公司这一届比赛,在组织上我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的。

有些地方啊,其实我比较独断专行。

你刚说到上海和北京两个团队的对比,然后你还做了一张表格是都比较了一些什么呢?这张表我可以发给你啊,这张表里啊,百度外卖北京中心叫TPU技术,就是TP,是生产u就是UED,它们是合在一起的啊,所以叫TPU收购百度外卖前啊,我们有上海研发中心和北京研发中心。

当时饿了么的北京研发中心在望京是石海峰在负责。

当然这个表格里可能少数也有夸张成分,我就是想和饿了么同学讲包容,换位思考。

嗯,整体上说你觉得百度外卖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其实针对我们外卖行业啊,我一度也怀疑是个伪需求。

真正把伪需求这个伪抹掉的就是百度外卖啊,因为他们开始做白领市场,我们和美团一开始都没意识到这个啊就做高校的生意。

因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啊,培养习惯就一点价格嘛,但价格啊恰恰是商业模式的双刃剑,尤其是伤害远超过它的收益,所以不能只靠价格水平。

在上海高校周围也有一些商业区,我们去扫楼,那个商业区的楼是很难扫的,所以我们当时感觉白领市场肯定做不起来。

我们感觉白领看不上外卖,因为那时候啊还没有现在这么精美的包装。

你现在看很多火锅外卖都很精美的,它包装就值这个价。

但那时候啊外卖都是白盒子,还被人吐槽说你们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我们跟美团啊就在高校硬干,你低一块钱,我少五毛钱啊,就血拼嘛,没啥奇招。

当然了,这种全国大网下的无数区域网格精细化的运营,是非常考验组织能力、运营能力的,不是有钱啊就能砸出稳定市场份额。

万赖一开始做高效市场是绝对亏的,如果我们一直做高校,一定死无葬身之地。

百度外面的逻辑啊其实蛮有道理的。

我认为整个行业都应该感谢百度万卖。

百度外卖做白领虽然还是亏损,但一下子找到了商业模式。

因为客单项上市了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跟你说啊,开餐饮是很苦的,虽然毛利是有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但是房租人员成本都是很大的开销。

所以商户是比较欢迎让别人去配送,就是不要让他自己去配送啊,他们想人越少越好,房租和人员成本这两个去掉,那之后的毛利呢可能就只有呃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十五啊。

另外啊平台还有费用,比如说佣金啊、物流啊、广告啊、营销啊等等。

其实饿了么本质上跟携程是一样的啊,就是抽佣。

但你想啊,携程的客单价多高啊,虽然机票是高的,但一般用携程订机票的,有相当比例会用携程订酒店,那度假就更高了。

上万都有可能,所以特单下真的是绝对命营。

你总要找到商业模式要赚钱的。

你现在可以亏,但不能看不到尽头的亏。

一个商业的正循环一定是要有持续合理的需求。

确实c端用户能接受外卖,有这个需求。

我自己刚开始感觉外卖可能是伪需求啊,所以我趁人做商业啊,大概率是一败涂地,包括mark已经是非常有商业头脑了。

但是他一开始也没有铺开左百里,因为白领的客单价上去,意味着补贴也要上去。

那一开始肯定是要砸钱的嘛,那刚开始白领砸的钱可能会更多。

好的,这部分访谈先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