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厂晋升指南_28_27_5S问题处理法怎么应对问题才能转危为机

你好,我是华仔。

上一讲,我介绍了五w根因分析法,教你通过追问五个为什么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不过找到原因不等于解决问题。

这就好比大夫看病,光是看出来患者的病根在心脏还不够,还要明确心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是只用服药还是需要做手术?如果要安排手术,具体要怎么操刀,处理问题也是这样。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能够反映你的专业能力,又能够反映出你的综合能力。

所以问题既有可能成为拖垮你绩效的陷阱,也有可能成为你晋升的机遇。

关键在于你如何有效的去处理。

那么问题到底要怎么处理呢?我总结了一个五s问题处理法,也就是把处理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明确问题、拆解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和落地行动,从而化危为机。

接下来我会为你逐一讲解这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明确问题。

我有个朋友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领导跟他说,最近团队士气好像不高。

他立刻分析了八点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他觉得自己反应很快,能力很强,然后领导就让他负责提升士气。

于是他组织培训和团队活动,搞各种评奖,推出各种新制度,干了一大堆事儿。

结果半年后,老板说感觉事情还是没什么变化,这其实是很多人都会犯的。

第一个错误问题本身都没有明确定义,就直接开始采取行动。

结果可能就是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无法衡量。

所以你一定要提醒自己,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明确问题,怎么明确呢?根据问题有没有用数据量化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对于已经用数据量化的问题,关键在于确认数据是否准确,通过数据来展现问题是比较直观的。

而且很多人认为数据不会撒谎,所以他们看到数据之后就直接开始处理。

但其实这种情况也是需要明确问题的,因为数据可能出错,出错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原数据出错,也可能是计算时出错。

我就多次遇到过报表系统出问题导致业务数据异常的情况,也遇到过统计部门调整算法。

但是引入bug从而导致数据错误的情况,怎么确认数据是否准确。

而最方便的方法当然是让数据部门去核对,但是可能耗时比较长。

而最快速的方法则是因为多个关联数据互相验证。

以后互联网电商业务为例,如果月销售收入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但是月订单量和月活用户都在增长,那么很可能是销售收入的数据统计出了问题。

其次,对于没有用数据量化的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量化,但是还没量化的。

比如业务增长放缓,其中的放缓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增长速度从百分之百下降到百分之六十,还是增长速度从百分之十下降到百分之六?不同的人理解可能千差万别。

对于这一类问题,你把量化的环节补上就行了。

比如老板说,我对当前的利润增长速度不满意,希望更快一点。

你就要明确老板关注的指标是季度增长率还是月增长率更快一些,具体是多快,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五十,还是百分之两百。

另一类是无法简单量化的,比如团队士气不高,其中的士气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量化。

所以这类问题是最棘手的,一是士气不高,也许只是领导自己的感受有问题,并不是真的存在这个现象。

但是就算真的士气不高,改善的效果也很难衡量。

你怎么证明你提高了士气,又怎么证明士气到底提高了多少呢?直接用数据来衡量,肯定是不现实的。

经过实践摸索,我发现调查问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既然是主观感受,那我们就综合大多数人的主观感受来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这就像一部电影好不好?虽然不能用偏长投资金额或明星数量来衡量。

二是如果看过的观众都来打分。

二是综合算出一个分数还是像一定参考意义的,而且评价的人数越多越能客观的反映影片的质量,这也是豆瓣等平台的价值调查问卷的设计技巧。

我总结了四条第一条问题,数量在十到十五个左右太少,会导致问题分析不全面太多,会导致被调查的人不想回答。

第二条问卷数量至少十份以上,太少,会导致单个样本对整体结果影响太大。

第二条尽量用选择题开放性问题,不要超过三个,因为没几个人会认真回答开放性问题。

第四条评分用一到五分,不要用,一到十分用十分制的话,区别度不大,平均分基本都是七八分。

如果你的p八或p九级,别的领导让你帮他分析一下团队的士气。

你要怎么设计调查问卷呢?我在文稿中给了一个事例,供你参考。

基于多份问卷的结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团队士气情况和整体成员的认知情况,从而避免个人主观判断的偏差。

不过,如果团队的人数很少,就不要用调查问卷了。

比如你是p七的team leader,手底下带了五个人。

现在你觉得团队士气不高,可以直接找他们一个一个聊,这样效果更好。

第二个步骤是拆解问题,明确问题之后,你是不是就准备急着去分析原因了呢?毕竟你是负责人领导还等着你的答案呢。

这就是很多人会犯的第二个错误。

把自己当成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以为可以一个人搞定所有的事情。

如果问题很简单,那么确实可以这样做。

但大部分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甚至有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可能涉及很多方面。

如果你只靠自己一个人去分析,也许花了很长时间都搞不定。

所以,为了能够更高效的分析问题和更快的给出解决方案,你要学会拆解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对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将大问题拆解为几个独立的子问题,然后再根据子问题的数量和规模,看看是否需要申请更多人力资源来学起利与问题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单打独斗,要学会利用团队力量。

至于按照什么维度拆解,这就和问题本身有关了。

业务类的问题可以按照业务类型来拆解,也可以按照业户群体来拆解。

管理类的问题可以按照流程来拆解,也可以按照事项分类来拆解。

拆解问题有几个常见的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拆解出来的子问题,数量两到五个,拆太多了,就很难保证互相独立。

第二个技巧拆解出来的子问题,尽量互相独立。

第三个技巧明确子问题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定期向上汇报进展。

比如电商业务的订单数下降百分之三十,你可以按照业务类型来拆解,看看不同品类各自下降了多少。

经过分析,你可能会发现男装下降了百分之二十,鞋类下降了百分之三十,食品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其他品类的数据还是增长的,于是订单数下降百分之三十,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了三个子问题,你可以分别协调对应的运营负责人来一起处理。

又比如团队研发效率不高。

经过调研发现,团队反馈最多的前四个问题是会议太多,测试环境不足,发布太麻烦了,和需求变更太频繁。

如果你一个人搞不定这四个子问题,你可以分别协调项目经理、测试负责人、运维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来一起处理。

第三个步骤是定位问题。

我曾听过这样的案例,半年的业务买量数据不升反降,老板让运营负责人赶紧想办法。

于是,他连夜构思解决方案,半出了几个大展拳脚的方案,比如SEO优化增加更多渠道等。

老板大手一挥,批准其中三个方案,半年后一看投入多了几千万,买量的数据却没有多大起色。

老板脸色很难看,这就是很多人都会犯的。

第三个错误,没有找到根本原因的情况下,就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你只找到了表层原因,那么后续提出的方案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资源定位问题的技巧就是五w根因分析法。

我在二十六讲已经介绍过了。

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不同的追问线索,可能找到不同的根本原因。

比如加班太多导致士气不高,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两个根本原因。

市面上的go程序员较少和没有项目经理。

第一条线索是问题。

一、为什么士气不高?答,因为加班太多问题。

二、为什么加班太多?答,因为人力不够问题。

三、为什么人力不够?答,因为招聘混乱问题三,为什么招聘困难?答,因为市面上的够程序员太少,针对市面上的够程序员太少,这个根本原因对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是招聘CC加加程序员,然后培养成够程序员。

第二条线索是问题。

一、为什么士气不高?答,因为加班太多问题。

二、为什么加班太多?答,因为项目执行混乱问题。

三、为什么项目执行混乱?答,因为没有项目混乱,针对没有项目经理这个根本原因,答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是招聘专职项目经理。

第四个步骤是解决问题定位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后,你就需要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往往涉及资源的投入、组织的调整和系统的增强等。

所以你需要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最时很多人都会犯第四个错误,思维比较局限,只做了一个方案,提交给上级,你信心满满的,把自己的解决方案提交上去,很来希望得到赞赏。

结果却发现,上级有更多的想法和不同的方案,反而认为你考虑的不够周全。

那么怎么做才能很快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呢?你需要提供多个方案,并且给出你建议的方案和原因,最终让上级来挑选和拍板。

这就是我在第二十四讲介绍的三c方案设计法。

第五个步骤是,落地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后,你就要落地执行,真正解决问题。

很多人在这一步容易犯问题出处理的第五个错误,做事没有重点和优先级,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前面的步骤中,你可能拆解出了三个子问题。

然后每个子问题分析出两到三个根因,每个根因分别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接着每个解决方案又可以分成三到五件事来做。

最后你发现可以做的事情,有几十件,你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都是有价值的。

所以用一张excel表格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从第一件开始一件一件的去做。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你做了几个月,但是却看不到什么效果。

因为每件事情的价值有大有小,见效时间有快有慢。

而你的领导并不关心你做了多少件事,他们关心的是问题有没有真正解决了。

如果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算你做的很辛苦,也很难得到认可。

正确的做法就是先做优先级排序,然后挑选优先级top n的事情去做,尽快看到成效,让问题不断的改善。

优先级排序的技巧。

我总结了三条第一条技巧,可以按照阶段来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且顺序是可以调整的。

比如前三个月top三的事情是ABC.后三个月top三的事情是XYZ第二条技巧。

如果只有一个团队来做,建议挑选top三到top五的事情来落地。

如果多个团队合作,那么可以选top十,每个团队负责,其中两到三件事第三条技巧,短期按照紧急程度来挑选。

Top n长期按照重要程度来挑选top n比如运营配置URL出错这个问题。

短期内的特付事项可以是上线流程优化,让测试来检查运营配置的内容。

长期特付事项可以是后台管理系统优化,增加配置URL合法性和有效性。

检查功能明确要落地的top事项后,就可以用第二十五讲介绍的PDCA执行法来执行了。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五s问题处理法就是把处理问题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明确问题、拆解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和落地行动,从而化危为机。

第二部分,重点处理问题时,容易犯的五个错误是五问题本身都没有明确定义,就直接开始采取行动。

五、把自己当成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期望可以一个人搞定所有事情。

五、没有找到根本原因的情况下,就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四、思维比较局限,只做了一个方案,提交给上级。

三、做事没有重点和优先级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部分重点明确问题,可以通过数据量化,也可以靠调研来衡量。

拆解问题是为了发挥团队的力量定位,根因提出方案和落地执行时,可以分别使用五w根因分析法、三c方案设计法和PTCA执行法。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

你职业生涯中处理过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你在处理过程中是否犯过某些错误?如果是学完这一讲之后再教给你处理,你会怎么做?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