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高手学复盘_11_10_洞察规律怎样更新认知才能找准发力点

你好,我是张鹏。

上一讲啊,我为你介绍了梳理逻辑时寻找切入点的方法。

找到切入点呢分析出问题的原因之后啊,我们就到了洞察规律这一步。

它呢正好对应clap模型的认知环节。

所谓洞察规律啊,就是系统的思考整个业务的运转,找准下一步计划的发力点,洞察规律的能力有多重要呢?我带你回顾一下乌博的故事。

事。

二零零一四年,uber进入中国之后,迅速在切海、杭州、深圳、广州、成都、武汉、重庆、北京和天津等一二线核心城市开展业务。

一开始啊uber的获客模式呢是叫人肉。

两头拉。

人肉呢是指让用户啊自发的通过口碑传播。

而两头拉呢是指一边拉开车的司机,就一边呢拉坐车的乘客。

这种模式的好处呢是获客非常的精准,适合早期破局。

但了二零一五年啊,滴滴、快滴等中国本土企业呢也逐渐崛起,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uber对于市场的扩张速度的要求就更高了。

接下来的半年中呢,他们准备在华东、华南、西南和华北四个区域拓展自己的业务。

但是uber内部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批准任何市场费用,这也就意味着呢不能以广告等粗暴的模式来获客。

所以uber的城市合伙人啊,只能从运营手段本身来想办法。

而当时啊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于,以前的人肉两头拉模式虽然精准,但是速度不够快,到了快速扩张期呢就增长乏力,很难支撑业务的升级。

与此同时呢,出行场景单一,无法满足更多的出行著作,因果没优势等车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也都冒了出来。

而且呢这些问题之间还会相互影响这个局面啊,给当时的uber管理层提出了一个挑战,到底哪个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怎么才能找准下一阶段的业务发力点?啊,为了解决战略重心问题呢,uber华东区域的管理层使用了一个工具因果循环图,因果循环图出自一九九零年出版的管理学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

它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鼻祖。

彼得盛极提出出的用于系统思考的工具。

那么因果循环图要怎么用呢?我们继续来看uber华东区域业务的例子啊,用因果循环图的第一步是确定节点,也就是标记业务的关键节点。

物宝。

华东区域一开始的业务破局啊,还是做的不错的,得到了车主和乘客的认可。

于是要在宣传资源受限的条件下拓展业务管理层还需要深挖能够撬动整个市场运转的关键节点。

首先呢他们想到的是满足更多的出行需求,于是他们标记了一个关键节点,更多需求。

接着呢为了满足更多的出行需求,从供给端看,核心是更多的区域覆盖,从数量和密度两个维度进行拆解呢,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司机和更少的司机闲时。

于是呢他们又标记了两个关键节点。

从消费端看呢,核心是让乘客能够更快的坐上车和车费,更便宜于别,代表了时间和价格两个维度。

于是他们又标记了两个关键节点,更快、接客和更低价格。

最后啊整个逻辑数用miss原则检查了一下,确保没有问题。

到这里呢,关键节点就基本找齐了。

第二步呢是确定关系,也就是啊分析连接关键节点的因果关系。

关键节点之间的关系呢。

用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箭头的方向呢是代表因果类型呢有三种,分别是增强用加号表示减弱。

用减号表示延迟用等号,表示这三种类型啊很好理解,踩油门和速度之间就是增强关系。

油门呢踩的越大,速度呢就越快,刹车和速度呢就是减弱关系刹车你踩的越狠,速度就越慢,而延迟呢在生活中更为常见。

比如你在浴室中拧开热水开关,需要过一段刹温呢才会升高,确定了因果关系啊,重点是搞清楚a节点和b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增强还是减弱。

对于沃ber来说呢,更多的需求会让更多司机来到物管平台。

所以它们的关系呢是更多需求,会增强更多司机,而更多的司机呢会让uber覆盖的区域更广。

所以呢他们的关系是更多司机增强更多区域覆盖。

而更多区域覆盖呢会让更多的乘客也注册和使用uber打车,并且进一步的促进更少的司机闲驶和更快的接客。

而更少的司机闲驶呢,让客单价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所以会导致更低价格当更低价格和更快接客。

这两个乘客都在意的痛点得到满足,会进一步促成更多需求。

到这里呢,单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就分析清楚了,uuber华东区域的管理层呢,也就可以完成uber整个业务的接图了。

第三步啊是找出因因就是判断推运运转。

最底层的根因。

因果循环图呢非常清晰的展示了单个节点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但是底层的根因要怎么看呢?毕竟各个节点之间是互因因果的。

我给你啊分享一个小窍门,连接线入口多,出口少的一般是果,比如更多需求,而连接线入口少,出口多的一般是因如果去掉了之后,会导致整个增强循环断裂的。

没它不行的,一般是根因。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啊,更多的司机和更多的区域覆盖这两个节点是满足更新条件的。

而更少的司机闲时和更低的价格,即使单独去掉呢,从然会影响效率。

但是整个循环依然可以转动,因此呢属于重要因素。

但是呢它并不属于根因,我们也可以从业务逻辑的角度验证一下更多的需求啊,确实是uber追求的终极结果。

而更多司机和更多区域覆盖,如果拿掉,就会导致消费端的司机很少少,而呢就会导致消费端注注册使用少,最终啊导致uber的业务务根就无无法升级。

最终,uuber就确认了以更多司机和更多区域覆盖作为提升整体业务的目标,并设定OKR来进行执行。

在华东市场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这个部分的内容啊,我会在下一讲详细的介绍。

现在呢因果循环图的使用就讲完了,我用一个流程图来总结一下。

为了方便你理解啊,我再给你讲另外一个案例,你也可以像阅读推理小说一样,看看能否在我揭示谜底之前想出答案。

二零一三年呢youtube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之一,但是它的创新步伐呢已经放缓,一旦刹车重新起诉并不容易。

当时youtube的CEO呢叫susan,他意识到youtube再这样下去啊,会沦落为一家很普通的公司。

于是呢就决定组织高层做战略复盘。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重新让youtube走上十倍速的指数型增长之路,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Youtube当时面临的考验和uber很像,都是要在一大堆重要的事情之中找到重中之重。

对youtube来说,流量、点击率、观看率、广告、视频内容、日活到底哪一个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呢?当时视频网站普遍看重点击率和日活数据,youtube内部啊就有一个工程师正在开发,引导观众选择观看下一个的推荐系统。

显然呢,这个对点击率的提高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需要思考的是,点击率的提高是youtube真正想要的吗?或者换句话说,业界都认为提高点击率就能提升业务,这个常识就一定是对的吗? Youtube啊在这次战略复盘当中就发现很多的因素呢是相互影响的。

它最重要的收入啊来自于广告。

但是让用户过多的点击广告又会影响用户的体验,而体验不好呢就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从而降低平台对广告商的吸引力。

当用户呢花更多宝贵的时间来观看youtube的视频的时候,这些视频呢必须要给他们带来乐趣,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更满意的观看体验呢带来更长的观看时间。

更长的观看时间呢会吸引来更多的广告商,从而呢就鼓励更多的内容创作者进行创作。

于是又会吸引来更多的观众。

根据确定根因的原则呢,没他不行的节点就是根因。

Youtube最终洞察到真正的收入来源,不是观看率或者点击率,而是观看时长。

虽然短期内用户时长的增加,甚至会降低用户对广告的点击率,但是长远来看呢,显然会让youtube走上增强循环。

Susan呢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个BHAG,日均用户观看时长达到十亿个小时。

在之后的四年的时间里面,他们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个BHAG.这一讲,我用uber的案例呢为你讲解了使用因果循环图的技巧,并且通过youtube的案例来帮助你加强理解。

那么啊我们来回顾一下重点的内容。

一、因果循环图中的节点啊,就是真实业务中的关键节点。

你可以理解成是关键子业务,用逻辑处形划分,用miss原则呢进行验证。

二、关键节点之间的关系呢,用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箭头的方向。

代表因果类型呢有三种,分别是增强、减弱和延迟。

三、如果因果循环图中啊某个关键节点去掉之后,会导致整个增强循环断裂,那么它很可能就是根因,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

最后留两道思考题给你吧。

第一个思考题是请你回忆一下学习youtube案例的过程中,你是什么时候找出根因的,为什么是那个时候。

第二个呢?请尝试画一下你手头项目的因果循环图,看看有什么发现或者问题。

欢迎你把答案写在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