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晋升指南_08_07_P5提升攻略怎么快速从学生转变为打工人
你好,我是华仔。
从这一讲开始呢,我们进入到课程的第二部分职级详解。
在这个部分,我会根据之前介绍过的COMD能力模型,从技术、业务和管理三个维度,以及规模、时间、环境和创新四种复杂度出发,为你详细解读p五到p九每个级别的能力要求。
同时呢我也会结合以前带团队指导别人,还有担任评委的经验,给出每个级别的提升。
建议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强调一下,这里的职级解读和提升技巧,绝对不是只针对阿里的职级,而是通用的。
不管你是在BAT还是在TMD,不管你是在互联网大厂,还是在其他公司,都可以参考。
你只要把自己当前的职级对标到这门课程定义的级别,以及学习相应的内容就行了。
具体怎么对标呢?你可以参考第六讲和晋升等级,不同的职级体系,如何对标这篇加参。
另外我还想提醒一点,你的学习重点当然是自己当前的级别和下一级别的内容。
所如p五的同学需要重点学习p五和p六的内容。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级别的内容你就可以直接跳过去。
比如你现在是p七,虽然已经顺利越过了p五和p六,但你对这两个级别的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也不一定全面。
而你很可能要指导这两个级别的内容,面试这两个级别的应聘者,或者作为team leader带这两个级别的内容。
所以认真学习p五和p六的内容,对你同样会有很大的帮助。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你现在是p六,看起来p八和p九好像离你还很遥,别的样子比两个级别的内容你还要不要学呢?我还是建议你了解一下比较好。
因为这样可以让你对自己的长远目标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对你做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路线规划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先来看看p五级别吧,p五对应的工作年限大概是零到三年。
本科毕业生的定级一般就是p五,优秀的毕业生会定到p五加。
目前进BAT的应届生绝大部分都是p五加,大部分p五,工作两年以后就可以晋升p六。
如果你工作三年了,还没有晋升到p六,可能需要考虑一下,适不适合当前的岗位了,或者反思一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P五的核心能力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这句话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在别人的指导下,通常呢是在p六或者p七的指导下。
第二是任务,它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各项活动,比如开发的任务,就包括需求评审、方案设计、编码、修改、bug、上线等等。
听起来好像要求不是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一毕业就自动具备了p五的能力。
因为在学校读书跟在公司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技术差异,大学学的技术偏重理论,而工作岗位对深度和实践的要求更高。
而且就算你是研究生,你的研究方向和公司岗位的要求也很难完全匹配,更不用说前端、安卓、IOS、测试、运维和、DBA等各种不同岗位的技能差异了。
第二个方面是业务差异。
大学教育不会针对某个公司的具体业务进行教学,而互联网行业的业务领域多,发展快。
近几年,比较火的领域有电商支付、社交、本地生活和出行等,这些业务知识是完成工作的基础。
但你在刚毕业的时候,往往没有这方面的积累。
第三个方面是管理差异,大学学习的管理课程比较理论化,但公司的规章制度和项目流程有很多,细化和具体的要求。
怎么熟悉和适应工作岗位的管理要求?怎么跟别人协作?怎么推动事情落地,这些也都是完成工作的基础。
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处理的还不够好。
正是因为校园和职场环境差别这么大,所以p五级别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学生向打工人的角色转换。
怎么实现这一层蜕变是p五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接下来我就分技术业务和管理三个维度一一展开。
首先是技术维度,p五是你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虽然你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但是这时候的学习效果最好,技术提升也是最快的。
因为跟学校的单项学习不同,你能把刚学到的东西马上实践应用,在具体工作中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同时p五承担的责任不大,等你晋升到更高级别之后,就没有这么多精力和时间用来学习了p五的技术要求。
我总结在了文稿中的表格里,你可以看一下p五阶段要怎么提升技术呢?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基础技术。
这里的基础技术不是指大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而是指工作岗位中实际用到的技术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比如java业务开发的基础技术,比如java编程语言、mysql数据库、计算机网络HTTP协议和linux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
而IOS业务开发的基础知识,就包括swift objective、 c编程、知言、IO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叉code、 SQL、计算机网络和HTTP协议等。
虽然他们有一部分相同,但总体来看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你也要根据自己的岗位,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p五阶段提升技术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常见的误区是错误的,理解了基础的意思。
我在第三讲介绍价值原则的时候,提到过,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基础能力,跑去学编译原理和linux内核源码分析,或者去背一些算法源码。
结果他们到头来发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什么收获。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基础是和工作任务相关的基础,而不是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基础。
关于怎么学习基础技术,我会专门用一期加参来系统的介绍。
第二个常见的误区是只通过搜索来进行碎片化学习。
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技术点就上网搜索几篇文章学习一下。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碎片化学习虽然投入时间少,但效果却难以保证。
首先,你不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某个技术相关的所有问题。
其次,通过这种方式,你只知道一个个零散的技术点,而不知道这些技术点之间的关系。
以HTTP缓存为例,如果只是单纯去搜索HTTP cache control,你确实可以知道no cash和no store这些名词的意思。
但是整个HTTP cash协议,浏浏览器处处逻逻辑服务器的处理机制,这些技术础点你就学不到了。
而他们在分析HTTP性能相关的问题,或者优化外部页面的时候,都是必须掌握的。
可能你会觉得碎片化学习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工作以后就不像在学校那样有整段的学习时间。
虽然客观条件是这样,但碎片化时间并不意味着只能碎片化学习。
正确的做法是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也就是说,每天都抽出一小段时间,有计划的学习某项技术,哪怕每天十分钟都可以。
但总体的学习内容是系统化的,想让学习系统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照一本经典的书籍,循序渐进的学习。
虽然你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一次性学懂,但至少在学完一遍后,可以对一项技术的完整体系建立整体印象。
这样你后续再深入学习这项技术的时候,效率也会更高。
除了书籍之外,学习技术类线上课程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线上课程的作者都是在某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家,而且讲解的内容跟实际工作关系紧密。
再加上这些作者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你学习起来会更有趣,也更有效率。
同时,线上课程往往还配有音频,比书籍更适合上下班。
通勤的时候学习,让你能够更高效的利用碎片时间。
第二个维度是业务p五对业务的要求主要是熟悉各项业务的处理逻辑。
什么是业务呢?我需要在这里专门说明一下。
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业务这个词儿的时候,都会理解为某个行业的相关服务,比如电商业务、支付业务、社交业务、游戏业务,其实这些都是狭义上的业务。
我在这门课程中按照COMD能力模型拆解级别要求的时候,对业务的定义更宽泛一些,是广义上的业务。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你负责的系统或产品为目标对象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具体到不同岗位是这样的。
如果你负责to c或to b的业务系统开发测试,那么业务范围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业务。
如果你负责内部IT系统的开发测试,那么业务范围就是公司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如果你负责中间件或平台的开发测试,那么业务范围主要是中间件或平台的相关功能和服务。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深入理解每个使用你的系统的to c或to b业务,而要把精力放在熟悉中间件和平台本身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上。
如果你是运维或DBA之类的岗位,那么业务范围就是运维体系、相关功能和服务。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深入理解每个你负责维护的业务,而要把精力放在熟悉运维体系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上。
那么什么是业务的处理逻辑呢?它是指实现这项业务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所需要的步骤。
直白点讲,就是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以此类推,一直到最后一步做什么。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发图片动态的处理逻辑,我总结在了文稿当中,你可以看一下。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化后的例子,用来说明这个概念而已。
所以我只描述了整体步骤,你可以自行对照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进行细化。
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逻辑越细化越好。
比如这个例子中的第九步是点击谁可以看,它就具体包括公开私密部分,可见和不给谁看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的含义,你都需要详细了解p五的业务要求。
我总结在了文稿中的表格里,你可以看一下怎么才能更有效的快速熟悉自己负责的业务功能呢?对于to c的业务来说,熟悉业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产品的深度用户。
有些技术人员连自己负责的产品都不用,只是机械的。
按照项目的要求,完成任务功能上线后,他们既不亲自体验,也不关心用户的反馈。
这样做的后果是连基本的业务现状都了解不清楚,更不要说提升业务水平了。
所以如果你对现在做的业务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的话,我建议你尽早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业务,这样更有利于职业发展和晋升。
对于to b的业务来说,熟悉业务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多跟客户交流。
你不妨多跑几趟客户那里,看看客户实际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流程,听听客户的真实的需求、痛点和想法。
说到这里,你可能担心p五级别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
其实很多公司都鼓励技术人员出去跟客户交流。
P五虽然不能独立承担这个任务,但是一般情况下跟着p六和p七一起去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有可能尽量每个季度都出去见一次客户,这能大大提升你对业务的理解。
比如我在菊花厂的时候,负责核心网的网管系统设计和开发公司,每年都会给我们安排几次机会去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机房里面看看设备,观察他们的维护人员,使用我们系统的情况,听听他们对我们系统的评价和吐槽。
最后是管理维度。
P五对管理的要求主要是了解公司的管理制度和项目流程,知道自己在项目流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熟悉上下游的依赖,以及如何推进项目p五的管理要求。
我总结在了文稿中的表格里,你可以看一下,如果你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应该学过软件工程这门课。
其实这门课已经涵盖了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比如现在常见的瀑布开发流程和敏捷开发流程。
但是不同的公司和团队还会有很多详细规章制度,可能是公司统一规定,也可能是团队历史经验教训的积累。
对中有些规则还是红线规则,一旦违反,就会受到通报处分之类的惩罚。
对于刚入职场的屁误来说,虽然承担的职责并不重,但很容易因为不熟悉这些规章制度而犯错,所以你还需要特别注意团队规章制度而学习。
对于一不小心就踩了坑。
好了,我们来做个小结。
这一讲,我基于COMD能力模型给你详细解读了p五级别的具体要求。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p五的核心能力要求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主要提升目标是从学生转变为打工人。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技术方面p五需要打好基础学习。
岗位要求的基础技术,采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化学习的方法,提高你的技术学习效率。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业务方面p五需要熟悉各项业务功能的实现逻辑。
如果负责to c业务,你要成为产品的深度用户。
如果负责to b业务,你就要多跟客户交流。
第四个重点内容是管理方面,p五的重点是熟悉项目流程,避免踩坑。
你需要注意学习公司的管理制度。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
你在p五这个级别上停留过,或者已经停留了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短,你的技巧是什么?如果时间比较长,你觉得问题在哪里?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