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_108_大咖对话_|_陈斌:如何打造高创造力、高动力的技术团队

你好,本周做客大咖对话的嘉宾是医保支付。

Cto陈斌,曾任日立美国系统集成总监、ebokas首席架构师、nokia、美国首席工程师和易贝资深架构师等职位,拥有丰富的海外经历和架构经验。

回国后加入医保支付领导公司技术团队,负责建设公司技术体系,对管理有自己独特的认知。

今天我们主要聊了聊技术领导者如何带团队以及技术人的职业通道。

即刻时间问一您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来看,国内外的IT公司有哪些方面的差异呢?陈斌回答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差异。

第一个方面是技术应用的差异。

美国的IT公司更加注重对基础技术的投入和研发。

比如android系统,国内几乎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在用这个操作系统。

再比如,大数据领域的hadoop spark等,都是源于美国的一些开源项目或者科技公司的自研项目。

相比之下,国内的IT公司对基础技术的投入比例没那么多,但国内IT公司在技术的应用方面比美国做的更灵活。

比如微信,它相当于整合了美国的facebook、 twitter等诸多软件的技术功能更丰富,能解决更多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领导力的差异。

美国公司更注重激发员工潜力,使员工在做事儿的时候主动发挥个人能力、个人影响力。

国内公司则更多见于KPI的管控。

我认为如何让工程师高高兴兴的来上班,自发努力的去工作,这是技术领导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国外就做的比较靠前。

即刻时间问,您回国后管理理念会不会有所改变?谈谈您是如何管理团队的吧?陈斌回答,重新回到医保集团后,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遇到了各方面的问题,比如技术团队与非技术团队的配合问题,包括与产业部门业务部门的配合问题等,同时在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上也有些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系统由于员工操作不当出现的问题,有些公司可能会主张给员工记过罚款。

我非常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做法是针对人,而不是针对事儿。

正确的做法应该要对事儿不对人。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解决产品技术的不足,优化流程,优化管控系统等接接目目标的事情,远远给决分一个员工重要的多。

另外,公司文化也很重要,作为CTO有些方面跟CEO是一样的。

我们都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企业就像一个花园,里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好看的玫瑰,也有无用的烂草。

作为领导者,该施肥的就给它施肥,该铲掉的就把它铲掉。

同样,花园中的植物才能生长的更草。

同样,领导者的关怀,就像阳光,应该多给员工鼓励,多拍拍肩膀,让小草成长的更快、更茁壮。

更具体点讲,不同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方式也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调整。

团队人数一般以一百五十人为临界点。

对于一百五十人以下的团队,CTO可以施加个人影响力,通过沟通来解决大部分问题。

而超过一百五十人的团队,就需要更好的企业文化来推动。

此时,CTO必须具备leadership是一个领导者,而不仅仅是管理者,即刻时间。

问,作为技术领导者,如何保证技术团队的创造力与动力呢?陈斌回答,互联网公司都提倡创新。

比如在医保集团,我们更加鼓励大家要有创新的意识,不要把创新当做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你可以做一些微创新,也可以做一些流程上的小改动,或者利用新技术做一些事情。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两次创新二十四小时活动,一般在周末把大家聚到一个地方提供食宿,大家可以三五成群集思广益,去讨论,研究一些东西。

在活动中,我们成功找到很多不错的创新,甚至有人做出了能够申请专利的产品。

这其中关键的是企业给大家提供的一个创新的氛围。

同时我们也有内部创业的政策。

如果员工有好的想法,公司可以提供创业条件,与员工一起创建新的公司。

除了创新,要保证技术团队的创造力与动力,我们还会给员工打开上升的职业通道。

在医保职业通道,可以分为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两个方向。

在技术通道,员工可以从t一、t二、t三、t四一直往上走到t七时。

可能就是架构师。

只要在技术方面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公司认可,会有新的挑战,能一直做下去,否则每天都重复同样的事情,员工就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另一方面,如果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甚至积累管理经验,我们也可以把它从技术通道转为管理通道。

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通用,比如前期可能是管理运维,那后面也可以管理监控或者测试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另外,我们也鼓励员工主动思考,比如自动化运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的重复性手工工作被自动化取代,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但剩下的人不等于说失去价值了,我会希望他们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比如,分析运维设备的使用率如何进一步提升其使用率等,这能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即刻时间问,CTO在各方面已经达到顶尖了,那他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呢?陈斌回答,公司规模有大小之分,大公司的CTO和小公司的CTO所需的能力也有差别。

真正优秀的CTO需要有很强的领导力、影响力、技术、战略能力以及战略前瞻性。

没有人敢挑出来,自称是一名很合格的CTO,大家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包括我也是对我们来讲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挑战,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术涌现。

作为技术领导者,不能只要求团队的兄弟不断学习,自己却止步不前。

对于各种新的技术与趋势,你也要不断的更新与学习。

其次是业务方面的挑战。

技术领导者需要有很强的敏锐性,需要熟知你的业务,对于你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以及当前业务的发展,都要有敏锐的分析力。

所以CTO必须清楚,这个业务是赚是亏,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竞争态势,你的产品有哪些特点与不足等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然后是领导能力的挑战。

领导力是个人的性格魅力,加上后天培养形成的。

领导力的培养,并不是报一个班教一教就能学会的。

例如,怎么跟你的下属上级以及周围的同学沟通,怎么去说服别人等。

这些都有一定的技巧性,并不是通过学习理论就能搞定的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为什么领导力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呢?因为艺术是多元的,生动的,需要自己体会自己摸索,自己掌控。

所以即使已经成为CTO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学无止境。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CTO在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自己创业,转变为CEO,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讲到这里,我再多说一点,就是CTO与CEO的沟通难题。

如果CEO有技术背景,那沟通起来还比较容易。

但很多情况是,CEO没有技术背景,他与CTO的思考方式不同。

那作为CTO,如何与CEO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公司业务,这是所有技术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的建议有两点,第一点是理解与信任。

第二点是尊重与默契,首先要做到相互理解,彼此信任。

因为CTO与CEO各自承受的压力类型不同,要懂彼此。

其实很难CEO负担的是整个公司的存亡问题,包括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分一杯羹等。

而CTO考虑更多的是公司技术体系的搭建,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等。

所以,双方要互相理解各自的难处,同时要做到相互信任,才能更好的沟通与协作。

其次,双方要互相尊重,有合作默契。

比如CEO,不要把CTO当成事。

我请来打工的,你只要把活儿干好就好,CTO也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是给老板干活,公司死活是他的事,跟我没关系。

在合作中往往是先有信任,才有尊重。

如果你觉得CEO信任你那,你就不会觉得他说的话是对你的不尊重,否则CEO说话直接点CTO就会受不了。

相反也是这样的。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彼此间的信任与尊重。

其实,CEO与CTO之间的沟通障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

我们要清醒意识,它的存在更关键的是在这种时候,CTO要主动向前走,一步跨越这个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