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对话_08_07_对程序员来说自由价更高
小峰老师你好,今天想聊一聊技术文化,还有程序员成长相关的话题。
你可以先跟我分享一下饿了么的技术,文化是什么吗?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自由啊,自由到就是同学不爽,我可以让他换岗之类的。
但后面我很难做到了啊,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可以让你随便调,要么就是让另一个岗位挪啊,要么就是我造出岗位,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因人设岗是可以的,要看是什么人,你也不能经常用这种招数啊,绝大部分情况下你还是要守正。
刚开始我可以让同学们吐槽,因为你迁就了这个同学,而让他做了自己感兴趣的那有可能啊他到了一个新的团队,别人可能跟他配合不好,所以这个啊也需要平衡。
刚开始我基本上是尽可能满足同学们的诉求。
对于程序员来说,自由真的是价很高啊,我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度。
嗯,除了技术自由度,还有别的关键词吗?饿了么以前其实是有六个字来代表企业精神的,叫极致激情创新。
因为我们本身崇尚的是极客文化,刚开始呢完全按这个来的啊啊,因为我们CEO mark呢,他特别bik啊,特别崇尚扎克伯格,特别崇尚键盘,改变世界这种理念,所以我们都受他的影响。
技术团队我们当时也总结过一些词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放自由。
我认为开放自由啊,这就是我给程序员最大的两次。
嗯,前面我们有聊过收购百度外卖的时候,您有说过工程师的技术素养问题,工程师的基础能力是最基本的那除此之外大家肯定也有一些其他的软技能。
你觉得比较重要的软技能都有哪些呢?比如说呃沟通能力算不算呢?沟通这个词比较泛啊,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最简单的presentation的能力啊,你不管说你是晋升述职还是跟老板汇报,那PPT是绕不过去的。
虽然很多人讨厌这种方式,但是你是绕不过去的嘛。
啊,因为你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你不可能上来都是demo代代码啊,这不的啊,一是写PPT.二是呢要把它讲出来,那大部分的工程师啊都是受linux towards的影响啊,在不想沟通或者自己不擅长沟通表达分享的时候啊,就扔出来那句话啊叫talkkets cheap胸臂的code.其实啊这句话是有它的语境的啊,你看linux的表达能力是很好的。
所以啊我和团队说talk y is important.而加入阿里以后啊,我也也参加过几场啊,晋升述职是担任评委。
那人家的PPT几乎没有写的烂的水准都很高。
但是讲的就有差异了,演讲的技巧非常重要。
而且其实摄像能力啊在外企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在外企啊还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跟别人沟通。
那另外写email也是一个技能啊,我有时候写email都要反复措辞的,要发给谁,抄送给谁,还有密送给谁啊?这种都需要小心的这方面啊,我统称为presentation.你说的人与人的沟通啊,那属于情商。
那presentation skale呢是你要让对方明白,同时你要看懂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但也有些人啊走火入魔了,比如PPT一搞就搞一百页啊,那个也不行啊,还是需要抽象能力。
一般来说呢程序员的抽象能力也都还是可以的。
我再讲个小故事啊,饿了么曾经有一个小伙子,那哥们特别神奇,我很看好他的,他晋升素质不用PPT的。
一上来就说,那我本来是准备了一个PPT,后来想想没必要啊,我就跟大家讲一讲啊,然后就开始拖稿讲当时上海的评委啊只有一票投反对啊,因为他确实讲的很不错,不需要PPT,他能够讲清楚。
但这一次晋升答辩啊,北京团队清一色全部投否决票,因为这是百毒体系所不能容忍的方式啊,你这是对评委的不尊重。
那最后的结果呢是我求情让他过了啊,这个其实不太好。
但因为我对他呢有些偏爱,我只是说举个例子啊,来说做演讲这个事情,嗯,那对一个人偏爱会不会让其他人觉得不公平呢?你是怎么看这事儿的呀?肯定会有不公平的议论啊。
说实话饿了么让我偏的同学比较多啊,有我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准备着CTO的backup.还有就是让很多同学有苦说不出的,我最偏的团队CI啊,但没办法,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啊,纯上帝视角,无利益相关啊,几乎没人能做到,更不要说持续的做大。
对我来说,那尽量在偏好和公平之间取得一定平衡。
啊,比如说我虽然偏爱CI团队,但出了故障,或者CI被吐槽投诉,我一般也是先追杀CI,被我挑战最严厉的,一般也是CR团队。
即便说主责或者如cos不在CR团队,那又比如说我虽然偏爱石佳宁、黄小路、许洪涛等同学,但佳宁小璐他们也是我在部门例会啊,或者各种群里challenge最多的几位。
嗯,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聊到这儿。
你觉得技术团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我后来到阿里刑天跟我们开会说过几次,他说技术团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脱口而出啊,是驱动业务啊,他说不可能,我今天明确跟你们说,不可能在他看来,技术只有两个核心价值。
第一就是对于验证成功或接近成熟的业务,你要帮他做spele,快速做规模化,不要限行。
那比如从一到十用了十天,那你从十到一百应该只用两天或者一天线性,就是用工程师对业务逻辑嘛啊业务逻辑就是需要人的。
那虽然很多人说讨厌CRUD,但也没办法啊。
业务逻辑,人工智能是搞不定的,反而中间件是很容易做规模化的。
非线性的东西是难度高,但一本万利中间线一开始投入很大啊,比如投入一百多人啊,这些人都很贵。
公司可能说凭什么要投资他们啊,又看不出交付了多少业务需求。
但这样考虑呢是不对的啊,一旦上线价值非常大。
第二就是技术团队要帮业务团队快速试错。
啊,这个我是在饿了么深有体会的。
Mark就总是说啊,你要上线了,我才知道公司这个业务行不行,能不能活下来啊,哪有时间让你搞什么架构啊,饿了么?二零零九年第一版快速上线,绝对回功于no architecture,汪源居功至伟。
我和他聊过这事啊,如果当初饿了么找我做第一版,我绝对迅速的拖垮公司啊,最简产品我一快不扩和完美架构技术结构之间是很难调和的。
饿了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速度啊,你也不要管什么战略不战略的啊,你就给我最快速度上线是错。
饿了么?创业就是靠试错,试出来的快速创新,完全是基于快速试错的。
我现在对这个理念是绝对的庸俗那种感觉啊,虎躯一震啊,如有神助,不用试错就一炮打响的成功业务啊,用凤毛麟角来描述都算夸张了。
嗯,技术驱动业务。
这句话在技术圈太常说了,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认知的那你现在对这个观点是什么看法呢?就像我刚才说的,邢天的视野是非常开阔的。
我很佩服他他说你今后啊不要再跟我说,网图去驱动业务只有一种情况,像google这样靠技术驱动,全线上业务的才有资格说驱动业务。
阿里又不是纯线上的。
我们还有很多销售人员去谈合作的技术呢,主要还是推进业务实现。
所以现在啊一看到技术驱动业务的文章,我确实也不怎么会去看。
除非你做的就是技术产品,比如数据库之类的基础的软件产品。
所以他总结的这两条技术团队的核心价值啊还是很淳朴的。
我们前面聊了很多,能感觉到你很在意同学们的职业成长,希望给大家自由度,或者说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去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嗯,肯定我希望大家尽可能喜欢自己做的事。
啊,在这个层面呢我也有很多反思。
比如说其实我们前端团队啊经历过动荡的,有一段时间我们所有的前端都是归收费,sh一个人管的,c端b端物流都要做。
但是后来出了问题。
那有人就说这些做前端的家伙啊,整天去搞开源,搞最新的那些东西,搞他们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
但对业务来说,我们希望进度更快一点。
也希望呢他们能和我们一起加班啊,哪怕你在那磨样工呢啊人就是这个心理啊,不患寡而患不均。
因为我跟你一个团队嘛都是搞技术的。
你说产品经理不加班,那还可以理解啊。
咱们都搞技术,你不加班,那是不是你工作量不饱核啊?李德会去质疑你的成员评级也会质疑的。
但solfish他不管这些,后来啊,我说你面上也得过得去吗?让同学们在那加加班啊,其实啊链调几乎都是后端的过前端呢,他们做的质量确实非常好。
那solfish就说我干嘛要让他们非要待到八点以后啊,后来啊他这个团队是被我摁着加班的,后来摁不住了,我就跟他说算了。
你把你做物流的前端切出去切到了物流的研发团队啊,就汇报给那边。
我们早期其实除了c端都是这样的,就是每一个产品的研发,包括前端和后端都是在一个团队。
后来是因为收费sh做的真的很棒啊,所以我希望呢他把所有的前端都管起来这个事儿啊,可能我当时也有点认知偏差啊,其实这里面是有矛盾。
比如对前端来说啊,你汇报给业务的研发团队,这样做业务交付效率是最高的。
但是对于个人成长,对自身的技术追求来说,其实是比较糟糕的。
啊,因为你没有同道中人啊啊,你跟后端没法交流的那如果前端大家都坐在一起啊,就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平时还能搞一些技术分享会啊,那如果说你去了业务团队,你位置要搬,就可能缺少这样的条件啊,当然这不是绝对啊,只是我的看法,有些团队前端跟后端在一起也非常好啊,他们内部也会搞一些小技术创新什么的。
但有些团队啊他们就感觉很失落啊,尤其物流团队的前端切出去之后啊,他们业务的交付速度是快的。
但同学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有遗憾,就是我认为技术的职业生涯和你做交付的效率其实是有天然的冲突的。
你很难做到让他技术有很大收获,又让他交付速度很快。
因为交付速度很快,证明你很难有时间学习。
更何况大家不坐在一起啊,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走了一些弯路。
另外solfish他其实是比较纯粹的技术人,他的主要精力呢还是放在对前端技术的不断追求上面。
比如说性能框架工具啊,因为前端有很多东西需要做,比如他们用的框架工具,很多是他们自己做的那反过来他们对业务的关注呢可能就有点不够了。
有时候我觉得啊拔苗是可以拔的啊,但有些拔苗啊其实非常违背同学们的本意。
虽然没出什么大事,但下面啊大家的冲突并不少,吐槽很多,后来我就做了调整啊,所以组织架构调整很难的,像阿里这么成熟的组织体系,还经常调组织架构呢。
好的,感谢老师的回答。
这部分访谈我们就先到这里,也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呢,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