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_26_大咖对话_|_技术人真正需要的是升维思考
你好,今天与我们对话的嘉宾是七牛云创始人兼CEO、许世伟、徐世伟曾在金山、盛大等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重要技术岗位,从事核心产品研发。
二零一一年,他与吕桂华一起创立七牛云,专注以数据为中心的公有云服务市场。
此外,他也是国内够语言实践圈子公认的够语言专家。
著有国内第一本够语言图书,够语言编程。
今天我们请他来聊一聊技术人怎样提升产品思维,以及如何把握商业趋势。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技术管理者为什么必须具备产品思维,怎样提升产品思维呢?许志伟回答产品思维。
从本质上讲呢,就是业务思维就是要去思考产品的用户价值,甚至更进一步,需要考虑商业的层面,思考怎么才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或者卖更多的产品,从而产生更大的营收和利润。
技术管理者首先是一个管理者,为一个团队的前途负责,其次才是一个技术人员。
我认为,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不是团队管理能力,而是以下这两点。
一、判断力如何避开错误的和没必要做的事情。
集中精力到最必要和最正确的事情上,从而让团队尽量少做无用功。
二、协调能力如何和其他团队进行高效协同,从而为团队构建最好的工作环境。
要达到以上两个能力,都需要以超脱技术,也超脱自己团队的全局视角看问题,即以达成大家共同目标的角度去看问题。
我们平时强调沟通时,经常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升维思考,为达成自己的目标,就得将自己的目标和大目标进行强关联。
归根到底就是需要比较强大的产品思维。
提升产品思维,关键是要提升思考方法,从代码和架构提升到业务层,从后方的研发办公室迁移到客户现场,并理解到自己所做工作对于客户的影响面,从而真正意识到公司里每一个岗位对于完成客户需求所具备各自的重要性,从而学会收起自己的自打心理,真正尊重公司里的每一位同事,尊重是换位思考的关键前提。
这些理解将能非常有效的反向指导团队的工作。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技术人创业如何准确的把握商业发展的趋势呢?许志伟回答我得泼盆冷水。
一个人是否懂技术,对于把握商业趋势并没有明显关联性,尽可能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的唯一办法,就是深入而透彻的研究这个行业。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呢,我唯一的建议是别把自己的技术能力当回事。
就算之前是技术大佬,也应该把自己当小白。
怀着敬畏之心,好好学习商业知识,认真倾听用户的声音,洞察需求的引进方向。
不要死抱着自己的技术荣誉不放,最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做的产品。
只有热爱产品的人才,会没日没夜的琢磨产品的细节,才能切身感受到用户仍然味觉的痛点。
所谓商业发展,不就是更好的解决客户的痛点吗?所以技术人创业,我的建议是在思考商业发展趋势的时候,不妨先忘记自己是个技术人,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产品人。
技术人的视角是怎么把东西做出来,而产品人的视角是用户怎么用这个产品。
当然懂技术的产品人是有一定优势的。
如果他的技术视野足够宽广的话,他就有可能先于他人发现,将技术应用于新市场的机会。
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创业公司如何更好的树立技术品牌呢?许志伟回答,我们早期在产品都还没正式上线的时候,就写了购语言编程。
这本书看起来特别的不务正业,但事实上我们有自己非常明确的目的。
一方面写书呢是最好的,说明自己是某方面专家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那个时间点选择go语言,也非常能够说明我们团队的独到眼光和品味。
结合一些规模较小的高端架构类技术交流会议上的极密分享,我们就快速成功打造出了七牛云这个技术品牌。
从我们七牛云自身的实践来看,树立一个良好的技术品牌,确实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并进而吸引而非技术人才的加盟。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也不可或缺。
从树立技术品牌的角度看,我觉得最关键是要先定义好公司的技术主线,并致力于成为这条主线的行业内第一的地位。
比如我们犀牛云的技术主线,就是围绕海量数据的复杂系统工程,从语言的选择、架构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和发展都围绕着这条主线。
因为绝大多数创业公司的产品呢,都不是像我们青牛云这样的技术类产品。
因此,打造技术品牌会更有难度一些,但也很容易找到很多方法。
所有品牌建设方法中,参与开源社区的工作被证明是效果非常突出的一种方式。
建议大家尝试一下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是说到go语言,七牛是全球第一个用构写的云存储,也是第一个用构写的云服务。
你觉得现在go语言的发展情况怎么样了呢?许志伟回答我与go语言的缘分呢开始于二零零七年,但真正开始使用是二零一一年六月,也就是我们离开盛大创新院创办青牛云的时候。
当时我面临着第三次技术选型,我很坚决的选择了go语言。
我认为go真的是一门革命性的语言,它的流行将对产业发展具重大意义。
到了二零一四年,在七牛决定进入大数据领域时,我们再一次面临技术选型问题。
坦白说,我们还是纠结了一段时间的。
从生态来说,选择java或者某种JBN平台的语言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我们认为未来go会占领整个基础设施领域,而大数据无疑是其中极具关键意义的一个领域。
所以面向现在做选型,还是面向未来做选型,这是一个问题。
在做了非常细致的思考之后呢,我们大数据的负责人陈超决定用go做pandora.他的理由是极低的学习成本,极低的薪资负担。
如果用scale,新人入职要培训,还要担心写出糟糕的scale代码。
但是用go的话呢,新人不培训直接上岗几次,code review完后基本就能够知道怎么写出质量不错的go代码了。
现在呢go已经不再是一门小众语言了,越来越多人在用go喜欢上go某一天通过google trends搜索,go long发现全世界go最火的地区是在中国时,那一刻真的是很开心。
我知道有一些人呢很期望go语言特性的迭代。
但是如果你抱有这种想法的话,可能会失望了,因为十年内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对远期需求变化的预测和把控能力是够最大的魅力之一。
这一点上呢能够和go相比的是c语言。
因为go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做到这一点,实际上也更难。
接下来,go语言仍然会继续深耕服务端开发的生态,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潜在的应用市场。
以上就是我们和许世伟的对话,对你是否有启发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探讨。
接下来你期待哪位技术圈大咖做客大咖对话呢?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