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入门课_13_12_光中你真的会在阳光下拍照片么

你好,我是小麦。

上节课。

我们讲了怎么通过影子判断光的质量,也就是说光的软硬。

那这节课呢我们来接着说一说光的方向和环境光的实际运用。

虽然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能没有从软硬的角度观察过光线,但我相信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听过或说过这么一句话,叫转过来点那样逆光没法拍,为什么没法拍?因为光是从人背后直直的射进镜头里的那人物,在逆光的环境下会变成漆黑一片。

所以即便我们不是专业摄影师,我们也多多少少清楚光线是有方向的,而光线的不同方向就会造成不同的明暗效果。

我们看太阳清晨的时候,它先从地平线上蹦出来到九,十点钟的时候,它半挂在天上,中午它会到头顶,下午和傍晚,它会慢慢吸沉,最后落下地平线,在地底下转一圈,第二天它又回来了。

如果我们把地平线看作是x轴,那太阳一天的运动就相当于在x轴上横跨了一百八十度。

太阳跟地平线的夹角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种光线角度的选择。

上节课我们说过,我们管日出之后的半个小时和日落之前的半个小时叫黄金半小时。

一方面是因为光线由于云层散射变得比较柔和,光线的颜色也会变成金黄色。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比较低跟,地平线的夹角,比较小光的方向非常斜。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均匀的光照环境。

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这个黄金半小时不是严格意义上日出后或日落前可丁可卯的半小时,而是摄影师根据常年的拍摄经验,统称日出后和日落前的一段时间为黄金半小时。

这段时间往长了,说,有可能呃四五十分钟,短的话就十几二十分钟,取决于纬度、季节、天气等各种不同情况。

至于这个黄金半小时对成像到底会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不妨先来看两张照片。

在文稿里,左边这张照片一看就是中午拍的完美的示范了。

为什么我们老说别在大中午的出去拍照片?因为大概率会拍的很惊悚,光线是从几乎正头顶的这个角度打下来的非常硬。

人脸上的影子呢也很重,面部纹路特别明显,鼻子底下那一大片阴影也非常吓人。

再看右边这张太阳落山前的黄金半小时观察影子。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夕阳的光线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乱影子,这个边缘依然很明显,但由于光的方向不同,角度低了很多,这就使得光线能更均匀、更完整的覆盖在这姑娘的阴影,脸上不会出现这个莫名其妙多余的阴影。

再观察他脖子上的那一小道亮光。

我们能知道光线是从他斜上方大概三十度的这个方向斜射过来的。

光在她脸上制造出来的阴影也很好的掩盖了他的部分。

面部轮廓显瘦虽然同属于硬光,但光的方向一变,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光的方向比光的软硬,更能决定一张照片的观感。

为了印证这个说法,我们不妨拿右边这张照片去跟另一张照片做一下对比。

看文稿里的这两张图,刚才右边的照片现在还在右边。

我们先来看左边这张,左边这张照片,拍的时候是多云光的,质量非常非常的软,并不是在夕阳的硬光下进行拍摄的。

光从女生左侧偏上一点点的位置打过来,同时右侧用一块这个反光板进行补光,让阴而显得不那么明显。

而右边这张照片虽然没用反光板补光,因为拍摄用的是夕阳光,这个本身比多云的时候更硬的光线,但忽略掉画面本身的色调因素的话,左右两张照片的观感其实差不太多。

你可以拿这组例图跟上面那组例图做一下对比。

因为光的方向一致,所以即便一张照片用了硬光源,一张照片用了硬光源,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基本保持一致。

所以我们才会说,光的方向比光的软硬更能决定一张照片的观感。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要看看不同光线方向能怎么影响照片。

先拿人像举例,嗯,不同的光线方向会在人脸上留下不同的阴影。

而不同的阴影就会制造出不同的观感。

所以我们才说摄影就是光和影的艺术文稿里,这组例图非常直观清晰。

人脸由于不同的光照角度而形成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即便保持了同一个表情,画面情绪也可以不一样,所以巧妙的利用光线方向观察光线。

从不同方向打过来的时候,对画面的具体影响有创意的利用阴影,我们就能拍出区别于其他人的照片。

那这个我就不再过多解释了。

除此之外,我想说说另外一件事儿,拍课以来,我们一直频繁重复一句话。

那就是摄影的核心,是你得知道你自己到底解干嘛。

拿这组图举例,我们看图中的影子,可以知道这是用闪光灯打出来的硬光。

而这束光的覆盖面积均匀程度和它的强指向性都告诉我们,这个闪光灯大概率套了一个标准灯罩,套完标准灯罩以后,可能还挡了一层蜂窝网。

这个灯罩和蜂窝网是干嘛的?我们下节课会讲到,现在不多说,我之所以经经常会提一下拍摄设备,就是因为我想让你知道看到一张照片以后应该怎么来分析,而会分析了才能模仿。

所以我们看这组图,先确定了这是闪光灯的硬光。

然后我们接着就要分析一下它为什么要用硬光。

很简单,因为这是布光示意图。

摄影师想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看懂不同的光线方向作用于人脸上所能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如果是软光,例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这就是摄影师在拍摄这组例图的时候的背后逻辑。

首先他很清楚自己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拍摄灯光的示意图,然后再根据这些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器材和拍摄方式。

那就是说用闪光灯的这种强指向性的硬光,拍摄正面的标准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摄影的一个核心。

说回到光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又应该如何观察光线,利用光线制造出我们想要的视觉效果呢?传统上,我们会把日常能见到的光源分成自然光和人造光两大类。

也就是说,除了太阳和火之外,其他的都叫人造光。

但我们的课程不太想这么分,我想把光分成环境光和人为光两种。

具体来说,就是除了人为打灯之外的所有光都可以叫环境光。

换句话说,环境光不受你控制,你只能合理的加以利用,而人为光指的是能被你控制照度方向软硬的光。

我们先来看环境光,环境光相对固定,你进入到一个环境中,你基本不能改变这个环境里的光线。

那这时候你就要学着怎么观察光线了。

我下面要讲一个日常环境,就是超市用超市这个环境。

当例子,看看你能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有些超市看起来特舒服,特高级。

有些超市看起来特委屈,特土鳖,造成这一观感的原因,其实不在于它卖什么货品都大同小异。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灯光。

比如一般来说,熟食区和瓜果蔬菜区的光照强度,也就是这个一千克lox左右,要高于百货区的光照强度,也就是八百lox左右,尤其是瓜果蔬菜区。

同时这两个区域灯光的色温,这个两千五到四千五要比百货区灯光的色温四千到六千低,也就是说更暖一点。

那色温这个概念我们在第六课的时候又提及下次去超市,你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这个超市不太会不灯。

如果一个超市不灯不讲究,那其他方面估计也悬。

这样的超市大概率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有一点儿委屈。

所以如果我们拍人,可以选择在这两个区域拍,就是说熟食区和瓜果蔬菜区,一是因为它亮,而是因为它暖。

与此同时,生鲜区就是卖鱼,卖虾那块儿光照强度也很大,但它色温偏高,光线偏冷。

所以,如果你想拍出一团温馨,画面偏暖偏黄,但可以选择在熟食区和瓜果蔬菜去拍。

而如果你想拍出干净凌厉、偏冷偏白的画面,就可以去买鱼,别瞎卸。

除了光照强度和色温,光线本方向向直,可是我们进入到一个环境中,该观察的要素。

比如超市里一般会有两种灯光,一种是灯管,可能会跟货架方向平行,也可能会跟货架方向垂直,然后成片成片的排列下去。

但无论超市怎么布置灯管,这些大片大片的灯管制造出来的光场都会是软光。

如果再较真一点,跟货架方向垂直排布的这个灯管组,会比跟货架方向平行排布的灯管组的光照范围更均匀,也就是说更软。

那除了灯管组之外,超市里另外的一种灯是射灯,光线聚集,照度高,但非常硬。

按常理,我应该告诉你,尽量在软光下派人,但你已经学了这么多了,也许你会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这些名词儿听起来贼专业,什么照度吧,色温吧,就差没提这个显色指数了。

但其实你完全不需要背他们的定义,你只需要观察光线,看哪比哪儿亮,哪儿比哪儿哪哪的颜色是你需要的,光是均匀散开的,还是指向性非常明确的。

然后你就可以决定在哪儿拍,该怎么拍。

是顺着光逆着光,斜着光,还是组合光线,这一切都在于你的观察和决策,最后多一嘴。

有些超市有这个大落地窗,我们能利用室内光线和室外光线的光笔做些什么呢?或者说这个如果室外阳光和煦,我们能利用室内的高色温和,室外的低色温的冷暖对比,做一些什么呢?谁知道呢?就要看你自己了。

讲到这儿,我相信拍摄一张类似文稿里给出的这样的照片,对你来说应该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

那下次带娃或者带给谁去?超市也记得带上相机,试着仿拍几张,那完整认识光线,培养自己对光线的敏感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需要你不停的去拍,不停的去看光。

这个东西其实不太好讲,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已经特别懂了。

但我相信应该其实没什么人,真的认真观察过超市里的光线。

我相信在我说完以后,很多人会在脑子里回想自己逛超市的经历,然后恍然大明白说,哦,好像确实是这样。

所以从今天起呢,我希望你能养成观察光线的习惯,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去看看当时的环境光怎么在人脸上流动。

那逛街的时候,看看行人是怎么在这个环境光里游走的。

哪怕你当时并没有打算拍照片的这两节课过后,你应该掌握观察光线的基本方法。

想完到一个环境中,先观察光照强度,再观察色温,然后观察光线的质量。

也就是说光线的软硬,通过改变光线方向寻找不同的光照角度,来改变视觉效果,满足自己的需求。

它后说一个本来打算在前面讲的小知识点,但考虑到我们要专门讲光,所以我就把这个小知识点留到这节课了。

就是阳光十六法则叫the sunny sixteen rules.我们讲了太阳的方位,已经知道怎么利用太阳的位置拍照片了,但还需要配合恰当的光圈、快门参数才能拍。

我们除了靠相机里的测光表,给出曝光值慢悠悠的这个调整参数以外,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这个阳光十六法。

它的用处是在这个不借助测光表的情况下,仅靠肉眼已经当时光光气状况和光照条件迅速判断曝光值。

它有这么一首诗,我读一下哈啊啊叫阳光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寺乌云压顶五点六。

这个雪天落雨,同日暮我来说一下,这都是什么意思。

在大晴天的这个光照环境下,如果你把光圈设为f十六,想得到标准曝光值,只需要把快门速度设置为iso的倒数就可以了。

比如说现在阳光灿烂,我在户外拍摄,光相应在光十六is o一百二十五,那么我的标准曝光快门值就是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

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直接设置好进行拍摄。

如果我突然觉得这个快门速度不够快,需要提高到五百分之一秒。

如果我直接把iso调到五百就行,这就是十里面的阳光。

十六、多云十一、阴天八乌云压顶,五点六日暮四我就不多讲了,这指的都是光圈值f十一、f八、f五点六f四,在相应的光照环境下,同样把快门速度设置成iso的倒数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我在阳光灿烂的光照环境里,想用f十一的光圈怎么办?很简单,因光圈从f十六变成了f十一,增大了一档,所以曝光也是增大了一档。

如果我想把这一档曝光拉回来,那么快门速度和isos在互为倒数的基础上,要么快门速度增快一档,要么iso减小一档。

比如说现在阳光灿烂,本来我应该用f十六五百分之一秒五百,但现在我的光圈变成f十一了,所以我要么这个快门速度变成一千分之一秒,要么我的isol变成二百五,这全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说多加练习?就是因为等你足够熟悉这些东西了,以后根本就用不着掰着手指头去跟那算了,是吧?看到一个场景,你马上就能直觉性的调整参数,但明明都是快门iso l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个阳光十六法放在这儿讲呢?而不是放在这个光圈快门isol那那部分讲,因为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叫阳光灿烂,什么叫多云,什么叫阴天,什么叫日暮。

你可能以为你知道,但其实你并不知道在光的第一刻,我就有说我们不能按照日常的经验来界定光线。

比如说什么叫阳光灿烂?呃,你可能能想到好多形容词,但这些形容词不能用来界定一个东西,所以我们就又回到了看影子。

阳光灿烂指的是影子黑,影子清晰可见,影子边缘锋利,多云指的是影子发灰,影子边缘柔和。

阴天指的是影子隐约可见,或者说几乎不可见。

雨雪前没有影子,日暮没有影子,日暮指的是太阳已经落山了。

但天还没黑的时候哈,不是这个夕阳的那个那个那个时候现在你知道了,怎么观察光线,知道了怎么利用太阳的时间太阳的方向来拍照片。

还知道了在室外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怎么快速调节参数,你可以拿着相机出门试一试。

我们讲的这个阳光十六法跟景深陷阱一样,呃,好用的不行不行的。

好了,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光线的方向,带你初步了解了不同光线方向是怎么影响画面效果的。

我也说了,观察光线的方法,强度、色温呃质量,也就是说软硬嘛,然后还有方向光线的四大基本要素。

想拍出好看有创意的照片。

除了构图之外,学会了阳光拍摄的利用这四大要素,把观察光线变成你日常的一部分,有效利用光线所制造出的不同明暗效果,才能拍出不同于其他人的照片。

除此之外,我们还说了一下阳光十六法则,怎么在不借助测光表的情况下快速判断曝光参数?还是那句话,在实际拍摄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有呃慢慢调整曝光值的时间。

学会了阳光十六法则,结合之前的景深陷阱,你就能手起刀落,无往不利。

说完了环境光,你可能还是会对光线有好多疑问。

比如在自然环境照明不充足的时候,我该怎么人为的添加光线?比如那些在影棚里拍摄,每次都用好几盏灯的摄影师,他们的每盏灯都是干嘛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怎么才能把身边的人给拍好看,我能不能就用手边的一盏灯,环境里的一束光,把人物拍的传神深邃。

当然可以,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课后有两个小练习。

第一个是使用这个阳光十六法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天气的不同天外出进行拍摄。

第二个小练习是在黄金半小时的时候拍摄一组肖像,要求是让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在人脸上,太阳不能动。

所以你要主动调整人在光线中的位置和朝向。

比如背对光线完全面向光线,光线从侧面打过来等等,观察不同的光线位置对人脸的影响。

那我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