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峰对话_14_13_大的决策与难做的决策

雪峰老师你好,我们今天聊一聊你在CTO这个岗位的各种决策吧。

可以列举一下你在饿了么做的比较大的决策吗?第一个大的决策,我冒着风险把蓝建刚招进来,我和他一面之缘,江湖上名声不显。

就是因为他做过电信级软件,感觉可以聊一聊。

健康。

当时话不多,如果滔滔不绝的,我肯定要打个问号的。

我那时候没得选之前谈妥的那位跳票了。

健康是跳票的,那位强力推荐,这个你可以认为是赌博,但有时候决策就是赌博,沟通或许看缘分,但特殊时期的快速决策必须冒风险,事后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冒险赌对了,不止健康自己绝对靠谱。

他的个人能力和魅力,盘活了整个CI团队。

赌梨的实际啊就是赌team,一本万利。

第二个就是二零一五年七八月份吧,饿了么的频繁宕机,我最后没有引咎辞职啊,这是我个人的决策。

后来经历多了才体会到啊,当时自以为引咎辞职很有担当,实际上却是逃避啊,是对公司和团队的不负责任。

换句话说,即使要引咎辞职,也得把摊子收拾干净了再走人。

接下来就是决定做异地多活。

当然这个有浩哥和建刚的推波助澜。

最后就是二零一七年七月份售后百度外卖,我坚决要把百度外卖的技术团队留住。

嗯,在这些决策里面,你觉得哪一个是比较难做的呢?就是我自己的那件事儿没有辞职,因为组织上再怎么艰难,我都可以挺过去。

包括石人这方面。

其实有时候啊人和人之间就是有一些量子反应。

量子呢形容到人就是两个人精神对上了产生化学或生物反应。

所以这方面我认为还好,从组织层面讲,事后来看啊,自己在这方面相对比较笃定,我能够凝聚住大家。

那当然这个也是事后才能这么说啊,当时如果说做的一塌糊涂,那我现在就不可能厚颜无耻的在这里参加访谈了。

现在不管生在哪个公司啊,不少同学也会一直找我骚扰我啊,说你什么时候重出江湖,我说你们说的江湖啊,我可能不太会再考虑了啊,可能先做点有精神快乐的事。

我认为这样的事啊,做一次可以再做呢,就有点重复了。

现在也有些公司找我了,但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再经历像饿了么这样跌宕起伏的五年了。

人生用能耗费几个五年了。

我们经历过三家云厂商啊,都是三家云厂商,曾经最大的客户。

经历过BAT三个巨头的入股或注资或被收购。

又经历过一个土八路团队从头到尾的野蛮生长。

所以我也希望分享一些difference,更多的是我认为做的不好的地方,一些教训失败或者要去反思的地方。

嗯,总结你自己做过的决定。

你觉得你是一个做决策很快的人吗?大部分时间是的,我这边名义上是集体决策制或者民主集中制。

一般啊我还是比较听大家的意见啊,要让大家说话。

有时候啊他们都闷泡一啊,我会鼓励说啊你告诉我这个到底是不是有问题什么的。

但最后拍板基本还是我大部分时间呢,我是直接拍死或者直接毙掉。

你有做过错误的决定吗?从事后结果来看,多了去了,致命的错误我也不好判断啊,因为这个要旁观者来评判,我自己感觉致命的啊,就是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了,可能应该没有,但是犯的错呢肯定不少。

嗯,那比如说让你说一个你觉得相对比较大的错误呢,我还是说组织方面吧,我不搞团建啊,我认为是有错误,就没有让团队之间良好的关系建立起来。

后来我发现我不搞团建,导致我后面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比如我要出面啊,线下喝咖啡去协调,我应该多搞搞类似裸新会这样的活动。

很多时候啊组织问题风险远胜于技术问题的风险,而且是温水煮青蛙式的风险,让你不知不觉中出现偏差,直至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前面我回答你不喜欢团建去旅游,纯粹的旅游团建我确实不喜欢我,一直认为纯粹旅游不夹带任何私货啊,是挺难的。

我觉得自己是个障碍,是个灯泡,但不搞团建啊,这个倒不至于致命啊,只是你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说可能致命的决定的话,就是我想过引咎辞职,可能对我不是致命啊,但对公司和技术团队可能影响很大。

如果发生啊,我今天也不会在这了。

在做CTU的时候,那什么样的事情会刺激到你呢?会让你觉得特别的有成就感呢?我认为团队有成长,我就有最大的成就感。

我不能说业务有成长,我就有最大成就感。

而且我们业务的试错啊大部分也不成功。

这个绝大部分的公司呢也类似,当然失败也是有价值的,但是毕竟没有成就感,或者说成就感差一点。

其实我也说过,要尽可能让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希望大家感觉到在饿了么做技术和在其他公司不同。

我们也有同学离开之后去了美团,他感觉啊好像也没什么不同。

但说到没什么不同啊,我觉得有一部分是我的责任,我没有给大家创造出这样的机会。

其实我们本身跟美团就有不同之处,我们是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可能到一千八百人的时候,职业化的人已经很多了,鱼龙混杂。

但在四五百人啊,就是二零一五年、二零一六年的时候啊,其实大家的味道还是不错的,是相对纯粹的。

美团也很少看到什么开源的东西,后来硬是捣鼓出几个啊,我们觉得也不咋地,异地多活更不说了。

美团找我们交流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他们一直想做在做,但一直没做成。

不过现在有没有做成就不清楚了。

美团他们强在组织能力,我们是强在有各种突出的leader,或者我们自己给大家发散啊,给大家充分的自由度。

这是硬币的两面是好也是坏,当然没把公司搞爆,也算幸运。

但是另一方面呢,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他们会认为在饿了么技术团队是值得的啊,可以实现职业发展上的提升,甚至于个种组织上的快乐。

但这个对公司我不能说算是对还是错。

因为公司花钱养着,你们是以业务为第一的,不是让你们玩技术的,所以这里面要平衡。

什么叫玩技术啊?什么是通过技术尝试去做一些知识业务的事,很难清晰界定。

嗯,我们刚聊了管理上的各种决策,嗯,我还想补充聊一个管理手段的问题。

听说技术团队开会迟到的话,你会重罚是吗?一分钟一百块,这个是我定的游戏规则,这不是规矩啊,规矩变成有点你私人帮派的味道了,这只是游戏规则,其实我也不是一定要罚钱啊。

我跟大家说了,你如果预感到自己要迟到,你要提前通知我啊,你不要跟我解释。

路上堵车,不管你做什么交通工具,你自己作为成年人,先用高德地图看一下。

原来最早是说提前两小时还是三小时。

后来我容忍了一点,提前一小时通知我就行。

如果离开会也不到一小时,结果你突然迟到,那没有任何理由啊。

当然有时候家里有紧急情况,但钱还是要交的。

五年半以来,一直到我离职,我所有的会都准时参加,从没有迟到过。

这个规则是一开始去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吗?就是形成例会之后定下来的。

我到饿了么一开始没有开周会,后来我跟汪渊把组织拆完之后,开始有周会,应该是二零一五年还是二零一六年,记不清了,反正这个规则是所有人统一的。

这点上我老婆对我意见非常大,她都是掐着时间啊,我去机场火车站,哪怕去高铁站,我几乎都是提前一小时,我要预留足够的时间。

我老婆就一直说啊,高铁你提前十五分钟就行了,我会担心万一排队或者出什么事儿啊,在这点上我比较坚持,宁愿我等别人,这可能跟我一直的习惯有关。

这个习惯应该在微软养成的微软这一块非常严肃啊,外企这一点确实比民营企业强。

在微软大家都比较自觉,这个叫professional,说的好听的叫职业素养。

但是后来到民企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吧,阿里还算是做的不错的。

嗯,我很好奇你会看一些管理类的书吗?基本不看啊,因为我的兴趣主要在技术上不是管理。

你可以说我自学成才啊,也可以说我不自自量力,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自学啊,因为管理实践本身也给了我一定时间。

虽然最后的组织扩张规模较大啊,但也用了近三年时间从几十人到一千八百人逐步增长起来的。

如果说饿了么今天三十人过一个月就变三百人啊,那以我当年的能力阅历视野不一定能hold住啊,速度太快。

我印象中可能翻过这类书,但绝对没有完整。

看过借用一句话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好的这部分访谈。

先到这里,感谢老师的回答,也感谢你的收听。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呢,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