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赟的技术管理课_01_开篇词_从工程师到管理者我的思考与实践

你好,我是朱茵英文名,angela目前在硅谷的LBNB支付组担任技术经理。

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来在美国莱斯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共发表了国际论文十余篇,主要涉及的领域为程序语言设计和生物信息学的大数据分析。

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我做过一些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rse大学时,我的硕士课题是程序语言设计。

那个期间我掌握了很多编译器相关的理论博士课题是生物信息学,用到了很多机器学习相关的技术。

进入LBNB之前,我在square公司工作,我是那里的第一位华人女工程师,那个时候就要做支付和搜索。

当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团队真的是太强大了,基本上都是google staff级别的牛人。

靠着创业公司本身锻炼机会多,再加上牛人悉心指导,在square的两年,让我在支付和搜索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长。

我的人生在入职LBNB之前,可以用平淡和专注来形容。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不断的积累和练习。

我独立的学习,做科研或者长时间的编写代码。

虽然是女工程师,但我对编程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写程序,可以让我自然而然的沉迷其中。

我可以一整天坐在电脑前,噼啪啪啪的敲击键盘编写代码,饿了就随便吃一点,无的时候会忘记喝水,也不会觉得困等。

从代码和逻辑中抬起头来发现一天的时间已经不知不觉的溜走了,编程非常容易让我进入出神的状态。

机器完全是逻辑控制的,没什么情绪,无论运行良好,还是当机挂掉,都会有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他开心或者不开心。

我喜欢用代码与计算机沟通。

Lbnb是我踏上管理这条路的起点。

起初我是组里的技术骨干,主要负责支付与交易相关业务的架构。

但是人总是要成长的,总是要走出舒适区。

我在老板的培养和提拔下,一步步从技术转成了技术管理者来LBNB之后,我遇到了两位,改变了我生活足迹的人。

一位是迟建强老师,他让我慢慢走上了分享和写作的道路。

我的公众号滴答滴答就是在那个时期创建的分享与写作,让我认识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认识了我。

另一位是我的老板杨江明,他一点点指引,我走上了带项目,带团队的道路很多,谆谆教导极大的加速了我这两三年来在职场上的进步和成熟。

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但是很多时候,当你充满激情、快步前行的时候,反而有更多新鲜的领悟,可以分享更切身的体会。

可以鼓舞同行的人,这两三年可能是我积累和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了。

我获得了很多前辈、同事和朋友的帮助,因此我也愿意把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领悟及忠告,还有在硅谷工作的体会与见识,通过这个渠道分享给大家。

我的专栏主要会有四部分内容。

首先是我在技术领导方面的一些学习感悟,很多好的道理,来自我的上级和我自己的思考,来自我在硅谷公司的见闻和实践。

有些东西我还不能非常熟练的应用,我也还在练习。

但在过去一年的刻意练习中,我发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会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

其次是一些技术领域的内容。

这些内容源于我的工作,我想分享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些技术细节,我会更着重技术在领域内的应用和前景。

在工作中的实践和概括,我会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你也许有不同的想法告诉我,我们都将获得成长。

还有一部分是关于硅谷文化,我会谈一谈这些年在硅谷的见闻和经历,比如硅谷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是怎么协作的?硅谷的面试流程和开发流程,硅谷人到底忙不忙?Ko的review怎么做编程?马拉松里的趋势和价值等。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你了解美国互联网和中国的差异,文化互补,兼容并蓄。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技术人成长的,也记述了我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路程。

如何对更多的工作说不。

如何建立个人影响力、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等等。

这些内容对技术人和初级的管理者或许会有所帮助。

我喜欢和工程师们一起工作、阅读、学习和交流。

我常常会折服于工程师们的睿智、呆萌、执着、单纯和幽默。

他们说着别人听不懂的笑话,做着这个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工作。

他们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并希望用技术改变生活。

我是朱茵,我是个女工程师,与我处在同一成长路上的人很多,大家都会看到相同的景色,也会遇到相同的困难。

我会把自己的思考经验和解决过的困难第一时间分享给你。

这就是我写这个专栏的初衷,让我们互相陪伴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