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赟的技术管理课_08_07_当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时该如何应对
您好,我是朱茵。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当别人给我们提意见时该如何应对?在当我们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些什么?这篇文章中,我与你一起关注了提意见的技巧。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很难在接受负面意见时保持心情愉悦,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心理上的反感。
因此,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提这个意见最优的人选。
其次,要确定什么时候,该提什么样的意见。
最后要慎重考虑提意见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接收到的所有意见并不都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不期而至,给你提出意见的,也并不都是你。
所尊敬的人,对于肯定自己的内容,每个人大概都知道如何处理。
最后当说到那些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的意见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于意见一般反应是什么?一、是不是很看重提意见的人,如果是自己不服的人,是不是根本听不进去?二、是不是容易把意见个人化,容易想太多,觉得对方是不是对自己不满,三会不会被当时的心情、别人的语气和态度等因素左右?四、会不会当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是回头静下心一想,又觉得这些意见不够公正懊恼,为什么自己没能及时辩驳?五、当时态度很强硬,甚至当场否定对方的观点。
但是细想一下,觉得自己确实可能有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情感上的抵触是我们要克服的。
第一步,知道自己可能的情绪化反应,尽可能在下次听到意见的时候,下意识的去要求自己去做一些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内省机制,克服了情绪上的障碍。
还有一些方面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不论对方出于什么目的给我们提出意见,我们都不要试图从恶的一面去揣测对方的动机,而是先假设对方是善意的,而且对主动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
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外界所有的反馈兼容并包,而是在假定对方是好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对意见进行归类和筛选。
如果是陈旧型意见或一类意见,包含了其他人已经提出的意见或自己意识到的问题。
对方的意见并没有给出任何新的信息,而你已经有计划或行动在改进这个问题,不要因为对方再次提出而不满,先诚恳接受,在实际处理中忽略就是了。
如果是崭新型意见,这一类意见包含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新意见,有新观点或新理症的已有问题,以及那些你以为自己已经改进,而别人依然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即时你就需要去想一下,是因为提意见的人观点过于片面,还是时过境迁,问题早就不存在,或者是自己做的真的不够。
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对方说的不是实际情况。
但如果不止一个人提出过意见,或者你比较看重提意见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上级,或者一个德高望重,谨慎靠谱的对友,那你可能就要去思考了。
虽然这件事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或不合适的地方,为什么会给别人留下我做的不够好的感觉呢?然后继续去思考,做什么样的改进,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可以改变别人的感知。
我之前负责过一个项目团队,大概五六个工程师组成,项目的内容是重写系统的一部分。
项目进行了好几个月,大家都做的很认真,很卖力。
但是由于项目的工作量和影响范围,在开始的阶段被低估了。
在项目发布的过程中,在系统遗留下来的各种坑还是引发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很大,而且很快被解决了。
然而对项目完全没有了解的人,却很容易。
因此,产生负面的判题,人们会质疑,执行者是不是在认真对待工作,会提出项目是不是按照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去做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般都有自己的解释。
但是当很多人同时来怀疑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许这件事情确实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于是,我们让所有项目相关或感兴趣的人员,把他们质疑的原因和发现的问题都列出来。
收集好这些问题以后,我们约了个会议,所有人针对所有问题逐一进行讨论。
一方面,项目组的人可以反思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哪些流程可以改进,哪些技术可以重构。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项目组之外的人了解到项目的各种难点和复杂度,对项目参与者的工作也就多了一份认可。
经过这次会议之后,所有人不仅得到了工作上的提升,还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天我讲到了当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总结一下。
我认为听取意见时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尽量排除情绪以及偏见对我们的干扰,这一点需要我们下意识的去克服。
第二,假定对方是善意的,尽可能以感激的心态去听取意见。
尽管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之。
第三,了解意见的具体细节,把关注点放在对方的出发点,以及对方希望我们改进的地方。
第四,对意见里的信息进行分类和过滤。
思考一下,哪些是误解,哪些是自己的不足,哪些是自己可以通过沟通去改变的,哪些是自己需要尝试改进的。
再三确定后,如果确实不是自己的问题,也不用反感,一笑而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