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老曾P9_03 能力篇-模块:晋升需要修炼的五力模型 6节_005.行业观察力

下面给大家讲这个武力模型的行业观察力啊,今天我们学的课是六升七的晋升。

那大家知道七的title是什么?七的title是专家是吧?八是高级专家。

那你作为一个专家,你为什么要有这个名称的变化呢?就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对行业一定要有一定的认知。

啊,所以我们讲的专家其实是行业专家啊,那么提升自己的行业观察能力。

第一呢我们讲的点是叫所有的产品同学都会做的事情,叫竞品关注是吧?所有人都会去看。

然后我们公司做什么,然后你的竞品在做什么?但是呢往往呢你在你的行业内去选择一些竞品是非常简单的。

比如说你同行业,然后大家的这个业务做的前几名是吧?你去盯着大家看,说这些人跟我做了有什么差异,然后怎么样,这都太简单了。

实际上真正的发现,真正的竞品往往不一定是在你行业内去发现的,反而是在其他行业里面去找啊,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故事好了,比如说在国外有一家公司叫facebook,大家都听说过,对吧? Facebook有一年突然爆出一个新闻,他决定用三十亿美金收购一家公司。

大家听了以后就很惊讶,这家公司叫sleep. Jack是做一个叫阅后即焚的聊天软件的。

我们都知道facebook做什么? Facebook做的是熟人社交或者是开放式社交,就是这样的呃,社交软件的。

在全世界的范围他就拥有巨大的用户量,他所有的内容肯定都是存下来的,肯定不可能是看一下,马上就销毁了,对吧?但是sleep jir这家公司呢,这个创始人呢特别的年轻,然后呢,他做了一个产品,在青少年里面特别的风行是吧?这些人互相之间发了个信息,看完以后,过了几分钟,这个信息就被删除了啊,所以facebook花了三十亿美金去要求收购他。

哎,这个创始人拒绝了他,哎,我不愿意被你收购三十美金,我也不要啊。

那么为什么facebook要干这个事情呢?实际上就是他认为faceep这样对他产生了竞品威胁,他把他定义为他的竞品。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观察竞品。

实际上还有这么几个维度,是你是否开始影响到我的用户的时间,就是我的产品。

我的用户在我的产品上使用的时间和时长被你占用和抢走了。

那么你就是我的竞品,所有的公司的失败或者消亡,被别人去呃打败。

他都一定不是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产品。

把你打败的。

往往就是在你意料不到的地方,有一个产品,他发展起来就把你给吃掉了。

那facebook做的事情就是广撒网,在各个环境跟社交,只要有一点点关系的地方,他都去看说有没有什么新的产品在抢夺我的用户的时间。

然后他做的事情就是先把你收购掉,先把你收购掉是什么意思?哎,你就是我,那你就不能打败我是吧?就这个就就是他的一个目的。

所以我们去看竞品的时候,有时候我们更要关注那些新兴的,不是跟我同行业。

但是已经在跟我形成一个竞争关系的这种产品啊,那么第二个去对行业的这个理解呢,我们是可以通过面试的。

大家也是有点奇怪啊,其实我有这个习惯,我每年面试大量的人,然后我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的时候呢,很多的同学都会自己去自述说我原来的公司是做什么的。

然后呢,我现在在里面做什么?之所以来我是因为什么原因啊等等等等的那我有时候面试的时候呢,我看到这个同学的他原来这家公司或者这个行业,我很想去了解他的情况。

我可能在面试的时候跟他就聊的时间更长一些就多一些。

有时候一聊就聊一两两小时,对吧?我就会让他把这个公司的什么组织,这个公司的用户情况,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对吧?商业方式去跟我讲啊,我教过大家在业务的这个认知里里面是怎么用四个方式去拆解业务的对吧?就这几个对吧?另外呢我还会跟他聊一聊,说你觉得这个公司未来在行业里发展会发生什么样的东西?通过这种不断的去从真实的信息里面去了解,我就可以快速的形成对一个行业的一个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啊,再然后呢是我们可以做一些电话访谈。

这个很多同学可能也知道,做竞品分析的时候,要做电话访谈,打电话给客户。

但是很多同学呢有点傻傻的是吧?他说你好,我想跟你做个用户访谈,然后请你给我点时间跟你聊一下。

很多同学说,不好意思,那我就没时间挂了。

就这样。

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些技巧的。

比如说你模仿一些中立机构给别人打,比如说你说我是一个中立的一个呃消费者的一个了解的情况。

跟你了解一下那家公司的情况怎么样,或者是好,我想跟仿一个客户啊,跟一个公司打电话去了解一下这个公司的情况。

因为如果你是个竞品,你跟他打电话,他肯定不能跟你说什么东西啊。

但是如果你模仿一个用户跟他聊,他可能因为尊重用户,他是可以跟你讲一些事情的。

所以这都是用户访谈的时候一些技巧啊。

然后另外你去了解行业里面竞品的一些方式呢,还可以去看公开的资料。

比如说有些公司他准备上态,他有路演的资料,比如他已经上市的,他有些财报是吧?财报里面会讲他的业务形态,他的组织架构,他的这个业务今年做的怎么样?他今天又推出一些新的什么产品,对吧?然后呢,我们还可以去看什么呢?他行业的会议的报告。

因为现在呢各个行业都会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行业会议,然后行业会议呢会流出很多样的分享的资料。

比如说个人演讲的PPT啊,演讲的视频呢,然后你们去看那些东西,也能够形成对这个行业的一些初步的了解。

以前我在阿里的时候,一开始我原来是做偏互联网的东西,所以我没有做过智能硬件的东西。

但是有一年因为我接手了一个团队,所以我也要去做一些偏智能硬件的东西。

我对智能硬件一无所知,那我怎么去快速的上手去理解这个事儿。

其其实就是用了刚才我的的些些方呀,我去参加了一些这种智能硬件的论坛啊,去参加他们的行业的产品啊,然后我又这个各各行业专家的分享,去了解他们的这个目前的这个政策啊,关注点呢,还有他们对这些硬件的看法呀,最新的硬件是什么样的东西啊,然后呢我也去假装这个客户打电话给我们的竞品是吧?我说那那个我们用过你们产品以后,我觉得哪里哪里,然后让他们给我解释,为什么我要买他的产品啊,他的优势如何呀?然后我又去面试了一些竞品的人员,因为我要从他们的挖人嘛。

然后我又从他那了解到他们公司的一些计划,他们要推出什么样新的产品啊,然后可能我要推出一个产品能把他们打败。

我可能要做到什么样的水准呢?通过这些方式去真正的拿到行业的资料,精明的资料去分析这个我们的精品是什么样子的。

啊,最后呢可能提升你的认知的方式呢,可能还有一些呢就是比如看书,看书的话呢,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啊,就以前我看过以后还比较好的。

第一个呢是如果你想要形成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感受。

因为中国呢最早互联网发展是向欧美学习的,最早的互联网是发展在美国那边的,所以我们推荐一本书叫浪潮之巅是吧?也是中国人写的这本书,就记录了整个国外的互联网的发展的一个历史。

你去看这本书,就能够了解到他们这个技术的迭代啊行业的发展。

然后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以及他们又怎么消亡掉的。

你通过这个就能认知到互联网各个行业,他们是怎么样的发展。

那第二本书呢是叫沸腾十五年是吧?最近这个王鑫啊,马化腾他们就推荐这本书,这这书是记录的中国互联网,特别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这十五年以来涌现出来的所有的产品和他们的兴衰史,还有那些特别有创业精神、有担当的大的产品经理们,他们做的一些决策这样的东西。

所以通过这本书,大家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然为中国互联网弯道超车。

现在在很多的创新领域已经追平了国外,甚至有很多的领域。

比如说我以前控制的三六零这种公司啊,做安全的公司,我们已经是超过了国外的一些理念啊,包括一些游戏公司啊,现在在全世界已经是排名超过了他们。

所以中国在移动互联网这一块是发展的特别快。

所以我特别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

我们通过看这些书,了解行业,了解历史。

然后我们能够对未来整个科技能个各种行业的发展去有一些启发。

所以些这种我们能够去推论,未来会发发生什么是吧?推荐看看这些书啊。

然后另外呢可能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些这个行业领袖啊,或者创业者啊,或者是一些这种大佬们的自传啊。

自传呢我建议大家选择自传这些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看那种三教九流自己写的那种,不知道谁写的那种自传啊,里面都是一些野史。

看了这个没看一样,大家尽量的看那个那些人自己授权的那个自传啊。

另外呢我推荐大家看那种访谈型的,就是讲的东西都是这些人的原话,一个字一个字记下来的。

没有经过作者加工和演绎的那种自传,通过看这种东西去了解他们对行业的认知,他们对创业,对做一成一件事情的看法,对做产品的看法,做做业务的看法,对用户的看法。

通过看这些书,去加深你对行业的理解,对行业变迁和未来发展的理解。

啊,然后呢我会跟大家讲是我们需要养成一些这种除了看书以外,我们还需要养成一些获取常规知识的习惯。

然后让我们的这种行业的感受能够慢慢的通过时间的积累培养起来。

比如说我们多关注一些科技博客,去了解科技的兴衰发生了什么,新的东西,有什么新的技术产生了什么AI是什么web三是什么这些东西。

他们会不断的推送新的文章,给我们我们多看一些不同的文章,综合去判断哦这个行业是怎么样子,有一些新的什么东西涌现,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还有一些是行业大牛的自媒体,这些人会专门的写一些他们对涌现出来的新的东西的点评。

他们的点评往往就特别的犀利,是吧?各有各的一种视角和看法。

法们通过这些大牛们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同一个这个科技现象啊热点事件。

我们也能够最终在把他们的信息组合在一起以后,形成么新的体体对行业的认知。

西加强我们的行行业观察力。

那么到了我们的能力比较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开始尝试写一点点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来锻炼我们的这个视角的这种表述。

啊,另外呢可以跟别人做一些交流,这样从而得到反馈以后再不断的提升我们的能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方面付出这么多的努力呢?就是因为你在跟一些公司里面的高层啊,或者是行业的专家们去沟通。

你想要往上走往上爬,去晋升的时候,他们跟你交流,你一定要讲出来一些你对行业的看法。

你你需要具备一些看法,并且你还能讲出一些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他们才会觉得你跟他是平等交流,你跟他能够平等交流,你才能爬上那个高度,不然的话你就永远当小弟是吧?下面我跟大家讲一下那个行业创新啊,一般我们谈到行业的这个认知啊这个看法啊,我们都会讲到说我们要在行业里怎么做出一些产品的创新呀,颠覆啊这样的东西,对吧?那其实坦诚的跟各位讲的真正的产品的大的创新。

颠覆式创新啊往往其实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科技的发展,就是技术发展的更新迭代。

啊,比如说新的这个用户的这种使用的这个端的变化,对吧?因为新的科技的产生,什么AI啊、智能啊、机器人这样的东西。

那如果当技术的发展还没有出现大的突破,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产品在行业里面做的创新往往很多是微创新,或者是叫跨界性的融合性创新。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做了iphone是吧,他直接颠覆了这个行业,开启了移动时代。

但是呢他并不是发明了什么新的技术,他只是把原有的老的技术做了一个重新的整合和加工,然后呢创造一种新的呃用户的消费品,然后改变了一个原来传统的手机行业是吧?所以呢为什么所有的大公司他们都很多时候都会在各种行业布局啊、投资啊去做这些东西。

本身呢其实基于两个原因了,一个当然是他个人的这个大公司,自己本身的这种增长方面的需求了。

然后另外一块其实也都是说在给自己建立这种行业的护城河。

就是我们很怕呀,就是这些大公司都很怕,就是在某个自己不知道的这种领域或者行业里面新出来了一个创新的这种产品。

然后去把原有的这些大公司,本来的这些主营的东西给颠覆掉了。

比如说阿里跟京东防了这么久,对吧?他们也没防止拼多多那个快速的崛起。

所以有时候呢创新的颠覆你的东西,一定是你看不懂的东西,呃,也一定跟你不一样。

如果真的你能看懂,而且你很清楚的话,那往往这个东西一般也没法颠覆你。

啊,所以呢我们在要投资一些东西,投资一些未来增长比较大的产品的时候呢,其实呢我们也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保证我们的投资有一定的回报,我们尽量去投那种我们看得懂的东西,对吧?因为看得懂的东西,我们更能够分析它是不是真的能成。

但是呢能看懂的东西的投资的回报率很小,就是基本上他不太可能给你带来特别大的回报。

那往往你真的要去投的一些给你带来大回报的东西,是你看不懂的东西。

所以这个这个悖论就是我们到底是投能看懂的还是看不懂。

所以呢我们只能最后选择投什么投靠谱的人儿,是吧?就有一些人,他们有韧性,有创业精神,有把事情做成的这种能力啊,我们去投资他们,为他们的梦想买单。

所以在创新这件事情上呢,如果我们要在行业里面去尝试去突破,去在产品上去做出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来。

实际上呢我们第一当然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行业的这种经验呀,这种能力啊不断的提升。

第二就是刚才我讲到的是观察不同的行业,他们在发生什么样的东西,不同的科技的领域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然后呢,微创新就是在原有的行业里面,在一些我们看到的价值的点上,寻找那些价值的洼地,然后去做一些创新的迭代。

那么跨界创新呢,就是把其他行业里面,我们认为已经发生的变革,或者已经产生的一些东西引入到现在的行业里面,让它形成一个融合,然后从而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产生创新。

所以我们不但要在原有的行业里面生根啊,然后去了解他们的底层的一些信息啊,一些行业的知识啊,然后去不断的去看它未来的自己的发展的轨道和方向。

我们同时也要关注到相关的一些行业啊,然后其他的一些新兴科技发生的一些地方,然后从那些地方找帮助原有的这个行业去创新或者改善的这样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专家呢,我们既要管老的东西,也要拥抱新的东西,也能固步自封,对吧?把自己要打开啊,最近这个网络有个流行语是吧,说建议专家们别建议了是吧?有很多专家提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是看起来很像何不食肉数的感觉是吧?所以我们如果成为一个产品专家是吧?我们尽量的提出来的看法啊,提出来的建议啊,我们都尽可能要能够有落地是吧?能够有实操的可能性啊,千万不要这个天花乱坠,但是其实没啥用。

那么最后呢肯定还想讲一点点,各位一定要注意的是在中国是吧?我们有很多的很多的行业,我们在做很多的创新啊,探索啊这样的东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国家的政策法规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应该有冒险的精神,对吧?在一些以前没有的地方,我们要尝试。

但是本质来讲,我们要注意这个监管的要求,千万不能够说走的太远啊,太激进了,这个导致很多事情最后也干不下去啊,所以这个是给大家呃一个一个tips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