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老曾P9_L1 (55节)(优化版) 职场课-高绩效沟通向上管理情绪管理【L1】_第4节重新认识职场职场发展底层逻辑

大家好,我是老曾现在进入我们第三节的课程学习。

那前面两节里面,我跟大家大概的讲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工,阶层的产生,商业公司的产生,商业公司为了利益的追求,对吧?他们本身不断的扩张,然后他们如何形成了这么样一个体系。

然后呢,以及不管你是作为一个部落里的族群的人,还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还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的一个员工。

你在这个体系里面应该如何去生存和发展,能够让你自己在里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对吧?那么接下来呢这一章我想跟大家讲的其实就是职场发展的一个底层逻辑。

在第二章里面我提到我说商业公司其实他就是逐利,对吧?当年最早期的那些出海的公司啊,或者是去驰名的这种人,对吧?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追求黄金象牙,追求土地追求甚至做奴隶的贸易,对吧?为了争取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来帮助自己的国家逐步的做大做强。

在职场来讲呢,我们讲到在商业公司里面最基本的发展逻辑,就是你跟你的公司的目标要达成一致。

那什么叫跟公司的目标达成一致呢?商业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它有两种形态啊,一种呢是它本身就是一个生意,它本身就是在挣钱的一个方式。

先是一个简单的生意形态,能挣钱,逐步的扩大自己的团队,逐步的扩大到这个地区,对吧?先从一个小地区开始做,一直做到全国啊,全世界啊,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那这样的公司它从第一天开始或者是早期,它其实就是挣钱做。

那另外一种公司呢是现代互联网加上这个投资的热潮催生的一种公司。

像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比如说谷歌是吧,或者是这个亚马逊,或者中国的这些互联网企业。

他们在最早的时候,因为相信未来,只要你的人够多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你的流量本身就可以和刚才我讲的那种传统商业的公司进行一个价值交换。

就是你可以通过卖广告,或者是来让这些人去购买这些传统行业的生意产生的商品来挣钱,从而催生了这么一种商业形态。

就是第一天我们先不聊挣钱,我们先考虑怎么搞更多人。

所以像这种搜索引擎社会,像五八啊这种比如说这种信息分类对吧?或者是后期的,比如说社区对吧?腾讯的这些产品,还有一些工具性的产品,对吧?比如YY呀、迅雷呀这样的产品。

那所有的产品它在早期,因为投资人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它本身是不用挣钱的。

而且因为在美国上市,美国这个股市本身为了他自己的一个繁荣,那不要求上市的公司一定要盈利才能上市。

这跟香港的上市不一样啊。

你在港股上市,你都是需要做到盈利一定的时间你才能上市的。

因为要为股东负责,因为股民负责嘛,对吧?比如说人最后因为有一些人利用这种做一个虚壳公司,不挣钱的话,品,对为吸收大量这样的人去购买他的这个股票。

结果他自己在弄一个什么破产清算呀,然后就把这个钱给卷走了,然后把这个损失直接嫁祸给了这些股民,对吧?你们如果看过一个电影,就知道华尔街增长,你们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啊,金融这一块怎么玩这一套去写韭菜的钱的那美股呢它有他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历史的形成的条件。

所以呢美股不要求你这个公司一定要盈利才能上市。

它是只要你的PE,就是你未来的远景规划和这个增长率,看起来你未来是有能够占据足够大的用户量,并且你能够产生广告行为,或者是一些商业行为挣钱,对吧?能够真正的变成一个挣钱的公司的那你们能够够清楚楚这事儿,你的BP写的很清楚。

对吧那你就能上是这个是美股上市的一个要求。

你也知道美国的这个发展比较早,互联网发展比较早。

中国在早期的互联网发展中,很多的创业者也是追随着美国创业者的。

这个步伐在做对吧?大概往个什么三五年的左右的。

所以呢美国的硅谷,那些创业公司,大量的这些投资人在那里去寻找这些一夜暴富的机会,就是投资一些中小公司包装概念。

然后到美股上市,然后上市完了以后,IPO退出清算财富者,他们玩这一套。

玩这一套以后,他们开始考虑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在这个互联网基建也逐步的壮大和发展的国家来去做投资。

很多美国的基金到中国,对吧?借助中国的这个投资人,在中国也催生了一大批的这样的企业。

这些互联网公司呢,他的整个商业逻辑是看未来他是会写清楚一个财务汇报,说我未来在三年或者五年左右,我的整个的一个商业模式的或者是挣钱方方法。

可是是么样?但是达到这个之前我可能都是亏损的,我可能要先亏损来换用户,换市场规模模速的占领市场,然后再去挣钱。

今天呢比如说滴滴啊,比如说像这个美团啊,是吧?像这样的公司,它在早期也是不挣钱,是烧钱的,但是在中后期再去慢慢挣钱。

比如像抖音啊,像智节这些产品肯定早期也不挣钱。

那后面慢慢挣钱,这个就是这一种。

第二类的公司就我讲的就是偏互联网的这种公司。

前面一种是做生意的挣钱的公司。

第二种是互联网的对未来挣钱的公司,而这两种公司其实形成了一个商业生态。

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聚集人、聚集流量,聚集人的眼球,迎合人的需要。

人和人的基本需求。

很多都是免费的那商业公司是要付费的。

所以商业公司跟免费的这些互联网公司之间一结合,它就催生了这种平台性的公司。

比如说电商啊,比如说这种支付啊,比如说社区社交啊等等的,它既是挣钱的,它同时也是工具化和聚流量,对吧?这个我们能够搞明白说OK商业公司指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商业公司,有哪些形态,以及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那我们既然要在职场发展,职场发展讲的其实就在商业公司里怎么发展。

如果是在商业公司里,我想要往上爬,走的更高,该怎么办?底层既理底层逻辑,就是刚才讲到要跟你的公司的发展目标契合。

那如果你是在一个做生意的公司里面,它他本身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挣钱的,或者说他一直在寻求的就是怎么挣钱啊这么一个公司。

那即便他有一些互联网属性,比如说最近我们经常聊产业互联网是吧?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去帮助很多传统企业做数字化升级和互联网改造。

但是本质上它还是个传输钱。

那既然在这种企业里,它是挣钱为他的核心目的快速发展。

为了核心目的的,你就要仅仅围绕着怎么让公司尽可能的创收和节省成本这个角度往上走,你才能在这个公司里占据主导地位。

那另外一种公司呢,刚才我讲的就是纯互联网公司,早期可以不挣钱,早期可以通过烧钱做互联网改造。

但是本达到甚至于说一定的垄断的地位,然后赞助某个垂泪的钱,一二,你占住用户心智,然后通过未来卖广告做游戏,或者是在延伸,比如说线下服务来挣钱。

那比如像字节啊,像腾讯这种特别典型的对吧?这种公司里面的发展早期,比如说它是创业阶段或者中间阶段的时候,你以扩张为目标,就是跟着这个公司怎么去做扩张。

我据市场拼命的烧钱换份额,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更满意,这是你的核心目标。

但是走到中期以后,比如说像当年我在三六零三六零这家公司已经在全行业走过了。

他的发展早期,他已经在所有人的这个PC端基本上都占据了,这样多多少少都安装过他们家的软件。

然后呢,他的市场渗透率的m九十以上。

那这种时候他开始考虑的问题就是什么商业化,就是怎么跟其他的那些传统公司一样,我也开始考虑我怎么挣钱这个事儿了。

那当他开始考虑商业化的这个过程中,他就是两条路走路。

既要不断的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用户的体验不下滑,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粘住用户。

同时又要不断的推动自己的商业化的进程去挣钱,然后挣到的钱再反哺到这个营销和推广和扩张上面,来保证自己的公司的良性循环。

所以你在这种公司里面,你如果是在催生和留住用户那一端,你要尝试着跟用户目标一致的。

就是怎么在保住用户份额的情况下,推出新产品,或者是推出新服务,然后去创新。

然后在另一块就是尝试商业化这一块,就是帮公司创收挣钱这一块来扩大公司的这个价值。

然后让投资人觉得说这个公司未来肯定是牛逼的,有信心的。

最近大家可能知道一个消息说马斯克入主了twitter,对吧?他入驻twitter以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他要求推witter,推蓝标,就是原来的话是只要你身份认证是免费的。

认证以后就是你头像变更方面放个蓝标,现在是申请推推标,八美金要付费了。

然后呢,第二件事情是要求所有的程序员把自己的代码这个打印出来,交给一个审核委员会去审核,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在干活或者干的质量怎么样做。

这裁掉一半人,他们公司可能大概五千人裁掉一半来降成本。

然后第三个是他要重新开放,以前被封禁了的那些人,就是很多因为政治啊因为各种原因被封禁掉了一些账号,他要重新去把它打开,重新设立一个交流或者沟通的这么一个权限的,或者封禁规则的一个基本的一个逻辑,来保证这个自己的增长会是不断的扩大,而不是变成一个发言。

都会莫名其妙被人封禁的一个社区啊,做了这三件事情。

做这三件事情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什么一个情况呢?是因为twitter跟facebook其实很像,对不对? Facebook也是一个社区,大家家可以在那里发表言论的一个地方。

Twitter也是facebook,是挣钱的,知道吗?但是呢推特的员工比facebook没少多少,但是他是亏损的,他是每天都要亏损上百万美金这么一个公司,那这个里面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马斯克就说了这个话,他说别人养五千个人做一个同样是社区的公司,然后他们每年创收几十亿上百亿,人家运气的也很好,而且还在不断的壮大。

你这个公司不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还萎缩,股价还下滑,养这么多人,每天还亏损。

那我花了几百亿的美金买了twitter,我作为CEO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是要让这家公司扭亏为盈,这是我作为一个商业领袖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对不对?所以呢你知道吗?如果你是一个职场打工人,你再去听这些言论或者是理解这个公司,比如说他裁员,对吧?听起一些免费用户收费,他去要求程序员做出这种动作,对吧?听起来像侮辱人格一样的动作。

然后呢,他还把一些被封建的人解禁。

但是有一些人可能说的话,比如说有一些民族主义者啊,有一些说一些不好听的言论的人啊,明星呢他把这些人放出来。

你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你会不会觉得好像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对,如果你身在推特,这家公司作为一个员工,或者作为一个中层,或者是你在facebook旁观你的竞争对手。

然者是我们会觉得这个角度和理解这个事情会变得有点不一样啊,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这就是资本家啊,瞎搞侮辱人,这个就是一人堂怎么着的对吧?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呢,你去看今天的twitter,你会不会觉得哎好像我可以抄底呀。

这个twitter有可能流亏为盈的话,因为今天我们不坦讨可能性了。

我们就说facebook跟他一样养这么多人,而且在整个美国的这个影响力这么大对吧。

Twitter现在是股价跌的这么厉害,而且呢他这个也不挣钱的一个公司。

如果马斯克通过这种操作,能够让他降本增效了,挣钱了,我这个时候入股直接买他的股票,我过三年是不是我直接退出我挣大钱。

所以这个是就是不同的人的视角看见没有?就是你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你作为这个公司内的员工,和你作为一个投资者,和你作为一个公司,高管和你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的角度,你去看真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我们想要去理解职场的发展的底层逻辑的时候,切记啊不能只用自己的主观的想法去判断,去看这个事儿觉得怎么样。

好像说啊,我作为公司的员工,公司要裁员一半,我天天还得加班十二个小时,我累死了。

你们都是你们都是瞎拍板,你们都不在乎我们这帮人,对吧?你要用一些客观的想法去看待这个问题,以后干嘛呢?找到自己可以去打通的通路。

因为从主观的角度去看那些事儿,其实最后你的结果也就是被辞退。

没有人会为你说什么话的。

你被辞退了,给你三个月的工资,因为国外还没有n加一,那么给你三个月工资,然后你该干嘛干嘛去。

然后呢,你以为你去发个牢骚,能够影响到马斯克怎么样呢?对吧?人家有很多法律团队啊,怎么样,你去打官司也不一定打得落他,这怎么回事儿,对吧?你影响不了。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我客观的看这个问题。

我发现其实马斯克对这家公司做的事情,其实是帮助这家公司能够重新回到投资人视角,重新具备投资潜力,重新扭亏为盈。

一家公司如果扭亏为盈,它有什么好处?跟着你有肉吃啊,他能挣钱了,是不是他能够养活更多的员工啊,所以他又能重新招人了,明白吗?他现在裁掉一半,但是他未未来的经营状况好,他发展的快,他能够挣钱,他就能重新再招聘人,而且可以给他的员工更好的待遇。

你们可能也知道,比如说马斯克在中国的上海建的那个呃特斯拉的工厂。

其实之前因为一些疫情原因,也有一些裁员的东西。

然后裁员的那个条件出来以后,大家就说啊资本主义真美好。

为什么说那个他们那边的这个裁员给的这个条件?还有就是他们在公司里面的这个待遇,比起其他的那种公司好到哪去了?那真的是他好吗?是因为资本家好,还是因为资本家坏,还是因为这个马斯克这个人是一言堂,还是说或者说像很多人讲的一样,他是个有野心的野心家,还是什么原因都不是都不是,那都是主观判断。

真正的核心就是在商言商。

所以商业公司的本质是在商言商,在商业公司里面,在资产发展的本质,就是你搞清楚公司发展的阶段和目前遇到的情况。

再看看你自己可以尽可能的去做什么事情去迎合公司在这个发展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然后这些问题往往也都是他们的战略和最大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

那只要你跟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你就具备了一个基本的在公司里生存,并且往上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能力框架了。

所以这个是第三张想角,大家讲非非常明白的一个事情,就是摒弃一条你自己的主观的一些想法,或者是从别人那旁听到一些别人的这种鸡鸣狗碎的小道消息。

真正的重新去审视一下,你在一家公司里面,你自己这个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公司,他目前不管是在挣钱,还是在扩张,还是在新产品推出,还是在这个组织的健壮性这些等等等等的角度上,哪里是他最需要去补的问题。

那只要你开始这么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就是我们经常在公司里面跟大家讲课或者是鸡汤。

有样的那句话说,你要像你们公司老板一样考虑问题,你才能够往上走。

其实你如果开始这么小的,你就已经是像一个CEO在考虑这个公司的问题了,明白吗?我之前在前面两节课里面,为什么跟大家讲,任何人不管你的智商啊或者能力没有那么大的区别的情况下,你都能在一个公司里走到高位置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个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