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老曾P9_L1 (55节)(优化版) 职场课-高绩效沟通向上管理情绪管理【L1】_第23节被交代没干过的事情怎么办 03
所以呢讲完这个以后呢,那快速学习还有第四点,对吧?大家记得吗?第四点就是总结项目做完了,我们需要对这个项目做一个复盘,对吧?然后呢,要总结一些问题,那我们怎么总结的呢?其实我不是等到这个项目做完以后才总结的,我是边做边总结,边做边总结,这才是学习的奥义,知道吧?比如说刚才我讲的,我把很多盒子都拆了,对不对?大家听完好像猜完就完了吗?不是我总结了,我就画了一个模块图,可能不是那种特别专业的那种做硬件的那种功能的那种什么流程图啊,什么东西,就是简单一点,就是它有几个元器件,这些元器件之间大概是个怎么安装的一个状态。
然后有些什么线连的这样去画出一个大概的这样的一个结构图就行了,便于你自己了解这个事。
并且呢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可以指着上面的某个模块跟他聊。
你说我们这个芯片这一块对吧?或者说我们这个散热器这一块,这个接口这一块啊,这个数据线这一块跟他聊天的时候比较方便。
同时也是是加强自己对这个东西的一个理解。
在你的脑海里形成这个东西的三d模型,在他脑海里出现,它这个就是要总结啊。
因为这样总结了以后,你未来比如说任何人跟你聊一个新的智能硬件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面直接浮现出来的。
就是你是个智能硬件。
对,不是你应该有芯片吧,你应该有外壳吧,你应该有散热吧,你应该有接口吧,对不对?你任何智能硬件都有的,你明白我意思吗?你哪怕是个手表都有一样的。
所以呢这个是抽象总结的能力,把这个所有的智能硬件的共性抽象一下,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对智能硬件的理解。
第二个是什么呢?第二个是我们不是刚才我讲到我是收集了大量的用户的建议和反馈嘛,是吧?还包括送别人一些智能硬件,让别人给我一些反馈,觉得有好不好用啊,有什么意见,但后呢我要把它总结下来,对不对?我形成一个总结的东西啊,比如说绝大部分人认为的问题是什么?那如果我要去创新,因为我刚才讲到除了性能,我可能还有一些亮点,我需要要去打败你。
你不能说只靠跑分啊,还有一些亮点跟它差异化一点的。
所以呢我需要在差异化这个方面上面,我去总结一些点。
然后呢,比如说一些用过的这些人,前面两代同学得用过啊这些客户啊,用户他们嗷嗷打鼓的需要的是什么?烦的是什么?难受的是什么?最需要我在三代上面解决的是什么?我给他解决了,他宁愿多花一百块钱的是什么,对吧?一直不断断的总结这些东西,想想完以后尽结成了几天,对吧?具体怎么点我就不能说了,有些东西是涉及到公司机密的。
但是这个点呢在项目会上我是带着大家一起讨论的。
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说这些点你们觉得是不是点?第二个是说这些点如果要解决,他们成本会有多高。
因为你们知道智能硬件我们要做,最后我要去大量生产。
在卖的话,我实际上成本能够尽量的压的低,就尽尽量压的低。
我们当时为了压成本压一块钱,对吧?去选择一个线,我现在为了一块钱,这个想半天怎么就压出来一块钱的。
你知道一千四百九十九跟一千五就不是一个概念。
这在营销学上来讲就是对用户来讲感受的不一样,差一块钱。
所以呢我们在收集整理完以后,我们是要去讨论的。
讨论完以后,我们要总结出一些结果来总结完了以后,我要形成一个自己的概念。
就是我发现很多用户实际上他在使用类似中文件的时候,他其实最烦或者最关心的某些点,有可能都是有共性和相似性的对吧?比如说这个机器啊开的时间长了以后,它发热的共性问题,对吧?比如这个机器的接口不够丰富,导致有一些我们想要去用的这种比如说存储设备啊,或者是一些播放设备,没法跟它接起来,对吧?比如说这个人机交互这个界面的这个视角上来讲呢,要不然就单一,要不然就是不方便,要不然就是说语音灵敏度不够等等的类似这个问题啊,所以呢这都是需要总结,并且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就是未来任何人再找我聊智能硬件,任何智能硬件我可能都会跟他们聊聊这几个点,我就他们的这一个。
然后下面一个呢是什么呢?我需要总结的是项目管理特别是一个硬件产品,项目管理中我可能需要去注意的东西。
未来在我做任何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我就可以去注意这些问题,并且精进。
刚才我讲到我说我们老板可能觉得我项目管理也可以,但是项目管理这个事情永远没有尽头,就是你永远都有可以学的新的东西,永远可以去再多去让自己变得更厉害的一些点在哪。
这是在每一次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你要去注意的。
那么这一次呢,我是做一个完全没做过的一个硬件产品,我之前都不是做这种东西的。
所以呢在这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我面对了更多的挑战,面对了更多的规定,对吧?那么这些东西对我来讲都是养料,可以帮助未来来做做项目,理理上能够更加进楚熟的去推动一个项目。
所以我就总结了一些点。
比如说原来我是做软件,我的设计人可能是些什么样的人?当我开始做一个综合复杂性的东西的时候,我的对接人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我对接的人里面原来可能是互联网的人多一点,现在变成了有一些制造业的啊事业单位的,甚至有时候有一些政企相关的对吧?这样的人就出来。
然后呢,我面对的很多的这种设计师,也不见得以前是这种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
我现在要面对的是外观设计师,硬件设计师,还有一些工艺设计师,对吧?就类似这种东西,职能时,业专业全部都发散了,变得更大了。
而且他们的流程什么的跟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所以我要去知道这个东西,我才能管好这个项目,不然的话我就会变得很傻。
就是我用一个互联网的方式在管这个东西的时候,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因为这帮人听不懂你,这是为什么?然后呢,我还要去想办法让这么多的履历或者是经验,或者做是风格不同的人,能够有一种一起能够真正的把这个事儿完成的感觉。
我如何把这家粘在一起。
就像刚才我讲到说我是怎么去面对那个芯片那个挑战的,我是怎么说服那个芯片那边的专家,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帮我最好的芯片弄到手?我又怎么去控制的这个良品率,我又怎么去把时间卡在双十一之前能够保证到交付。
我又怎么能够让这些人自愿的去加班,自愿的去驻场。
然后我们是怎么样去做到这个事情呢?我们在过程中其实也很惊险,很多时候都是灵机一动。
但是呢我必须把它沉淀,为我自己的一些方法。
未来我就可以从我的武器库里直接拿出来就用,对不对?这个就很厉害。
然后就是我发现呢,其实在做硬件的项目管理的时候,跟软件项目管理当然都差不多啊,大家都需要有这个里程碑是吧?啊,但是呢硬件产品的路径特别差,然后呢它的关联的又特别多。
所以我需要做的里程碑的设计,就需要做精确把控。
而且它很多的东西是环环相扣。
过去我们做软件的时候,有时候你这个比如说多一天少一天,然后有一些东西怎么样,临时出现啥问题,我是没关系的。
为什么发现没搞定的时候,我先做一部分,然后先上线,过一段阵子,我再更新上就完了。
这个是软件还是能够去临时解决的一些东西,硬件你觉得我都已经发了,我还能再往上面贴一块儿吗?不行的,对不对?所以它是丝丝入扣的,它每一个时间点卡的很紧的。
所以这个东西就帮助我理解了。
就是关于做一个比较大的这种制造业的项目的话,可能你在时间点的把控和给自己留buff.这个事情需要注意怎么做?因为我在做整个东西中也会面临一些失败。
比如说没卡出时间,导致一些问题被人抱怨。
从项目会上,有的同学开始失控,开始吵架都经历过了啊,但是呢最后搞定了。
搞定了以后呢,我们去总结了这些失败。
我觉得我如果下一次再管一个硬件,或者是这种偏大型的偏线上线下节构的制造业这个东西我就会觉得我的把控力会更强。
因为我能规避掉那些问题,对不对?然后最后呢就是关于我刚讲到我说这个产品上市了,上市以后呢,我们还做了一个庆功宴,对不对?很开心啊,大家歇一下,虽然我们吃啊,但家还是给他买啊。
然后请大家拍照还开心,然后领奖金。
但是呢还是要复盘,快乐的部分也要有,但是复盘也要有,对吧?复盘呢就是每个人都要讲一下自己,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地方下一次怎么做可以更好。
不是讲别人做的,不啊讲自己做的怎么样,然后讲自己下一块未来可以怎么再做的更好,或者说有些遗憾。
比如说我们在这段产品上,因为成本时间和一些资源问题,导致我们卡的比较紧,导致有一些我们想实现的功能没实现。
我们想要去创新的这种软式材料工艺啊,还有这种软件方面的东西,可能没有办法全部塞进去。
最后我们做了取舍,对吧?但是呢我们在未来再迭代或者再去做这个东西的时候,就是做下一代产品或者是推出新的它的pro版的怎么样的。
我们可能可以尝试把这些东西再放回去,对吧?或者说有一些东西,我们终究在未来复盘的时候认真的省视。
冷静下来一看以后,当时也就是一个狂热。
对吧?叫技术狂热。
就是啊我要塞进去,我觉得那个很屌,有了那个散热器就最屌了,对吧?我要搞水冷,但是没有用。
其实最后你实际上发现真正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用这个也就两个小时。
这其实用不到那么高的要求啊,可能有时候也是一种当时脑袋一拍的问题。
所以我们复盘以后,我说那下一代pro板要放吗?可能也不一定要用啊,这个是一个整个的这个思考的过程,是你在做的过程中,如果能像我这样一边做做一边思考,那更好。
但是有的情况下,因为时间吹紧紧事情追着紧,很多时候你人被事情推着走,就会导致你这个控制力变弱,没有时间去复盘,没有时间去想,然后呢就懵懵懂懂的走到最后,成功失败就那一口气。
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你更需要复盘,对整个过程做一个回溯。
然后呢,大家一起回忆这个过程中,大家凝聚在一起,互相补位,互相支持。
很多时候我们就忘掉了,我们其实也吵过架,我们其实也争锋相对过,对吧?我们测试在这里挑战所有人说他妈的没给我留足够的时间,你们凭什么说不完什么等等的。
但是在那一刻大家都释怀了,释怀以后大家记忆里面剩下来的都是什么呢?都是感谢感谢有这么一个旅程,大家可以一起去做出这么一个让我自己也很满意。
而且让竞品也觉得好像下次得推出个新产品来跟我们打一打是吧?就这种感受也挺好。
大家记得这个东西以后你注意什么问题啊?就是复盘以后什么问题是复盘了以后,我发现如果未来我们再做一个新的产品的话,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了。
这其实是对你做管理和对组织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要知道学习啊,他实际上除了学事儿,学这个事情的方法论,对怎么做这个事儿。
另外呢也是学,比如说如何规避一些风险避坑是吧?还有学什么呢?还是觉得其实是如何对待人。
因为你最后你自己做一个事儿是可以的。
但是很多时候,当你要做更大的事儿的时候,你需要面对的很多的合作伙伴和大家如何一起来完成一件事情。
那你要学的是交流的方式,对待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紧急情况的方式。
还有就是面对别人的挑战。
面对你自己都无法预料的事情的一些东西,那个东西最后会促成了你的什么呢?你的能力的方式,你的宽度的成长,就是你的整个的这个素质方面的成长。
还有一个是什么?所以你心心的成长,你知道吗?我刚接这个事儿,刚接这个项目走的时候,我刚才已经跟你讲了,我的心路历程对吧?就是能不能跑掉能不能不做,我他妈也没做过,你们别人他妈没事,干什么都让我搞,我搞完了,失败了怎么办,对吧?我还要不要脸,对不对?在公司里面还抬回来起头来,但是呢终究还是这个做了啊,做完以后他也算是还行。
当然了我还有一些遗憾在里面。
但是本质来讲,我觉得一个从来没做过的人我觉得也算不错了也算是当时卖爆了也算是能够迈过人家,对吧?那我觉得我一下子好像如果我又回到当初那个时候,就是把现在这个我直接时光回流回到那一天,说老郑你要不要做这个项目?我突然感觉我可以很轻松的说啊,这么简单,我来负责了,就这样没问题,对吧?就是我那个今时不同往日了,是不是两三个月以后,我已经成为一个什么硬件产品的专家,我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做出一款让别人惊艳的硬件产品。
而且你跟我聊里面的专业词啊,聊一些问题,我可以直接跟你讲流片呀、爬坡啊的产能啊,对吧?然后跟你聊各种公司的供应商啊,聊渠道啊,聊这个东西,为什么打中用户啊,对吧?为什么打中用户啊?因为他能找第三方软件是不是OK?所以这就是一个叫如果我从来没做过一个事儿,我该如何利用快速学习能力来帮助我能够掌握这个东西,这是一整个的这样的一个案例分享给你们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