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实战笔记_123_大咖对话_|_杨育斌:技术领导者要打造技术团队的最大化价值
你好,本周做客大咖对话的是蓝盾CTO信息安全专家杨玉斌。
目前,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云计算、网络应急体系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开发、管理与战略规划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科研课题四十余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
今天我们主要和他聊了聊高校技术团队的管理理念,即刻时间问,能分享一下您近期关注的领域吗?在信息安全领域,您比较关注哪方面?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杨玉斌回答,目前我比较关注智慧安全这个方向。
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信息安全被动的局面,从而实现进一步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业务系统上云的同时,又能更好的抵御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虚拟主机、安全等主要安全威胁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能力。
在越来越多的数据面前显得游刃有余,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也对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提升有很多帮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能更好的进行病毒样本学习攻击特征学习,以提供智能的基础设施平台,更智能的进行攻击防护。
另外我也一直关注构建大安全生态这件事儿,我们要做安全,但是不要局限在信息安全,而是要做大安全。
在我看来,安全是一种能力,它会渗透并有机融合到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中,形成必须的技术能力与服务体系,最终嫁接到更大的IT生态体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安全生态的力量所在。
而且对比国内外信息安全的发展比例,产品构成比例与盈利构成比例差异非常明显,国内以硬件和软件产品为主,大部分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于硬件和软件。
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产品,而安全服务的占比非常低,但在国外正好相反。
比如,在美国,安全服务的市场,要比安全硬件和软件市场大得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今许多客户的资源,包括数据系统、网络都在云端及各种智能硬件上运行了,它不再需要防火墙。
这样形态的安全守门人不再需要有个软件跑在实际系统上了。
它更需要的是安全服务,是专家型的安全服务。
这也是目前蓝盾及国内许多安全同行发力的一个方向。
即刻直接问,可以分享一下您的技术团队与您的管理理念吗?杨玉斌回答,我们研发技术团队有六百人左右,虽然团队规模在国内同行中不是最大的,但团队效率可以说是最高的。
举个例子,去年二零一七年,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利润达到了四亿人民币,平摊到技术团队,每个人的人均利润可以超过国内。
很多技术团队。
我总结了团队高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潜力。
二、定时与业务单元高效沟通。
三、团队协同与组织优化。
首先是第一点,发挥团队成员潜力。
在我看来,一名技术领导者最大的使命就是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并且最大程度的将他发挥出来。
包括在招聘人才时,我们也要想着如何发掘应聘者的潜力,我并不以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评判应聘者是否合适,而是发掘他的优点,判断他是否值得引进。
举个例子,应聘者来面试技术岗位,可能他没有达到岗位要求。
但我发现他口才很好,沟通能力很强。
这时,我会尝试将他培养成一名销售工程师。
他只需要了解一些技术基础产品、知识以及竞争性解决方案,并向市场和潜在客户进行有效传导灌输,也能够给公司创造价值。
另外,我非常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新想法,只要对产品营销有推动作用,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强调和推动公司内部创新合作的氛围。
第二点是团队之间需要及时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每两周会有一次沟通会议,保证业务与技术的定期对接。
会议中,我们会根据市场的一线情报与反馈,对研发等方向进行及时调整。
这种小步快跑的模式是很多公司欠缺的,而我希望让我们的技术团队非常关注业务发展,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
所以我会保持这种每两周一次的沟通节奏。
第三点是注重团队合作,当团队人数达到一定数量,都会遇到内部合作问题。
因为大团队之下,每个小团队可能都会对自己产出的东西存在一种保护意识,而这会导致内部之间的合作出现隔阂。
我们的方法是打破藩篱,共同协作,灵活利用资源,比如共建组件库。
我们有一个专门负责技术资源整合的团队,整合所有研发团队,能够公用的组件,提高效率。
如果一个小团队需要爬虫组件,他们可以直接在共享组件库中寻找,只需对组件做一些修正,优化工作就可以实现运用,省去了他们重新开发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他们还需要将优化后的组件重新上传至共享组件库中,方便别人再次取用。
这也是我们在人员成本降低后,效率还可以继续提高的原因之一。
即刻时间问,您对技术领导力有怎样的认知呢?杨玉斌回答,首先,技术必须与业务配合,才能够为公司创造高价值。
片面强调技术领先,脱离业务实际并不是技术领导者应该去提倡的做法。
直白的说,技术领导者不能光想着怎么烧钱,烧出一个技术领先来,也要想着怎样为公司创造价值,在最少成本的情况下,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
其次,我认为领导力可以理解为教练或是团队的鼓动者作为技术领导者,必须不断的鼓动团队战斗力,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比如,公司已经上市进入平稳发展期,可能会遇到团队中一些核心成员开始懈怠的问题。
此时作为技术领导者,就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去思考如何在外部寻求更多的资源,来为公司增添新的动力。
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团队氛围松散,业务停滞,一定不利于企业营收,而科技公司的人员成本又高。
所以,如何充分运用团队能力产生更大的效益,就是每个技术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技术领导者,必须具备两个技术能力,一、勤于思考保持敏感。
比如,当公司已经解决温饱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安于现状,满足于过往的成就,认为沿着目前的步伐继续前进就行了。
此时,技术领导者需要保持对技术变革的敏感,做好准备,思考下一步的方向。
二、面对未来拥有危机意识,每个企业都会在平稳顺利的时候放松警惕。
此时一旦松懈,就可能被对手或市场的新兴力量超越。
对于这点过往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技术领导者必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思考,思考如何保持目前的积极状态,如何能够继续前行,应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在此,对于一些有志成为CTO的年轻技术人,我也想说说我的建议,首先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固自己的基础。
其次,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你要从专彩变成全彩,除了学习技术,还要学习业务、运营管理、投资、融资等诸多方向的知识。
然后想法要多,更要胆大。
为什么有些公司最终没能再向前一步,就是因为局限于自己的思维,局限于自己的技术架构,局限于市场保有率中没能进行突破。
作为一个技术领导者,你一定要思考如何突破,如何再进一步。
最后,要快速将自己的想法落地,再根据结果反馈,快速迭代。
齐克直接问,您认为技术类的公司在面向公众传播时,应该怎样打造企业的技术影响力呢?杨玉斌回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具体做法包括两点,第一,正确表达技术所能带来的变革和进步,技术的变革是必然趋势,传统企业也会在技术变革过程中打磨自己,适应新的时代。
第二,不要将技术神话给公众制造焦虑与恐惧。
以我所在安全行业为例,遇到信息安全事件,有些公司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高深,会将事件夸大,而这样的行为就违背了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