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访谈:对话玉伯_06_05_蚂蚁内部开源迈出第一步但还有很长路要走
上一节玉博分享了参与开源的故事和收获开源精神和开源理念。
无论是在管理层面,产品层面都深深影响着他。
除了open source,我们还想让玉博聊一聊。
对内源的看法,国内外许多大厂都在进行内源实践,蚂蚁也不例外。
那这一节玉博主要分享了蚂蚁内源的发展以及前端项目内部开源的经验。
下面是我们的访谈记录。
你好,玉博老师,我知道蚂蚁现在在做内部开源,那企业做内源需要什么条件呢?蚂蚁现在大概做到什么程度了,可以跟我们讲讲吗?嗯,ok好的,我可以先讲一下那个为什么在蚂蚁会有那个内部开源。
我印象中的话是在二零一九年时,就是蚂蚁正式提出要做inthe source inthe saource就是那内源,然后整个内部开源的实践。
我自己的一个观察是源自谷歌的那个硅谷公司其实有不少那个内部项目会因为各种原因在大公司里面可能并不直接那对外做那个open saource.但是同时公司已经比较大,比如说公司有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时,就是公司里其他团队会依赖你的这个项目,然后会给你的项目提需求。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从公司角度就希望你能够把代码开放出来,然后其他团队别人可以基于你的代码,然后再去实现一些需求。
其实那个正是我理解的,就是那个内部开源的一个需求源头,然后再回到蚂蚁做那个内源的背。
那背景的话,其实当时跟整个集团开始去中台是那个相关的。
其实整个术中台是要求很多技术中台开始回归业务线,但这个时候就是回归业务线,也会带来一个隐患。
就是如何保证在各个业务线之后又不会冒出一堆那个烟囱。
就是这也是那内源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内源应运而生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内部搞开源,就是希望能做到哪怕技术中台回归各个业务线,但是整个代码还是开放的。
就如果你的项目在这个领域是是做的最好的,那其他团队还是可以直接基于你的那代码库去做一些自定义。
那或者大家能够共同参与起来,一起那个维护这个版本。
所以在去中台的大背景之下,ininsource是可以防止再次重复建设,或者他我觉得至少可以减少那个不少重复建设。
然后会还有一个原因,我自己是感觉跟软件界一直以来的一个观念相关,是叫做那个not in moto here are其实就是叫做不在我这里发明的。
其实往往会觉得不在我这里那个发明不造的,不是我亲手创造的,我用起来就会觉得不放心,或者不贴业务不顺手。
然后是总想说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去发明一个轮子所实。
这是很多公司轮子满天飞的一个原因。
其实不光是前端在后端或者其他一些领域,其实那个轮子也是很多的。
但回到前端的话,前端也确实会一样会被老吐槽轮子很多。
所以前端很多时候,我们的开源并不是那个内源的模式,而是采用直接社区开源open source的方式去做的。
但确实后来也随着公司的变大,就有些那个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的一些起来之后的话,就加上整个国际关系的一些变化。
确实会发现哪怕是前端技术,有些技术也是要受到保护的。
然后所以会导致很多技术,其实并不适合直接做那个对外开源。
所以回到前端做那个内源,一开始是一种无奈,就觉得也是一种那个必然。
然后在当年的话,我还记得当时在蚂蚁做那个内源的人有联系到我们。
因为他们觉得前端做开源是鼻祖,就会征循我们的意见。
就觉得那个内源很适合前端。
然后我当时一开始是持官望态度,但是很快发现其实参与内源会有一个好处,就发现内源真正的用途是可以用来解决人性问题,那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就是那个老特尼玛特黑亚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举个例子,我们在做那个安托威数据可视化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最开始是体验技术部,是我们团队去做的那很长时间也是我们团队在维护。
所以很多人在开始的观念里面,会认为整个那个安托威项目是体验技术部的。
但这个有好有坏。
但随着那个内源来了以后的话,我们会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能够那个内源的项目都能够去去掉团队属性。
比如说让那个安托威,我们会说那个安托威是蚂蚁的,而不是体验技术部的。
然后具体那个怎么做呢?我们会把那个安特威给那个贡献出来,变成蚂蚁的一个。
那内源项目其实对比一下,就跟做开源捐给那个阿帕奇社区一样,就捐给阿帕奇。
之后这些项目就一般来说,就不属于某个那具体公司了,然后在在那内部做做开源。
当你成为一个那论源项目之后的话,也意味着这个项目比如说安投威其实就不再属于体验技术部,还是属于那蚂蚁的。
但是属于蚂蚁的,就意味着我可以跨团队那个轮流来维护他。
比如说今年体验制术不维护,因为那个数字金融线去维护。
然后后续的话可以有蚂蚁国际的同学来维护。
就通过这个做法,我们希望解决那个头noouononk here的一个问题。
我们从这个点上我们是非常认可那个那个论源的价值的。
然后在实践过程中的话,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进乐园,或者进了论园之后,还是强调这个项目是自己团队的,是有归属的。
然后其他人只是来做贡献的这其实也可以理解。
特别在那个后端领域,因为我跟后端工程师们在交流过程中会发现,他们其实很难那个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一个项目没有归属,可能就没人维护了。
因为还有一个原因的话,是在其他团队,其实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实际上接不住这个项目的。
然后在前端这块的话,我们的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其他团队能够接得住。
比如说跨部门之间,我们让人才能够流动起来,能够把人才放到其他部门里面,就打破打破一些那个部门边界墙。
然后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实现在不同团队其实都有人能够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影响身边的人。
像安投威,包括那个安t站,其实目前我觉得是已经那个部分实现的那个内部开源,是比较那个正面的案例。
但像那个切啊是一个那那个GS的一个,那外部框架在我们内部就很难那个内源出去,因为很少有团队能够接得住。
因为对方团队缺少让这方面的专家。
像这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把一些模块一些组建能够让其他团队给承担起来,就是尽可能能够让部分实现内源。
嗯,那你觉得呃整体来说嗯,蚂蚁内部开源推进的还算顺利吗?嗯,谈不上顺利还是不顺利,我觉得都还在路上啊,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观察判断。
我我理解的顺不顺利,可能核心还是要看那个内源解决了什么问题,就很多问题你可以解决一级问题,也可以解决那个十级问题。
其实我心里觉得至少要解决到那六级才行。
目前蚂蚁的内源的话,我觉得只是达到了那个源码开放,目前就是内源社区的一个阶段,目前还在过程中。
然后那个个特尼马特黑亚的话,我觉得涉及的人性问题是更难解的。
因为这还涉及到整个技术人才的一个精神发展体系。
嗯,那未来要去做蚂蚁内源社区的规划的话,你认为要去呃怎么推进才比较好呢?嗯,真的要做内源社区,我觉得是蛮难的。
其实这到开源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源码开放。
这个我们已经做到第二阶段的话,是技区的建设与讨论。
这个我觉得很容易就是卡在这一步。
那第三阶段的话是用产品的视角去看那个内源。
就是目前蚂蚁的话,我觉得是有做到第一个阶段,就是那个源码开放。
但是目前第二个阶段啊,就整个社区建设目前还在那个过程中吧。
其实我觉得对蚂蚁来说,能够达到第一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至少那个代码是已经那个开放的。
嗯,好的,呃,了解了。
那对于内源这块的内容,我们大概就聊到这儿,就是很多大公司都在推进内源建设,但是把内源做成还是任重道远的那最后关于呃不管是那个open source还是inner source,它都是一个开源的话题嘛。
对于开源的话题还想聊一聊商业化的问题,就是这两年对于开源软件企业的这个投资也是非常火热的。
你对开源商业化有一个什么样的理解呢?嗯,开源跟商业化,我觉得这个话题我一直比较关注,但确实这个话题我可能谈不上有什么见解。
嗯,就是这个原因是因为就是整个前端领域的开源。
目前我觉得更多是在做那个社区。
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的话,我会觉得前端的开源项目它的商业价值很难很高。
就业界有很多前端开源项目,有真正有商业化尝试的,其实并不多,然后商业化很成功的。
我的观察是凤毛麟角,是很少的。
回到蚂蚁的开源项目的话,因为我觉得我们整体是受益于开源社区的,所以我们的开源策略还是叫做尽量不做商业化,尽量那个回馈社区。
比如说像那个INT站,其实我们的核心代码,所有代码其实都是那个开源的那大家直接让用就好。
其实在日常过程中的话,也时不时会有一些中大企业会让他联系到,我们就表示想购买那个INT站的商业服务,想付钱买服务。
但后来我们自己也有算了一笔账就会发现,就这些企业他们真正想购买的服务是基于特定业务场景的,基于那个安装t站的一个深度定制。
然后这个我觉得是更多是特定业务域的一套前端UI的一个解决方案。
就是其实是一个专家咨询加资产定制的服务,就这个服务是很耗能力的。
然后在国内的话,其实很多企业它有意愿付费,但实际上又给不到我们要做出这套方案的一个成本价。
就如果去做的话,基本上做一个会亏一个就真的要做的话,我们得给整个安装t站去组建一个交付团队,然后卖能力,卖咨询卖服务。
但是这个这个这怎么说呢?就很显然是一个没有规模效应的生意,而且有能力付费的企业也不多,最终会双亏。
就这条路我觉得是很难走通的。
嗯,所以如果要做开源商业化的话,就是技术软件还是更有竞争力的。
嗯,是的,技术软件在这个领域会更有竞争力。
就是这几年开源商业化也很火,这多微商风险投资机构就知道,我在开源,也会经常来找我聊聊一聊。
但但其实我内心里是很清楚,就是前端还是要坚持做做做那个免费的开源,那跟他们聊的过程中也会分现。
现就就是目前比如说像端端数库领域啊,包括数据界的一些那个demo ops领域,包括一些那个二十跟那个pass领域和生产力工具领域,就在这这些领域。
开源商业化确实是挺费的话题。
然然后我的观察的话是很多做开源商业化的公司,它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开源,就是商业本身。
其实我开始界很好奇的话,为为什说开源就是创业本身的。
然后后来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分版本的,会有一个开源版本用来做影响力。
同时会有一个那个专业版本,可能来做企业收费,就开开源本身我觉得可以以增加户户版的一个信任度,包括一有开源版本又有专业版。
其实别人是可以看到开源版本的那个代码的,然后他就不管完全是那个黑盒了,然后用户层面上会更有那个信任感。
另外的话,我觉得通过开源还可以抢占抢占那个话语权,可以去撬动一些生态的一些伙伴一些力量,然后可以一起去让制定一些那个标准。
就通过开源是可以博得一些业界增量的,让业界开始认可,并且让自己的方案逐步成为一部分实时标准。
然后这样的话,通过开源就可以抢占一些时机。
其实有了信任感影响力,同时能够获得一部分制定标准的话语权之后的话,就往往能够圈一波,那自然粉就会很有很多用户来跟随。
就这个也是我觉得也是思域运营只是在自己领域在做,所以最后还是会落到那个付费上的。
然后回到这个就是开源商业化这种模式能不能成功。
然后这一波就是做开源商业化的企业能不能起来,我觉得还需要时间,还需要让再观察。
因为目前各种融资的钱刚进来,但最终成不成。
要看买单的客户有多少,就是否能够支撑这些企业能够持续那个往前走。
好的,感谢玉博以上的回答。
最后我来做一个小结吧。
蚂蚁做内援的原因之一是在剧中台的大背景之下,inner source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建设,尽量减少轮子满天飞的问题。
同时,前端团队参与内援开始,也是因为一些项目不适合做open source.蚂蚁内援现在做到源码开放是迈出了重要一步,只是离玉博心目中的理想还有很长的距离。
最后留一个小问题给你,你对内援有什么理解?是否从内援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得到过收获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想法,我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