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高手学复盘_21_结束语_复盘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好,我是张鹏。

跟着高手学复盘呢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的一路坚持。

这门课呢有二十讲,对你来说啊,可能包括很多全新的知识和案例,这也让你能感觉到学习压力有点大,所以能够坚持到最后啊,很不容易,让我给你点赞。

学完这门课啊,相信你已经熟悉了复盘的方法、工具和流程。

但是呢我还是想提醒你,这只是做复盘的开始。

复盘呢是一件看起来简单,按流程做起来也不难,但是想要得出真正有价值的结论呢,却非常考验水平的事情。

我从事咨询工作的这些年,去过不同的城市,了解过不同的行业,见过不同的企业和企业创始团队。

我发现呢成功的企业有两大共性,第一个是都有极强的复盘能力。

第二个呢是有超级的执行力。

那执行力呢代表着企业能把事情搞定。

而复盘能力呢则意味着企业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呢形成越来越强的深度洞察力。

有了洞察力啊,就能够根据事务规律和人性来做针对性更强的战略定制和组织发展工作。

在乌卡时代呢,企业比的不仅仅是质量成本和效率,而是对需求的深度洞察和满足能力。

这些啊都离不开复盘。

复盘是一个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抽丝剥茧的过程,最终得出的有效结论。

啊,往往就是几句话。

有时候呢甚至只有一句话,看上去啊似乎没有你想的那么高大上。

但是呢只要有作用,能够推动业务,那就是有价值的规律。

某个做咨询服务的公司啊,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会看中一个很关键的条件,那就是颜值高。

因为他们发现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啊,颜值高呢就是自带引流能力的。

很多潜在客户啊都会主动的去加这些高颜值小姐姐的微信。

毕竟呢爱美之心是人性啊,有时候呢复盘的结论依然只是理论上正确的假设,可能需要你做取舍。

如果放弃的是现实可得的利益,取得的只是未经证实的利益。

你还敢不敢做这个决定某个高端别墅装饰的公司啊,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是设计师。

但是高级设计师呢把控了客户的多半主材供应。

复盘的时候,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取缔设计师对主材的把控。

受微公司呢统一调配,这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

但是也会打破设计师团队和公司原有的利益平衡,甚至可能会导致设计师的大量离职。

最终呢高层还是下了这个决心,结果真的有很多设计师离职了。

当年的业绩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成就了市场上大量的竞争对手。

幸运的是啊,之后的三年,这家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业绩增长。

如果当时你是决策人,你会有这样的题腕手段吗?有时候呢复盘的结论证明你是错的,你过去的努力和认知完全不对,你真的能接受吗?某家公司啊在创业之初就高光满满改变世界,被每一个员工都挂在嘴边,产品还没出来,就拿了中国创业史上最多的第一轮投资。

结果在创业两年后发现原有的c to c模式完全不符合市场的现实情况。

后来复盘发现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始人的战略判断失误。

再后来,通过无数次的复盘,以及接近两年的内部创业孵化,才找到新的增长点。

如果你是创始人,在复盘的时候,团队指出,公司最大的失败就是创始人的战略误判。

你真的能接受这样的结论吗?在前面的课程中,很多同学留言给我对于个人成长和中长期的项目复盘,有没有更简单的做法?关于个人成长,我给你分享一张图。

首先呢是要找到你的热爱,任何职业上的成就都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长跑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在工作过程当中学习到的,而热爱却很难。

如果没有热爱呢,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煎熬,迟早会打败你。

即使你还在工作,可能已经如同行尸走肉,缺乏生机和能量。

其次呢是要找到你擅长的领域,擅长需要长期的磨练,畏难是最大的障碍。

大多数人天生会对不确定性的事情感到恐惧,但是你拥有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分解成若干步骤和组成要素。

制定计划呢总会实现目标,这也应了那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后呢是你所做的事情要被市场需要,这需要深度的洞察,深度洞察多数时候都是非常的困难。

但如果你本身是用户,那么这种洞察力就会极其敏锐。

比如说你是某类产品的重度消费者,你就会非常敏锐的说出自己的痛点。

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使用的场景和购买的心理生活本身就会带给你丰富的训练场景和数据三者的交集。

就是你长期的事业聚焦所在。

热爱生活吧。

朋友,关于长期项目的复盘,那么你还不能得出规律性的复盘结论。

那么做完逻辑分析后,能得到三个结论,一、什么该接着干?二、什么该停下?三、什么该赶紧开始,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结论了。

等到项目做多了,对做过的项目集合做大的整合,复盘的时候,你也会自然而然的洞见规律。

我在实际案例篇的导读中说过,做咨询呢,就好比当企业医生一开始的时候,看到一些企业问题,也认为是个案绞尽脑汁,想办法帮助客户想方案。

等到积累足够多案例的时候,了解完客户的需求心理,基本上就可以清楚客户的问题所在。

至于业务调研和企业诊断的时候,相当于通过事实和数据来验证当初的判断。

这就像你去看医生,有经验的医生和你沟通完,看,你的状态和心理基本上就有谱了。

而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验血、验尿、透视CT等等,也只是验证的过程。

我相信呢当你成为业务专家的时候啊,也会具备这样的能力。

复盘的框架再好,工具再多,也取代不了你自己对业务本身的理解。

复盘的关键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两点。

第一个是频率,我见过不同公司不同层级的员工。

有些员工啊一开始看上去弱弱的,但是持续的每天每周每月的复盘,一开始只是很简单的比较目标,结果逻辑分析、优化规划。

但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下来,等到再见他们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简直就像换了个人精神状态呀、思维啊、行为习惯和工作习惯和之前完全不同。

第二个呢是氛围,我见过太多的复盘,说好了不追责,不甩锅一到了关键环节,依然改变不了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的。

一开始,我作为外部顾问,也感到很有无力感,但是持续的讲持续的反馈,持续的使用教练技术效果和氛围就会越来越好。

复盘也有了高价值的输出,这也是很多公司把复盘纳入到企业文化的范畴的原因。

成长的快乐啊,就像爬山,一开始爬山开始的快乐是爬上山顶,俯瞰更广阔的天地众生。

到后来呢,爬山本身才是最大的快乐。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复盘,无论对团队还是对个人,都是帮助和记录成长的工具,祝你在复盘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跟着高手学复盘课程就结束了。

这里有一份毕业问卷,题目不多,希望你能花两分钟的时间填一下,十分期待能听到你说一说你对这门课程的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