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东白的架构课_55_44_模块导读假如我只能向上帝要一个技能

你好,我是郭东白。

这节课。

我们到了第四个模块到这里,我们学习了架构师的生存法则,架构师在架构活动中的工作方式以及架构师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取的能力维度。

有了这些内容做铺垫。

那么在最后一个模块,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提升架构师最核心的能力,也就是思考力。

我们之前提过了。

思考力呢是指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独立思考带来有效结论的能力。

同时呢我们也解释了什么叫独立思考。

我认为呢独立思考是针对同一个问题,通过与有别于他人的视角,有别于他人的证据组合,以及有别于他人的思维方式来推导出逻辑结论的过程。

在思考力这个定义中,我特别强调三个方面。

首先呢是独特的视角,架构师呢经常要以异于他人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比如说我们在讨论跨域架构师时提到的全局视角,在讨论生存法则指示的提到的人性视角,在讨论CTO决策时提到的企业长期生存视角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呢,影响结果的维度呢有很多。

比如说针对软件架构,我们仅在模块一呢就提到了六种因素,包括目标、人性、资源、商业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的。

通常来说呢,架构师呢要选择一个不被他人重视,但的确对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视角呢去做深度思考。

这是我们在前三个模块中讨论都一样。

其次呢是独特的证据组合。

当你选择好一个或者多个维度切入思考之后呢,选择的证据组合同样对结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第一次多次提到了企业技术和架构活动的生命周期。

但是,哪怕是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团队的同事,也可能会对同一个技术或者企业的生命周期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但为每个人接触到的证据是不一样的。

那么找到最有价值的证据组合,也就是最能逼近有效结论的证据组合,就是你作为架构师可以提供的核心价值。

最后呢是独特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有人呢喜欢在别人的逻辑推导的基础上,发现漏洞,并且试图修复优化。

也有的人呢喜欢对问题做层层分解,独立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的人呢喜欢从其他学科中寻找类似的问题,进而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有的人呢喜欢在跟别的深度讨论和辩论中逼近真理。

通常来说呢,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推导路径,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不过在这个定义中呢,其实还有两个隐含的假设。

第一个假设呢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呢所有人都在讨论同一个问题,大家只是在结论上没有达成共识。

这个题假设呢听起来很愚蠢啊,如果不是同一个问题,我们就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了。

但是呢在现实生活中呢,你会发现越是那些有挑战的问题,参与讨论的各方呢,越是缺乏对问题的统一定义。

因此呢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之后呢,才发现大家讨论的都不是一个同一个问题,目标呢也不完全相同。

不信的话,下次在大家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呢,你可以试试着打断一下。

然后让每个人把正在讨论的问题分别写在纸上,看看大家对问题的定义的描述呢是不是完全一致,反正呢我是没有碰到过一致的情形。

另一个假设呢是统一的甄别方法,就就说呢不同结论之间呢可以被比较的最终呢能够选出最有价值的结论。

和刚才说的一样呢,越是那些有挑战的问题,越难找到统一度量结论的标准。

事实上呢,如果我们一旦能思考清楚,我们在一个问题上的标标,并量化这个目标的指标,往往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呢也就浮现了,它不再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有效的甄别方法呢除了能帮助我们理清问题之外呢,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应用到模块二里的共识。

机制的建设中。

它呢能保障最终决策的公平性,避免将解决问题的共畅变成了最高权力者的决策。

有了这个对独立思考的定义呢,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这个模块为什么要把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目标了。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对这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思考力跟架构师这个职业的关系。

关于思考力,为什么对架构师这个职业这么关键,或者说为什么思考力是架构师的核心能力?再或者说为什么思考力的提升会对架构师的职业成长带来决定性的优势等等的问题。

如果你曾经认真思考过,你就会发现呢这些问题呢最终都会指向一个终极问题。

那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架构师?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在大小巧合,做关于架构师演讲的时候,大家对架构师这个职业有各种各样的假设。

我最常见的假设呢就是架构师呢很赚钱。

当然大家呢也会问起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会问一个问题,架构师这个职业有必要存在吗?这样呢我非常费解,一个对从业者而言很赚钱的职业。

对佣人方来说呢就是一个非常费钱的职业。

那么对一家公司而言,既然架构师这个职业非常浪费钱,那我为什么呢?我们还需要架构师呢?架构师在这个职业有存在的必要呢,其实大家不问这个问题呢也很自然。

你身边呢有的是架构师,大家呢也在花钱去学习架构师的课程。

问这个问题呢似乎多此一举。

可是就是这个问题却是我思考最频繁醉酒的问题。

可以说呢,整个专栏的缘起,我的架构理念、总结的架构法则贯穿我,职业生涯的行为方式,都来自于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呢,你可能觉得架构师呢理所当然是一个成熟企业所必须的职能,哪家大公司会没有一个架构师呢?但是请你回忆一下模块二,我曾经提到过,架构活动中的目标呢并不是架构师制定者,实际的执行者呢也不是架构师。

那为什么要在中间加一个架构师呢?当我们在这个模块介绍实用主义思维的时候,你会学习到实用主义呢?强调每个人从实践直接体验理论,我们应该放弃任何没有意义的中间环节。

那么对于实用主义来说,架构师的存在就隔离了制定目标的决策者和执行目标的执行者。

这种隔离呢会增加从执行者到目标之间的理解难度和反馈距离。

也就是说呢至少某些实用主义的兴奋者会质问架构师,是不是有必要存在。

我自己呢做过多年的专职架构师,在过去呢我团队呢也曾设立过专职架构师和架构师团队,他们阶段性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我现在的公司里并没有设置多个专职的架构师岗位,而这样做呢也没有影响到架构活动的质量。

我只是想说明呢一家公司呢可以不设立专职架构师这个岗位。

事实上呢,很多公司的现状就是这样。

你可能会认为呢公司在一个架构师上的投入就是发给他的工资。

其实不然,架构师对公司而言,消耗的最大成本是人才培养的机会。

想想同样一个架构决策的机会呢,如果长时间交给同一个人做,其实呢也就剥夺了其他技术人员的决策机会。

决策机会呢对任何人而言呢都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他呢是一家公司里的稀缺机会,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消耗品。

所以呢架构师占用的决策机会对于公司而言就是很大的一笔投入。

当然呢公司对架构师的投入呢远不止这些。

比如说因为架构师岗位的存在,公司呢必须要改变沟通方式和决策模式等等。

那果说所有的架构师都在消耗资源的话,那他呢就必须要创造价值,否则公司就不理智了,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此呢,我们不能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推断出架构师所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那就是架构师创造的长期价值要大于公司对他的各种形式的投入。

或者反过来的来说呢,如果一个架构师产生的价值远大于公司在他身上的投入,那么任何一个理智的公司就必须要设立架构师这个岗位。

那么我们沿着这两个路径思考下去呢,我们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那就是架构师必须要选择一个以持续创造增值为目的的思维定式。

其实呢这呢就是我们整个模块的总纲。

那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其实呢就是靠你的独立思考。

那么架构师该怎么通过独立思考来最大化自己的争执呢?针对这个话题呢,我们这个模块呢将会讨论这样的一些内容。

首先呢是架构师的思维定式。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式呢,指的是架构师在思考过程中的基本假设。

从某种角度来说呢,思维定式呢就是你选择相信什么,或者说呢你架构师的生涯中坚持和奉行的那些主义。

比如说整个经济学就是建立在人事理性的这个基本假设之上。

我认为呢这些主义呢不是可以随便挑选的,而是和架构师这个职业的内在特性所绑定的。

那么一个架构师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型呢?为了激发我们的思考碰撞呢,我特地留了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题。

所以呢我这里呢先不列举出我的答案。

其次呢是架构活动中的思考维度。

你可以回想一下模块二的内容。

在一个具体的架构活动中,随着架构活动的推进,架构师呢能贡献的价值呢也在发生变化。

甚此呢架构活动中不同的生命周期也需要不同的思考方法。

在这个模块里呢,我会分解架构活动的几个重大周期。

强调每个周期中呢架构师应该采用的思考方式是什么?同样呢我们这里呢略去思考建议,而把相关的内容呢留作思考题,帮助你最大程度的从这个模块中获取价值。

然后呢是判断思考的质量。

思考力的成长呢意味着你日常需要更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那怎么样寻找这些有高质量思考的人呢?甚至呢再深挖一步,在怎么判断每次思考的质量呢?靠投票呢肯定是不靠谱的。

如果靠投票的话呢,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质量的思考人会被淹没。

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会阐述一下我判断思考质量的方法。

同时呢我也希望你在讨论区能阐述自己的判断方法。

最后呢是思考案例,我会呢举两个提升思考力的具体案例。

一个呢跟软件架构完全没有关系,也就是门森和ascout的南极探险案例。

他们的案例呢作为挑战高风险目标的经典研例,曾经被投资界、商业界和企业管理界反复研究。

我们也从他们的案例里看看能够得出什么样的不同结论。

另外一个案例呢跟软件架构呢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中台。

我试图呢通过第一个案例来解释,我们怎么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寻找架构灵感。

同时呢也提升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度。

通过第二个案例呢,我试图解释我们该怎么判断他人的行为和论断,并且分析这些论断后面的立场和驱动因素。

这两个案例呢都非常复杂,不同人呢在不同时间,那有不同见解。

我期望呢通过这两个案例能够尝试引导你拨开迷雾,逼近真理。

啊,另外呢阿文森和scott的南极探险故事非常长,加在一起呢有一千多页的内容。

所以呢我们不可能在这个课程里呢分享全部背景。

所以呢我分享了一些数据和资料,放在了文稿里。

听完音频你可以去看一下,希望通过这些背景介绍呢,能激发你更大的兴趣去研究相关内容,从这个模块中内容获利。

最后呢我期望你通过的模块的学习,能获得一些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提升日常的思考质量。

好了,今天我们的内容就到这里啊,我们简单来总结一下,诚恳的讲呢思考类这个模块呢是我在这门课里呢最不成熟的模块,没有人教我一个架构师呢。

应该怎么思考?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呢,在网上和其他的书本里呢也找不到。

但是呢我隐隐约约觉得呢一个架构师呢应该遵循这些思部背景,并且要特定的场合。

那采用特定的思考路径,遗憾的是呢,我只能从我不太成功的职业经历中呢提取经验。

所以呢我抛出来呢仅仅是专,但是我相信一件事,架构师的思考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提升的。

虽然呢我不知道提升架构师思考力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但是我认为呢毕竟这个答案呢至少有一个起点,就是我们中间有一个人要把自己充满瑕疵的方法拿出来,请大家讨论批判,提出更好的建议。

这样呢才会有高质量的思考呈现给大家。

因此呢这个模块的内容呢,虽然我心里完全没底,但是我依然选择分享出来,希望你能够引发呢你的思考和判断你的批判。

其实就是我这个过程呢能得到最好的礼物。

当然呢如果你能给我和其他读者分享你的方法论,那就是我和整个专栏读者们的福气了。

所以说呢对所有的学习者而言呢,这个模块呢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课程内容,而是最大程度的参与讨论,并且分享你的想法。

这呢就是我们这个模块的目标。

也希望你从今天这个模块的导读就开始这样做,认真完成这门课的思考题。

今天的思考题有三道建议呢,你都要认真思考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哪怕是简单的思路呢分享。

在留言区。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呢,也可同样呢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我的分享和其他人的思考呢来做一个三维的比较。

看看哪些方面呢?我们认知是相同的,哪些呢是不同的,哪些呢又是我们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在这个学习的模块的学习过程当中呢,我建议呢你持续的甚至要反复的批判你自己的他人的和我的观点。

我认为呢只有这样呢,你才能从这个模块的学习中呢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

所以说呢今天的三道思考题呢都是必答题,不能省略啊,你要通过你自己写下的答案来保障学习效果。

第一题呢作为软建架构师,你兴奋的那个主意是什么?第二题呢,在复杂的架构活动中,你是以什么思考方式贡献你的价值的?这种思考方式会随着架构活动的推进而产生变化吗?第三题,你是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思考质量的?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这么多,欢迎你加入到讨论中,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