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内参_166_结束语_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你好,我是洪亮杰。
一年过去了,我们的专栏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去年即刻时间联系到我,询问是否愿意开一个人工智能主题的专栏。
因为我对知识经济充满好奇,对知识分享更是有极大的热情,所以我几乎是不加思索,就答应了下来。
对于接下来一年会遇到的挑战和收获,丝毫没有准备。
现在专栏结束之际,我的感受是我和你一起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就和你聊一聊,一路走来,我遇到的那些挑战和收获。
我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在浩如烟海的人工智能知识库中。
今天要为你准备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涵盖面广,变化更新很快,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实践,以及纯粹的理论工作如何取舍呢?最后呈现给你的一百五十六期,内容涵盖推荐、搜索、广告、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这五个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模块,待你了解最关键的的概念模型和技术。
最新的顶级学术会议论文导读,帮助你跟踪最新的技术动态,以及数据科学家成长和数据科学团队建设的经验之谈,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切取舍之间的纠结,都是为了打造一整套丰富的内容,给初学者一个理想的入门手册,带你跨进人工智能的领门。
看清这里面都有什么?在心里画出一张人工智能的地图,同时还能给你一个进阶指南,让你能够找到继续精进的方向。
对于顶级学术会议中精彩论文的分享,我花费了很多精力。
现在很多会议动辄发表一两百篇,甚至几百篇新论文,我每次都要扎进去,选取我认为最优质的内容给你解读。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部分很重要,是因为在一个如此快速发展的领域,我们不能只埋头学技术做工程,实现,还得关注最新发展最新思路。
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事半入现在整个专栏准备中的第二个挑站,就是内容的撰写。
一方面是时间上的安排,白天我要管理和发展一个十五人左右,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工程团队。
晚上我要写出一篇三千字左右的AI技术文章。
每篇文章平均三千字,一年的内容就是四十多万字。
不管是中国的假期,还是美国的假期专栏都没有停止文,但这中间的艰辛和挑战是,我在去年欣然答应时所始料未及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这份压力和挑战,一直督促着我整整一年,每周雷打不动,写出三篇原创文章,最后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就是内容要怎么写?因为人工智能内容的特殊性,同时专栏文章也都要转成音频形式,我需要尝试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很多。
即便有数学公式和图表都难以说清楚的机器学习文容,这个难度非常大我也在不断学习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清晰了栏内容和完整的课本教学之间的关系。
专栏内容并不是专业知识的一个替代,也不可能成为替代。
但专栏文章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帮助初学者入门找到经典知识的主脉络和进阶的快速通道。
所以如果有一些内容,你还是没有弄明白,欢迎你留言和我继续讨论。
另外,可以认真想想,到底是哪里不明白,这恰恰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通过专栏学习,抓住知识树的树干,然后再去看一看每一个枝杈上还缺什么,一点一点添枝加叶,日积月累,这棵芝识树终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过去一年里,我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收获很多。
还获得了不少惊喜。
在好几次学术和工业界会议上,电话面试甚至面对面的面试中,我都听到这么一句越来越熟悉的话。
洪老师,我是您专栏的用户。
在这个时候,我感到欣慰,也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
我越来越体会到,当一名知识传播者的快乐和影响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人工智能知识的传播上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我相信AI技术内参这个专栏是我系统分享知识的一个开始,也是你学习人工智能的一个开始。
接下来就像在专栏开篇中的期许那样,我们齐头并进,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最后感谢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陪伴。
Ai是海,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Ai是山,管它雄关漫道,我们一起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