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案例课_12_11_员工关怀发自内心地关心人是一切的基础
你好,我是徐建。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员工关怀这个话题。
一提到员工关怀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就是人事部门在节假日赠送的生日、贺卡、中秋月饼什么的。
但这种关怀的方式,员工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觉的,因为这并没有体现出经理对员工个体的用心。
我们将心比心啊,你现在尝试的闭上眼睛,回顾一下,想想那些你的领导专门花在你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那是让你觉得让你和你的领导关系走得很近的事情。
我敢说一定不是上门说的那种,每个人都有的贺卡和月饼什么的,也许你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正是因为不重视这些能让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贴近的点滴小事,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呢这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和积极性,员工工作只是拿钱做事儿,就会和上级的关系很疏远。
其次啊,经理虽然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但对手下的人情感心理还是很陌生的这不但让经理很难去知人善人,手下的员工也不容易对经理归心。
最后啊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不关心人的经理。
他与手下的团队之间是缺乏感情纽带的,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很差。
所以今天呢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给你讲讲我理解的员工关怀是什么样的,希望这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我相信啊很多踏上经理岗位的人呢都会说自己是关心员工的。
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我觉得自己比大多数经理都要关心部下,因为我很关心员工的职业发展。
啊,我老婆甚至跟我开玩笑说,我花在培养员工身上的心思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多。
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却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有一个员工,合同快到期了,虽然他很想续签,但我觉得他能力有限,就没有同意。
他听了我的决定以后,非常激动,要跟我单独沟通。
他这么跟我说的,他说徐建你是不是做经理不久,你说我的能力有限,那我看跟谁比,有些人我认有些人我不认的。
你除了给我安排任务,跟我谈业绩,你找我谈过心吗?你了解我真实的需求吗?你了解我的生活状态吗?没等我作答,他继续说,也许外企的经理就是这种风格,因为你们给得起高工资啊,但是缺乏对人的关注。
我之前民企的老总,他非常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这让我想尽全力为他工作。
而在你这里我没有这种感觉的。
在冰冷冷的工作里,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上下级关系。
他的这段话真的让我想了很久,给了我很大冲击。
不过我也不会因为他说了这些话就撤回决定。
但这是我当经理以后呢,第一次听到还有关心除工作之外的事情。
这一说这次的经历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也让我开始真正去正视这方面的问题。
我开始思考我平时忽视的员工情况,以及我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对员工进行关怀。
他为了正确的认识自己。
我就想从自己日常工作的细节下手做分析。
我问了自己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员工离职,我会想到可能是他没有感受到我对他的重视,觉得与其等我给他升职,还不如早点跳跳槽吗?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员工很踏实,但是他不善言辞,他也不会主动提升职要求,我会从他积极主动的去学新东西和承担更多的工作,感受到他强烈的升职愿望吗?第三个问题,是我能在交谈中,从对方的一个眼神闪烁中抓到异常吗?第四个问题,我平时是更喜欢跟员工说教,还是听员工分享呢?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啊,这谈到要主动关心员工的时候,我是通过理性思维跟员工分析利弊,还是用感性思维切实体会员工的感受呢?通过追问刚才说的这些问题,我终于慢慢承认,其实自己不是个很会关心人的人,而且我已从父母和妻子那里得到了同样的反馈。
原来我的性格真的是这样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所以作为经理,要想做好员工的关怀,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而且要认可这个差距,然后才能进步。
那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又开始思考了,为什么我会给人那种冷冰冰的感觉呢?从当经理的第一天开始吧,我接受的就是全套的西式管理培训。
什么是西式管理呢?稀式管理其实更多关注的是什么?授权啊、业绩考核冲突管理啊,团队目标设定啊,还有执行跟进等等。
虽然稀式管理也会关注人能力的提升,但并不关注人心的很少,把管理和私人关系、员工生活甚至家庭给联系起来,这和关注人心的中国式管理差别非常大。
什么是中国式管理呢?就是指作为经理啊,我们不仅要想着怎么培养员工的能力,怎么通过激励奖惩,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产出,还要把员工当成一个有情绪起伏,有家庭压力,有感情,需要一个立体的人来看待。
可是我跟你说句真心话,不同的经理就是会有不同的风格的。
我本身也不是那种一有时间就很喜欢跟别人待在一起的人。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人情味,会发自内心去关怀员工的人。
那我到底该怎么做呢?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印象,我之前在领导特制那节课里就说过,经理啊要做打不死的小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但是这里呢就有一个特例了,公司的压力导致加班加点,压力山大,或许还可以扛。
但如果家里又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身体一旦出问题,或者孩子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情况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呢?那么推己及人啊,我就发现其实员工关怀啊,说到底就是一件将心比心的的儿。
无论经历本身是什么风格,只要我们能想到要关心他人办法总是会有的。
具体都有哪些办法呢?接下来我就结合别人的经验和我自己的感悟给你说一说。
我认为领导和员工之间应该形成强烈的感情纽带。
这个纽带从刚刚形成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不断来维系。
然后通过一些事把感情推到下一个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去了解员工的家庭情况。
其实工作几年以后啊,我们也都是拖家带口的人了,身上的负担都不轻的人,不是机器,谁都有喜怒哀乐的。
而这些不单单只跟工作业绩有关,也会跟家庭有关。
了解这些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看待员工的工作距离。
更重要的是啊能够很好的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那具体怎么做呢?如果你本身和员工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那我们可以先用爱好,还有倾听来建立和员工之间的联系。
我们不平啊,就一个爱好很多的经理,他爱好抽烟、喝酒、吃饭、打球、游泳、弹琴等等。
这位经理就跟我说过,我们可以经常找一些骨干、员工谈谈心,一起抽烟,一起运动,不为别的,只为听听员工抒发,抒发情绪,自己呢做个好听众就行了。
这样在无形之间呢我们的距离就会拉近。
那平时工作之余,我们一起聊聊天,散散步,互相分享一些家里老人和孩子的事情就会很自然了。
再比如说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活动,让我们的家人熟悉起来,这样自然而然,我们和员工的关系也就会亲近很多。
就像我们公司每年的family day,这个日子就是家属互相认识的好机会。
母亲们在会议室里陪着孩子玩,做父亲的就光是看到这一幕,彼此的关系就会近很多。
我们部门的x还组织家长带上孩子做演戏,自己去扮演拐卖孩子的坏人,来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
如果布下不觉的约束的话,我们甚至还可以安排员工都带上各自的家人,一起吃个饭或者一起郊游,这些呢都是很好的活动。
为什么我要强调和员工成为朋友呢?比如以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如果离开异贝,就会有种很难面对领导的感觉,我们想想是不是个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团队骨干是不会因为外面多一点钱多一点权而动离开的心思的。
部下和经理的关系呢也从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转变成了上下级和朋友的并存关系。
当我们和员工的关系拉近了以后,我们自然就要去关心员工的家庭情况。
虽然说在正常流程下呢,如果一旦发生私人问题和工作相冲突的情况,员工应该跟领导还有团队沟通来减少负面影响。
就是有些员工是不会主动和经理说这些私人问题的,他不说,我们就不知道。
如果员工工作出了问题,我们就会很疑惑。
就像我们部门的z他在父亲手术室外面还在处理工作,心里承受了巨大压力和不满。
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呢,他也没有告诉经理,他家里有事,他此啊我们当经理的就是要有这份心主动去了解。
我们可以经常关心一下员工有没有异常情况。
比如最近请假频繁啦,或者平时经常加班,最近一到点就会准时走。
啊,了解到这些员工家庭情况以后呢,我们可以主动为员工提供帮助,像是和其他经理时不时的闲聊。
我注意到还有一个经历,他对部门古怪的,家里情况也蛮了解的。
像是谁买了新车呀,谁家里老人生病了呀,谁知道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烦恼啊,这些事他都知道。
而且啊他还会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去帮助员工介绍老师。
还有医生,我也知道帮员工去联系老师和医生,这不是每一个经理都能做得到的。
如果经理没有这个人脉就不行,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多问问员工的情况。
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事儿,尽量帮人家做做安排协调,分担一些工作的事情,这是所有经理都可以做到的。
哪怕在闲暇时间互相分享一些育儿心得也是很好的。
前面我说的算是员工关怀的基本方法。
这里呢我还想单独强调两种情况,分别是员工住院和员工孩子出生,这两种情况我都亲身经历过,所以讲起来呢更有一些感触。
先说说员工住院这事儿下属住院,我建议当经理的一定要亲自去医院探望一下。
我们部门有一个礼拜,连续有两个人,因为肾结石发作被送去医院。
我下班后跑到医院去的时候呢,几个同事已经在那了,家属也正陪着下属挂水。
虽然我也帮不了什么太多的忙,但是心意一定要到了。
还有一次啊,那时候我已经是二线经理了,一线员工小刘住院了,他的一线经理自己买了慰问品,去医院看了小刘这个事情,其实我是后来才知道的。
我觉得一线经理做的非常对,同时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到位。
我本该想到和一线经理一起去看望小刘的。
我想跟你说的是,千万不要把这些看成管理技巧,而是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当时的心情,能够做一些事儿就做一些。
再来说说孩子出生,我个人觉得吧,员工的孩子出生经理一定要慰问。
因为我自己孩子出生那会儿领导就特意慰问了,所以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温暖。
记得我老婆怀孕那年蛮辛苦的,换保胎呢就住了三次医院,最长的一次住了一个月,期间也是起起伏伏,最终结果还是很好的。
医生都说能满月出生,可真是奇迹。
陪产假过后,回到公司,老板叫我去一下他的办公室。
他们工作以后呢,老板拿出一个小礼盒说恭喜我为人父了。
这个过程很不容易,他有一份小礼物是给我女儿的。
我走出老板办公室的那一刻,感觉心里暖暖的,说实话比老板给我升职加薪要更开心。
你看啊用心的力量,有时比加工资还厉害。
其实啊也不只是中国人才,很注重人和人之间的私人交往的老外也一样,只是不大容易到那一层而已。
因为三次住院了,我总部的领导s也知道了我老婆怀孕这个事儿,而且大致知道预产期等我老婆去医院分娩。
那天呢我就留了一条消息,给s说要休假,一天非常吵的是我女儿刚生出来,我还在产房的时候,s打电话过来,他说许健是不是你老婆要生了,现在情况怎么样啊?我回答说,s你知道有多巧吗?我现在就在产房,我女儿刚从她妈妈肚子里出来,我真没有想到我女儿出生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你跨了一个太平洋打过来的电话。
那边s也觉得真是太巧了,并真心祝贺我挂到电话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跟s的心理距离近了好多。
我甚至觉得这通电话难道不是缘分吗?不然怎么这么巧呢?以人为本啊,并不是嘴上说出来的,而是在日常待人处事做出来的经理,发自内心的关心人是一切的基础。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讲完了,我来做个总结。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一般有两个钱没有到位,心委屈了。
在钱这方面,做经理的当然要给员工争取利益。
但我们更容易忽视的是什么呢?没错,更容易忽视的其实是员工关怀。
今天我把这些年的一些点点滴滴回忆了一下,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的经历,虽然发生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跟工作相关的。
但是我觉得若干年后啊,真的能记住的,还有愿意回忆的,一定不是那些具体的工作细节,而是这些人情冷暖。
这是有了这些感情的纽带,在团队凝聚力才强,每一个领导都有自己的领导风格。
有些领导就是跟部下保持距离的,这里并没有好坏之分。
但是我自己更希望自己做一个有人情味的经理。
我心目中理想的上下级关系是像刘备、张飞、关羽这样互相之间信任程度很高。
不但是上下级还是好兄弟,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作为经理,是否真的从内心就关心人,其实是我们自己最清楚,发自内心去关心员工。
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就会更有同理心,就能想到主动去关注员工的情绪、态度和他们的烦恼。
员工关怀向来都是以心换心的,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自然会想到要了解员工和他家人的情况,对员工的异常表现要更加敏感些。
如果觉察到异常情况,经理还要想到主动给员工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啊,经理要把员工当成有情绪起伏,有家庭压力、有感情需要的立体的人来看待。
只要我们用心,相信员工一定能够体会得到的。
在本节课程的最后,我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第一个思考题,有一次呢有个总部的d在微信上打字谈工作,我跟他关系很好的。
于是我说了一些最近工作上的困难,我觉得自己很难。
这时候第一突然不打字了,而是给我发语音消息。
你觉得题为什么要改成语音,而不用文字?第二个,思考提示,你怎么看待?领导请部下吃饭,不报销自己掏钱买单这件事情。
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的经历和疑问。
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