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白的架构课_15_14模块小结这些生存法则的逻辑是什么
你好,我是郭东白,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模块一的学习。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总结整个模块的思路,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定义这些生存法则呢?在我看来,我们架构师尤其要兴奋原则。
所谓兴奋原则,就是采用相信过程正义的工作方式,用一组原则来指导行为和决策,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工作过程。
正义这个词来自法律,如果放在架构活动的情境中,就表示你做出决策的每一步都是公平的、正义的和可解释的。
也就是说,他们是fair、 justified and explainable,而不是靠强势来达成的。
因为架构师这个角色,从定义上来说,本身并不具备决策权和取策权,它仅仅可以靠寻找更优路径和目标来推动架构活动,所么多数参与者都不认同你的更优。
那么架构活动的成功概率就会大幅缩小。
所以过程正义的价值在于架构师可以和架构活动的参与者一起找到那个更优的路径。
要做到过程正义,意味着架构活动,参与者都要在事先约定的几个原则之下来进行决策和行动。
这些指导原则可以是参与者为这个架构活动临时确定的,也可以是我们讲的这六条生存法则法则可以变。
但是相信法则这个宗旨不能变,这么做有两个明显的好处。
第一呢法则具有对称性,你是法则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但你同时也要受法则的约束。
你不是在这些法则之外,这是一种行为的信条。
这些信条在引导你与周围人做正确的决策。
我们上节课就提到过对称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呢其实暗示着某种形式的包容。
而对于架构史来说,不论你出具什么规则,你肯定没办法全面证明你的法则是公理和万能的,在各种情况下都适用。
在你无法证明的情况,下一个不认同你法则的人,你期望他能包容你,而不是主动破坏你的法则。
那么在这种对称性之下,你也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必然有不认同你法则的人,那你必须包容他们,而不是打压他们。
所以我一直认为那些举起道德大气,想一下子把对立者置于死地的人是不讲公平正义的。
我认为公平正义从某种程度暗含着包容。
另外一方面道是我们共同坚信新的做事的法则。
我之所以把我所相信的法则讲出来,是期望有更多的人学习并应用。
如果你觉得这些道不够合理,那我们可以探索更好的道。
而如果我的道被别人知道了,那就会有更多的追随者。
同样你作为架构师,你也可以总结你组织架构活动的法则,从而吸引更多有相同道的人。
这就是所谓得道者多助这六条法则背后一个大假设就是道可道,意思是架构活动的成功规律都是可以被发现、表达和反复使用的。
不过这里还有个大命题,什么才算成功呢?这个问题跟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强关联。
其实答案有很多。
那么我们这六条生存法则选择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达尔文主义的价值观。
这就是企业生存是第一优先级。
你会发现这个价值观渗透到了每条价值法则中拿外部适应性。
这条法则来说,架构师通过提升架构方案的结构性来防止架构随着时间丧争而逐渐发散失速,那么架构师就需要为企业注入灵活性,这就是达尔文认定的物种生存之所必需。
其他的法则呢,你也可以试着推演一下。
请注意,我这里强调的达尔文主义呢限定在企业范围内,并不是你生活中必须信仰的价值观。
价值观呢。
另外也是因人因场景而言,无所谓,对和错更无所谓高和低。
所以除了达尔文主义之外,企业也可能会选择生存法则、价值观。
只不过在商业竞争这个大环境下,如果企业不把自己的生存放在第一优先级,那么作为架构师,我认为你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看企业的价值观是不是合理的。
我尽我所能呢总结我们这个时代组织架构活动的六个法则。
我认为这些呢是一个架构师,应该聚焦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最关键的点。
不过也有人问我,法则,为什么六条呢?六条就够用了吗?第实上,哪怕我们都认同达尔文主义,这六条法则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一定够了。
也就是说他们不一定是你真正应该聚焦的点。
因为准确来说,这些法则呢只满足了三个条件。
第一呢它适用于我的个人经历,以及我近距离观察者的场景,真的是以百计的。
而这些法则对我来说置信度,也就是confidence来说是足够高的。
啊,比如说是就是那这些法则呃,他呢能把我的注意力呢指向那些会导致失败的关键点上。
也就是说,我把我过去二十多年的个人观察总结成了六个法则,可以帮助我解决一些失败的根因。
也就是意味着除了这些根因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根因。
所以这六条法则具有普遍性,可以帮你躲开大多数的失败。
但是呢不一定能完全帮助到你的成功。
因为这些法则呢是根据我过去二十多年的观察和学习而提炼出来的。
他们大多数p是PC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观察。
你要知道技术和社会环境一直在变,所以这些法则呢肯定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也就是说,他们非常道,你应该看到一些更好的法则,那为什么就是六条呢?难道我二十年就只总结了六条法则吗?肯定不是的,我总结了不少法则,但是使用这些法则呢其实是有成本的。
我不认为你应该关注态多的法则,这跟我日常的管理和做事习惯有关。
在我的团队里,几乎所有的价格本审我都要求对长度和条数有所限制。
事实上,我希望练就大家能具取舍的能力。
一方面,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不论是大的架构活动还是日常工作,都有很多事要做。
一方呢要保证注意力和思考,尽量集中不分散。
另外一方面,从一线人员到CTO,真正要取舍的其实只有几个最核心、最基础、最具决定性的点,其他的呢都不重要。
甚至呢你也不应该关心,比如说我一年下来做到的真正的有价值的决策其实也就两三个。
而大多数时间都在思考不同的优化路径。
所以这几个核心点之外的事情,我都不太放太多的经历。
这些年来我呢虽然洋洋洒洒总结了很多东西,但真正值得大多数架构师关注的。
我认为这六个方面就足够了。
它覆盖了架构活动的目标环境、输入输出优化方向和文化环境。
这些生存法则呢试图把你的注意力引导的这些问题上去,而且最终也要有所行动。
对你来说,针对每一个问题你都有一个行动点,其实就是这些法则的内容。
现在我再把这些法则放在一起。
不过这次呢我建议你细细品味这些法则,从你的注意力、价值创造点和行动点来重新审视这些法则。
第一呢,审视整个架构活动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法则呢?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
那么你的行动点呢就是确保目标和公司的战略意图相匹配。
第二呢,要审视参与者的动机和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合理法则呢?是不要搭没有人性的架构。
那么你的行动点就是在方案设计和架构活动组织中,充分考虑研发和用户的人性。
第三呢要审视你的技术是不是能够创造商业价值。
法则呢就是要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你的行动点呢则是在一个有限的资源下最大化自己的商业价值。
第四呢是你需要从技术和商业视角来审视你的方案,看看他们是不是长期合理呢。
法则呢则是注重商业和技术的生命周期。
那么你的行动点就是选择已经有规模优势或者即将有规模优势的技术。
第五是在一个架构活动中,你应该如何行动呢?法则呢是追求外部适应性,那么你的行动点就是甘预架构活动和设计方案不断的注入外部适应性。
第六,审视你是不是拥有安全的架构探索的环境。
法则呢是构建或者寻找一个友善的环境。
那么你的行动点就是要在思想上包容和求真,在行为上要有良知和勇气,最终呢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
这六个法则呢是乐观的,相信事在人为,相信通过你的行为可以改变一家企业的生存概率,哪怕是微弱的百万分之一而改变概率的机会点。
对于每个角色来说都很不一样。
从架构式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呢最大的机会点就是这六个。
如果你认为我的判断不对,我很期望你能在讨论区提出建议或者思考,帮助所有在学习课程的人。
不过呢你提出的时候,我建议你呢给出一些上下文解释,也帮助大家理解。
另外这六个法则呢并不是完全正交的,事实上只有法则一呢需要排在第一位,而其他的法则呢的优先级和排序以及使用,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调整。
我看到留言区呢,经常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人性是不是必须要被最大化?答案是,我们不可能只根据一个法则来做所有的决策,而是要在最大化目标成功率的前提下,对法则做取舍。
虽然说这几个法则都是为了帮助你避免失败的,但是就像我们课程中不断提起的,有时候环境没那么顺心如意,你可能被迫要违反一个或者多个法则。
这时候呢你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了,到这时候我们的第一个模块就结束了。
接下来呢我简单对留言区里的一些供应共性问题呢做一些简单回复,也就是翻外篇。
第一多从失败中看机会在模块。
一呢我分享了很多失败案例,目的呢是想让你规避我走过的弯路,而现实却是我们要走的弯路呢,其实一个都不会少。
如果你从来没经历过我课程里提过的任何案例,那么我讲的这些法则,你可能看看也就忘了,不会有共鸣。
但是一旦你在实际工作中犯了跟我类似的错误,我相信这六条法则可以帮助你快速认识到问题。
这样的话,让你在每条弯路上走的时间短一点,痛苦少一些,毕竟失败是常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等一两年甚至是几题。
这些年来,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就是要从失败中学习。
有些人试图忘记过去的痛苦和失败,我认为呢只是一个不够明智的选择。
回想起来,我人生的每一步呢其实不停的在犯错,这可能跟我喜欢冒险险的性格有关,冒险不可避免的会遭遇一些失败和错误。
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犯错的经历转化成认知,看清楚错在了哪里,为什么会犯错,然后再从中看到机会。
第二,有勇气,相信你身边的人。
架构呢就是人的活动讲失败,不可避免的提到了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犯的错误。
我看到了极个别的同学的评论中,似乎在这些案例分享中得到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结论。
这呢其实不是我的真实意图,更不是我想传达的人生态度。
在我个人经历来看,我觉得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就是你相信了一个对你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人。
很多架构师,尤其是在一家企业中工作了多年的架构师,更愿意和熟悉的人合作。
一个大项目认为这样的合作者是最靠谱的。
事实上,对一个相对陌生人形成正确的判断,并且通过你们的合作,将架构活动推向成功。
在我看来,这种能力是你一个内在的更容易迁移到新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在这点上呢,你甚至可以给那些曾经让你失望过的队友一个机会。
如果你这么做了,我相信如果你最终取得成功,那么无论你对于你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收益都会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呢,关于讨论区和思考题,我的内容呢写写的没那么快。
比如说这篇文章呢是发布前两周才写好的,又经过了几轮的打磨。
所以你写在留言区的精彩内容,其实给了我非常大的写作动力。
在回复留言的同时呢,我发现呢大家的一些学习习惯,比如说有些人呢喜欢追根发布,当天就学完了,有些人呢喜欢只听音频,不看文稿,还有的同学呢喜欢晚别人一两周,等有了留言呢再来学习。
无论你是哪一种学习习惯,我都强烈建议你再多花点时间,看看留言区的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呈清了一些疑问点,有些呢甚至是正文的拓展和再创作,让我自己呢也获益匪浅。
我相信呢这些内容也会帮助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留言区呢评论的大多数是围绕着思考题来作答的。
事实上我也很建议你能对正文的内容提出一问题,甚至是一个反驳的意见。
这呢不但会帮助你提升,也会帮助我提升。
最后如果你的学习速度比较快,或者呢是觉得有些内容太抽象,你很难产生共鸣。
那么我建议你在做三件事情。
第一呢,试图回答留言区中提出的问题。
第二,试图分享你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和建议。
第三呢,回顾自己过去经历的一些类似案例,并且跟法则呢结合起来,融汇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法则不难懂,但要紧的是找到跟法则相关的案例。
最后的最后呢,我呢和即课时间的团队商量一下,对于每个模块中留言中被点赞的前三名,即刻时间呢会送出一份小礼物,而我呢则会邀请最终的前三名到两零二二年的q抗北京大会上共进晚餐。
最后呢是我们的思考题环节了。
学习呢有时候是虚幻的,麻痹的,因为呢它会营造出一种我努力了这样的假象。
我们的课程内容呢仅仅是学习的开始,而在日常生活中呢不断运用和实践才会对你产生帮助。
所以呢我很想请你分享一下,学了课程中你在工作中是否有所践行呢?你有什么反馈吗?如果你不方便分享,你也可以。
Mark time step一下。
比如说time step呢,就是你标记在日历中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或许呢哪一天呢你回来说一句down.最后呢我非常感谢你呢认真学习的模块,当也期望你和我一起在下面的模块中继续探索架构的乐趣。
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