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管理案例课_14_13_变革管理如何从拥抱变化到发起变化

你好,我是徐建。

今天我们聊一聊变革管理这个话题。

一般进入一家公司之后呢,我们都会被告知要拥抱变化。

比如我加入易贝,先去了搜索后端部门,后来搜索部门都调回了美国总部,我和同事们就被调配到了云计算。

部门经理再次强调要拥抱变化,于是我们就从头开始学云计算,也有不愿意学的,不愿意学的那些人,最后就离开公司了。

后来我转岗做了,经理,做着做着吧,就发现遇到了瓶颈,想要做的更好,却做不到。

我慢慢的意识到,我们需要变革,于是就开始了从拥抱变化到发起变革的转变。

接下来我就跟你聊聊发起变革的那些事儿,回看我当经理的经历。

我刚转岗做一线经理时,就只能看到IS provisions系统这一块。

今天想的呢也就是要如何提高这块系统的可靠性。

那时候呢其实我就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我并不知道我们组织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想过要把这个产品做成什么样子,更别说对整个部门有什么长期规划了。

我举个例子跟你说说我当时的状态吧。

前面人才培养那一讲中,我提到过领导找人做我的mental,我的mental就是wilson,有直播又生问我徐建公司里那些组织变动的announcement邮件,你看吗?我回答说我自己不看的,毕竟看也看不懂啊。

很多邮件的内容感觉离我也很远,所以就是直接送垃圾邮件箱的。

尔森却告诉我,他不但会去看,而且还会是理解这些组织变动背后的原因。

有些变动,甚至在发生之前呢,wilson就有预测。

所以他会对比最后的announcement和自己预测的有什么不同,然后思考为什么不同。

总结一下,威尔森提出的对比法,其实就是把实际发生的变革和自己推断的变革进行比较。

做这个对比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锻炼经理对组织变革的判断能力。

我意识到这个对比法后曾尝试练习,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背景信息,还有当时积累不够。

即使发生在身边的组织变革,我也是后知后觉的这让我觉得自己对组织变革的敏感度还要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经理对变革的敏感度到底该怎么培养呢?除了前面说的对比,我发现细致的做推演更重要。

这个灵感也是多年之后,我成了二线经理才体会到的。

我给你总结一下三步推演法。

首先呢,经理要能够看到组织的问题。

其次呢要分析组织要怎么安排,才能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率。

最后一步就是评估问题解决的收益,还有组织变动要付出的代价。

然后想一想这个代价可以接受吗?经常思考上面的问题,我们就能慢慢培养出对组织变革的敏感度了。

用上了这个推演思路后,再结合wilson的对比法,我发现自己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了。

记得我们公司现在首席产品官推出了一系列CPS,也就是一系列重要的客户。

不满意的问题。

并且对整个产品部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安排工作,要围绕解决客户问题这个核心点进行。

我当时就想,接下来也许会按照这个要求做组织重组了。

事实证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组织变动,果然就是按照CPS来进行的。

要知道,敏感度和判断力都来源于多观察,多思考。

将来有一天,如果轮到我们发起变革了,这些前期积累的帮助会很大。

在成为二线经理的初期呢,我们更多的是培养自己对变革的感觉,为自己更好的拥抱变革做积累。

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关注领导是如何发起变革的。

这样做自己也能逐渐发现组织的问题。

思考了很多啊,没有实际操练的话,还是火候不到。

但什么情况下,二线经理自己需要主动做变革呢?如果有个问题,他已经严重到影响你的团队效率,但是又没有人站出来解决,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主动发起变革了。

那么发起变革又有哪些关键事项呢?下面我就通过案例给你详细说一说。

安例的背景是这样的,时间回到二零一四年,当时我的团队有十六个人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跟美国的一个团队对应其中。

我直接负责的只有一个做云计算内部监控的小组,其余三个小组的所有工作都是美国的经理直接安排的。

说白了,我就是一个人事经理罢了。

它是我们公司云计算平台c三主要在open stack上,客户因为平台不稳定很不满意,于是我就动了组织变革的念头。

想集中上海这十六人的力量来提高c三的稳定性。

现在我们对照前面提到的方法,也就是组织变革三步推演法。

实际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首先是找到关键问题,我找到的关键问题是云计算这个组织的最主要的产品是云计算平台c三。

但是客户对c三的稳定性很不满意,为什么这么判断呢?我去参加总经理的offset一堆同事群起而攻之,指着鼻子说,云计算部门不解决客户问题,我相信总部那里的客户反应也差不多的,总部云计算平台的一把手也深知这一点,但是当前组织的大部分力量都在做什么呢?他们都在做新功能,而不是修复现在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所以啊我觉得必须要把现在云计算平台的业务质量提高啊,这里最大的痛点就是解决c三的稳定性问题。

接下来是推演解决方案了,我们找到关键问题以后,推演解决方案就很顺畅了。

有个故事,我推荐你看一下链接,我放在文稿里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马云曾经停掉支付宝的所有性功能,强制要求整个支付宝公司做变革,目标是把支付成功率从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九十。

本质上我自己的变革思路跟支付宝提高成功率是一样的。

解决方案很直接,就是把组织的骨干力量从新功能上撤出,转到解决客户。

当前关心的主要问题上,最后一步是评估投入产出,想要做成这件事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就是一旦我们抽掉一个骨干,那个骨干所在的新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连带着负责那个新功能的经理就会受到影响。

它大面积影响美国团队和大面积影响中国团队这两个方向。

总部领导会做如何选择呢?我的判断是总部领导会选择让中国团队做组织变革。

虽然这个变革要付出代价,但也是中国的云计算负责人希望的总结一下,我愿意跳出来解决总部领导当前很头痛的问题。

而且我认为总部领导付出的代价是可控的,所以发起这个变革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能做好,上海的团队将不再是一盘散沙,我也不再是人事经理。

所以我决定主动发起这个变革,确定了要变革,具体要怎么做呢?这里有两个关键事项,向变革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讲清楚。

我的想法和说服上级领导支持变革。

首先就是正面冲突,我们得把话当面讲清楚。

我想集中力量高稳定性。

这完全听到经理t在上海的原有安排,所以我申请去美国出差,找他沟通。

在美国见到t后,t希望我不要改变他的原定计划。

我当时啊拉不下脸直接拒绝,他并没有把话当面讲清楚。

我只记得当时我说的是,好吧,我再考虑考虑其他经理对变革的态度基本上是中立的。

他们认同我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同时又觉得原来计划的工作也很重要。

在我飞回上海的路上,我觉得这趟差什么也没有,做成白白费了公司几万元的差旅费。

没过几周,总部的负责人s来上海例行视察,这一次我卯足了劲态度坚决,有理有据,一定要达成变革目标。

具体怎么说服s的,我会在后面细讲,这里先说一下。

结果s在上海待了一周,周五晚上飞回了美国,下周的周一就直接宣布了变革决定。

因为我出差时没有和经理听明说,他的理解是这件事儿我们还在谈。

结果t突然收到领导这样的通知,自然很不高兴。

T其实非常生气,他觉得我不把话当面说清楚,背后是班子。

当时我的情绪管理做的也不够成熟。

S宣布决定后,我跟t打电话,情绪也比较激动,我还记得贴在skype上跟我说,jane watch your mouth.过了一年多,我和t的关系才缓和回顾看我跟题交互的过程。

我为你总结了两点经验。

第一点经验是在美国的时候,我其实完全可以当面跟替把我的想法讲清楚。

我就是为了集中力量把可靠性搞好。

我为了做成这件事情,我需要停掉你原来的工作安排,听也是讲道理的人。

他后来对我这么生气,症结在哪里呢?没错,就是我没有在他面前把话说明白。

第二点经验是我讲清楚我的想法以后呢,我希望得到t的支持,这一点其实可以跟他明确表达出来。

若干年后我已经负责带领更大的团队了。

摩擦总会有的。

我跟总部云计算高级总监有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他也跟我提出来,我们可以持不同意见,但是应该互相把想法讲清楚。

大家都没有私心的,没有什么不可以摆在台面上的,要么不说要说就说的彻底。

那么如何说服上级领导支持我们的变革呢?故事要回到s在上海的那一周,当时我做了什么呢?其实就是把变革的三个问题回答好了。

哪三个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问题非解决不可吗?也就是解决cloud reability这个问题,是不是s眼中的重点问题,只有他真的是重点问题,领导才会为了解决他而支持你发起变革,哪怕要影响总部各个经理的原定计划。

当时我们云计算部门自己的报表显示稳定性在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客户不买账了,说给我们的服务发请求失败频率很高发,十次失败七八次,甚至有一个客户给副总写邮件列举了云计算七宗罪。

我判断s面对客户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问题再不解决,s有可能位置不保。

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 Mok s做了详细细析,把做成cloud d liability这件事情要解决掉的几大问题,一条一条列出来了。

我们要解决rap IMQ消息中间件的稳定性问题,要提供能反映用户体验的指标,还要解决虚拟机启动时网络配置问题,每一条我都列得很具体,这样领导才知道,我提起这个变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三个问题呢,是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要交给我来做?最后这一步很重要,但我们却很容易忽视。

就算是你提了方案,为什么领导要把这个方案交给你来执行呢?我们始终要记得领导最最关心的就是结果。

所以必须向领导阐述解决第二部里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配置,说明我们就拥有这些人才配置。

所以我们才是他手下最有可能办成这件事情的人。

正是因为解决了前面说的三个问题,我才说服了领导支持变革提议。

我觉得重要项目需要领导真正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口头支持。

那么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有哪些具体的事项需要领导帮忙呢?我和s提了下面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请s来宣布变革决定,也就是美国总部那里原定计划变更上海将集中力量改进cloud liability.第二个要求呢就是希望s请上海的骨干一起吃饭,当面告诉他们这件事对组织的意义,激励这些骨干。

我私下跟s说,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希望对这些骨干在年底绩效考评的时候有所体现。

第三个要求是希望领导提供人员支持,我需要总部安排一个项目经理来帮忙协调我们对总部的需求。

毕竟我们远在上海。

另外,我还希望美国总部技术实力最强的经理d参与进来,在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上面说的支持需求s全部答应了。

我现在经常对我的部需说,如果我决定让你改变原计划去做一件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

你要是对我一点要求都不提,我会觉得不安。

所以,发起变革时,我们需要上级给什么支持,一定要提出来。

变革。

启动后的前三个月是关键期,变革是打破原有的方式,毕期拖得太长,容易出变故。

所以我们需要在前三个月有产出,才能增强所有人对变革的信心。

这次变革,我们命名为cloud reability program.为了方便,后面我简称CRP.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在做CRP的前三个月我是怎么做的。

第一,前三个月的执行必须亲自指挥,作为二线经理,可以把执行交给一线经理。

但是在变革前三个月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精力必须专注在变革的执行上。

我当时做了详细的分工,首先两个人做监控分析工作,b负责监控量化我们的稳定性指标,这样到底稳定性提高了多少,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X负责对现有客户反馈的问题一个一个分析。

接下来四个人处理已知问题,j负责攻克最棘手的消息中间件不稳定的问题,g负责数据库的稳定性,h负责网络问题,y负责虚拟机镜像问题。

最后呢我们每天都要自己过一下进度,因为x那边要分析的问题量比较大我就跟他一起做分析。

我把详细的分工示意图放在文稿中了,你也可以去看一下。

第二,早做推演,找到风险点,也就是可能导致这三个月既定计划无法实现的问题。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及早做出部署。

换个说法,理解就是如果三个月后变革失败了,会是因为三个月前没做好哪些工作呢?不要以为艰难的决定在发起变更那一步就结束了。

后续还有很多问题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对别人的依赖。

注意,这个时候把事情做出来,要比把事情做完美要重要。

三个月内的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过大打移动靶,多半会失败的那具体在CRP这件事上,我们当时最棘手的技术难题就是消息中间件不稳定,所以一定是安排全组技术实力最强的人去解决。

即使是这样,我们在前面两个月都没有,明显进展,压力很大。

两个月过去后,终于找到了问题,团队真的特别开心,信心也一下子起来了。

接下来又碰到了open stack,升级稳定性又跌下来。

后来我跟美国的另一位经理地协商,又停掉了一个项目,把另一个骨干也拉进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跟你说的是,现在回顾open stack升级这件事情,我发现这个风险点本该推演出来的。

如果现在的我回到当年,我会坚持延后open stack升级,减少这个不确定因素。

第三,保持执行的完全透明。

每周给上级领导发工作汇报,每个月做月度汇报,有困难不要藏着掖着。

我当时就是每周都向总部做进展汇报,我给你分析分析这么做的原因吧。

我们和总部毕竟隔着个太平洋,而这次变革也是力排众议进行的。

如果沟通不及时不到位,就会造成总部领导不满,甚至对我们的信心动摇。

这种隐患其实在上海很难及时处理的。

所以呢我们请了总部的一位华人来做项目经理,因为他跟我们的信任度很高,所以才找他负责。

这个跨洋沟通。

这么安排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啊总部领导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答。

另一方面呢,总部那边有什么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名项目经理及时了解,然后做出调整。

在整个变革过程中肯定会有困难。

但是我们一定要给部下和上级展示出我们的坚定信念。

如果真的出现问题,那就算砍工能,也不要轻易改动原定的交付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确定的交付时间很重要,对外这就是一个承诺。

而对内呢就是一口气,这口气不能泄,在约定的时间内准时交付,团队就会更加有信心。

好了,今天的内容讲完了,我来给你做个总结。

变革不易,从被动的接受变化到有能力主动发起变革,这是一个二线建理的一个重大进步。

我们要发起变革。

首先呢要对于组织当前的重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平时就要培养对变革的敏感度,思考怎么通过组织变革进一步释放组织效率。

我想跟你说,真正要发起变革,肯定会影响到一些关键人员的利益,这是不要回避。

摆在台面上,讲清楚,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尊重,说服领导的思路要围绕着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解决组织痛点这一点来构建,关键是和领导沟通好三个内容。

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为什么这个变革要交给我来做?发起变革一定要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这个支持不只是口头的有关具体事项的需求,我们也要提出来,请你注意发起一次变革只是起点变革的关键期。

在启动后的前三个月,二线经理必须在这个时期亲自上阵指挥,专注于变革的执行,做详细分工,并根据推演到的风险点早做部署。

最后啊,如果你是对变革管理,有兴趣的同学,我强力推荐你学习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体会这些变法成败背后的原因。

在本节课程的最后呢,我给你留个思考题。

后来我又做了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的整合,开发部门觉得运维部门不思进取,而运维部门觉得开发部门启动的新项目并不真正解决线上的实际问题。

或者做事啊老是缺最后一公里,导致最后一公里还是要运维部门去填。

如果你是我准备怎么样来做这两个部门的整合工作呢?如果你是开发部门或者运维部门的一员,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的经历和疑问。

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