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晋升指南_41_加餐二_提名词怎么夸自己才最加分
你好,我是华仔。
整个晋升流程,从开始到最终结束,持续的时间可能长达三个月。
很多环节是需要你和主管参与的。
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当然是评审阶段的晋升答辩过程,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随便应付一下,因为任何环节的事情做的更漂亮一些,都可能增加晋升通过的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自己专业上的工作可能得心应手。
但是一遇到写材料的时候,就头大,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而晋升流程的第一份重要材料就是提名词。
今天我就跟你分享一下提名词的写作技巧,带你了解一下怎么夸自己才最加分。
在提名阶段,你需要提交一份提名词,通过两百到三百字概要的介绍自己的能力。
这份材料对提炼和概括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通常由主管来写,也可以由你自己写,然后给主管来审核。
很多人在写提名词的时候,都会犯以下四点错误。
第一点,罗列事项,将自己做的项目一个一个流水账式的列出来,以为列的越多越好。
比如一九年三月负责a项目架构设计,一九年四月负责b业务开发,一九年七月负责c版本开发。
第二点,写的太虚没有案例和项目说明,比如具备优良的系统设计能力,对XXX业务非常熟悉,具备非常丰富的分布式经验。
第三点,没有条理,所有的内容都挤在一段话里面,不能明显的看出有哪几个关键点需要看材料的人费力的去找。
第四点,画蛇添足写一些跟目标级别几乎没有关联的内容。
比如一个申请晋升p八的同学,如果写负责组织了团队的年度活动,这是完全不合适的。
如果想体现组织管理能力,至少也要写负责部门top三战役中的YY战役之类的。
那么提名词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我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三大要点,第一,提炼重点,抽象出三到五个和晋升强相关的关键能力点。
比如你是java后台开发,想要晋升p七,关键能力点就包括java相关的能力,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和业务的理解能力。
相应的提名词也应该围绕这些能力点来展开。
不一定所有的点都面面俱到,但最关键的几个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要点,虚实结合,提炼出关键能力后,必须要给一到两个案例证明。
比如能力概括写的是具备优秀的并发设计能力。
那接下来就应该写按责设计六幺八XX活动线上峰值TPS三十k单机TPS五k案例。
尽量用数据证明,这里的数据可以是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也可以是团队规模的数据。
如果实在不能用数据证明,那也要描述事项的关键点。
比如,从零到一搭建系统或者负责XX系统演进的架构设计,完成XX系统从一点零到二点零的升级之类的。
第三个要点,条理分明,通过排版让成果与亮点一目了然。
不要让管理者费劲去找很多人在写材料的时候不喜欢换行,所有的内容都挤在一起,这样就算内容写的再好,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为这些材料一般都是通过表格汇总放在一起来看的。
对于一个p八p九的管理者来说,他不是专门看你一个人的材料,而是在列表中同时看几十个人的材料。
所以绝大部分都是扫读,不会逐字逐句去看。
如果你的排版有问题,管理者看完也不一定能找到重点,或者他理解的重点跟你想展示的完全不一样,提名词的推荐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里我举一个反面教材,作为例子,你仔细听一听,看能不能分析出他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
建议。
小明同学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承担过多个关键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是团队的核心骨干,熟练掌握java、 REDI和mysql等系统,具备高并发系统设计经验,承担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负责人。
怎么样?听完之后你有答案了吗?其实这份提名词的核心问题就是写的太虚罗列了能力项,但是没有给出案例说明,并且他是一口气写完的,没有排版,显得缺乏条理。
评委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其中的关键能力项。
接下来我念的是根据三大写作要点的要求,修改之后的版本,你再听听看小明同学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承担过多个关键业务的设计和开发,是团队的核心骨干。
他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秀的设计能力,熟练掌握java、 REDIS和mysql等系统,具备高并发系统设计经验。
其二零一九年设计的六幺八活动系统线上峰值流量达到TPS二十k第二个方面是熟练掌握业务,对业务很熟悉,负责a项目、b项目和c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代码,实现项目上线后运行稳定。
第三个方面是成为团队核心能够承担关键任务的负责人,是二零一九年业务双十一的保障负责人,整个双十一活动流量峰值增长十倍,系统表现平稳,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听了怎么样,跟之前的版本对比一下,效果是不是好多了呢?好了,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收获,写提名词的时候,要记住三大写作要点。
第一个要点,提炼重点,抽象出三到五个和晋升强相关的关键能力点。
第二个要点,虚实结合,提炼出关键能力后,必须要给一到两个案例证明。
第三个要点,条理分明,通过排版让成果与亮点一目了然。
不要让管理者费劲去找,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请你对照自己将要晋升的级别,尝试给自己写一下提名词。
我会以评委视角帮你给出点评意见,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